趙琬瑛 李宇峰 張社梅



摘要:理解和挖掘合作社領導人的成長路徑及規律對于提升農民合作社的經營質量、加快農業的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學術界缺少對領導人成長階段轉變因素及其行為策略的研究。文章以成都五家種植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領導人為例,運用扎根理論,梳理出合作社領導人驅動因素及行為策略,并將合作社領導人成長歷程分為三個階段,進而形成合作社領導人驅動因素及行為策略匹配模型,找出三個階段的主要差異與轉變原因。
關鍵詞:農民合作社領導人;成長路徑;驅動因素;行為策略
一、引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經濟建設中一種實現農民互助的經濟組織。合作社領導人在合作社誕生之初便應運而生,是合作社發起成立的首要動力;主要負責掌握本社發展目標及方向,主持生產經營工作,是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堅強支柱;通過集體經營,幫助農戶節約市場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風險,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使合作社社員福利最大化,其領導人的成長對合作社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但是,農業屬于弱勢產業,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鄉生活質量和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比較利益的低下導致農業不能成為吸引人才就業的領域,合作社因此也很難獲得發展所需的人才。從現階段來看,農民合作社有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但領導人培養體系存在系統性不足。造成培養效果不理想的核心障礙是缺乏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過程的深入了解。因此,為了逐步建立高效率、多層次、可持續,多方力量參與的合作社領導人培養體系,應首先詳細了解合作社領導人的成長路徑及規律。
當前學術界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路徑的研究還處于探索期。一些學者以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種類及市場規模為依據,對合作社成長階段進行了劃分,但沒能將研究視角引入合作社領導人身上;還有一些學者從職業身份來源的不同情形以及領導者勝任力的角度對合作社領導人進行了探究;另外,部分學者從廣泛的企業家范圍出發,肯定了創新意識、管理技能等作為企業家的成長特征,將企業家劃分為五個成長時期;指出建立企業家能力素質模型并分析其與成長周期的匹配關系,有助于找到培養和建設優秀企業家隊伍的方法。遺憾的是,較少有研究將成長階段劃分引入合作社領導人研究,更缺乏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階段與成長特質的匹配的系統研究。
基于以上理論缺口,本文提出研究問題:合作社領導人是如何成長的?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具有什么精神特質、能力特質,采取了哪些利于合作社發展的行為?每個階段是如何轉變的,轉變的原因又是什么?本研究具有以下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首先,基于扎根理論分析識別出了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階段的特質與行為;其次,探索出合作社領導人不同階段驅動因素與行為策略的邏輯傳導機制,構建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階段驅動因素與行為策略匹配模型;最后,根據每個階段的成長特征,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合作社領導人成長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一)合作社領導人來源及其特質相關研究
我國在2006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把合作社領導人表述為企業性質的理事長角色,合作社領導人對合作社具有重要作用。人才來源對合作社領導人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合作社領導人來源于鄉村能人、擁有豐富農業生產銷售技術和經驗的從業人員、返鄉創業的下崗職工、返鄉創業大學生、離職的政府工作人員。這類人合作理念、管理營銷能力強、從業經驗豐富,謀求經濟效能感的同時也兼具社會效能感。合作社領導人成長與其特質密切相關,特質是指承擔領導人的職位角色所應具備的勝任特征要素的總和,合作社領導人的管理能力、企業家精神是影響合作社績效的重要因素。相較企業管理者, 合作社領導人的特質有較強的特殊性,專業技能是衡量合作社領導人勝任特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能力也是合作社領導人績效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企業領導人成長階段特質與行為驅動關系的相關研究
早期研究發現,CEO在崗位的連續任期內,他們的成長會表現出階段性的特征,并指出在不同的任期階段,企業家的注意力、行為、績效會有不同的變化。國內學者王志平認為企業家的成長如同產品生命階段與企業生命階段一樣,經歷了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敗期四個時期。崔曉峰等將企業成長分為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得出基于成長階段視角的企業家精神特質與企業成長的關系。在企業成長期間,企業家會進行有效的社會資本積累,只是在企業不同成長階段,企業家社會資本積累的側重有所不同。趙洪莉等人認為企業發展期, 是國有企業家通過運用各種資源條件, 實現由中層到中高層轉變的時期, 是達到生命周期最高點的重要過渡階段。企業家不同成長階段的工作動力與能力素質存在差異,不同成長階段的核心工作動力和重要能力素質不同。合作社領導人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家,領導的合作社是一種兼具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于一身的特殊組織形式,可借鑒企業家成長階段劃分依據,依據合作社領導人特殊情況,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階段進行劃分。
(三)述評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術界對合作社領導人進行研究的文獻明顯增多,通過分析總結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本文發現以下不足之處。
第一,針對研究方法,多數學者通常用問卷調查法歸納總結合作社領導人勝任素質,提出領導人在能力方面的缺陷、對領導人的培養機制上的不足,但問卷調查法需要提前預設,容易與實際出現偏差。
第二,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的影響因素研究較多,而對合作社領導人成長路徑研究較少,未深入分析其成長的相關事件和影響,更缺乏對合作社領導人轉變因素明確的分析和總結。
第三,目前,部分學者對企業家成長階段及能力素質對成長階段的影響有所研究,以定量分析得出企業家成長周期與能力素質的匹配關系,但對于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階段與特質、行為的匹配關系研究較少。
因此,本文采用深度訪談法,對5家合作社領導人的特質與行為進行充分挖掘,發現合作社領導人成長呈現出階段性特征,按照其重要轉變因素將合作社領導人成長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運用扎根理論的方法,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三級編碼,以期提煉出合作社領導人驅動因素及行為策略匹配關系,進而構建合作社領導人成長過程中階段性轉變的驅動因素與行動策略的匹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