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晴 李思敏 譚彩云 熊嫚妮 胡瀟敏


摘要:近年來,旅游業不斷以“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為模式深入發展,旅游文創產品的表現形式日益多樣化,并受到旅游市場消費者的親睞。文章立足恩施咸豐縣官壩苗寨少數民族民俗傳統文化,搜集整理了其人文旅游資源,從購物設計、創意度假情境設計兩個角度出發,積極探尋“文化”同旅游產品的創意融合,力圖通過科學完整的設計開發思路推動“荊楚第一苗寨”官壩苗寨的文化傳承與發展,實現文化認同與自信。
關鍵詞:官壩苗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突出強調“推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成為文化產業的關鍵詞。2018年,國家旅游局正式更名“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在旅游業中的重要地位全面顯現。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重視,旅游業對文化的挖掘與探索也加快了步伐,旅游文創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故宮博物館為例, 2017年,故宮博物館文創產品突破10000種,直接帶來了1億3000萬的收入。旅游文創產品正以其文化性、創意性和實用性吸引著龐大的市場群體,人們的需求已經由基本的物質需求轉向更具審美價值的精神需求,如何發掘地域文化特色,運用新興科學技術手段呈現適應時代潮流的便捷性文化創意產品,正在成為旅游業發展的矚目前景。本文以官壩苗寨傳統文化為文創產品的深耕對象,探尋官壩苗寨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路徑,以期促進官壩苗寨傳統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傳播。
一、基礎理論研究
(一)旅游文創產品的含義
旅游文創產品,是旅游文化創意產品的簡稱,是指重新審視和思考產品本身的文化內涵所在,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實現文化元素與產品的結合,使旅游產品呈現出新的面貌,也就是賦予旅游產品文化識別功能。從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設計者首先從地域文化資源中獲取創作靈感,并對其文化內核進行提取、解構和重組;其次,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空缺,設計者與開發者再通過當前的科學技術手段和工藝特點設計創造出具有文化性、創意性和實用性的新產品。與旅游產品相比,旅游文創產品是經過文化賦值與創意增值的新型產品,其存在鮮明的文化識別功能。因此,筆者認為,旅游文創產品是以服務旅游者為直接目的,通過地域文化賦予價值和內涵,再以創意的技術手段實現增值,最終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新型旅游產品。
(二)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者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指出,“一項設計需要考慮本能的、行為的和反思的三種不同的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關注的是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關注的是操作,反思水平的設計關注的是形象和印象。”作為產品的分支之一——旅游文創產品同樣需要合理運用這些方法,從而設計出具有情感化的產品,最終實現文化認知功能。本文針對感官、工藝、內涵等三個方面來探討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分為以下三類,如表1所示。
感官層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此類設計是將同旅游密切相關的地域文化當中的圖案、紋樣、色彩、肌理和材質等平面視覺元素融入具體物質產品中。一般來說,這類設計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對產品起到裝飾美化的功能,一種是對文化元素的整體運用。感官層旅游文創產品是基于旅游者所關注的產品外觀所作出的設計,滿足的是旅游者基本的出游需求。
工藝層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立足于手工技藝與旅游體驗的文創產品,在進行設計前,首先當深入了解該工藝背后的傳統“行為”,在充分理解這一工藝后進行多次試驗,最終設計產品。這類設計的重點是在展現工藝程序的前提下,開發多樣的體驗項目,增進旅游者的參與感,豐富游客體驗,實現文化的可觸可感。
內涵層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為了真正達到文化認知功能,將地域文化中鮮明獨特的文化元素提取出來,進行情境構建,設計新穎創意的文創產品至關重要。此類設計的核心要素在于文化的創意表達,通過特色文化元素提取、文化情境構建,以及文化創意實施實現。本文將主要結合此類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進行官壩苗寨產品的設計研究。
二、官壩苗寨資源概述
(一)官壩苗寨人文資源概況
官壩苗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高樂山鎮官壩村,是咸豐縣的東大門,距離咸豐縣城僅僅 24 公里,同時毗鄰擁有 200 余年歷史的侗族古民居。官壩苗寨是恩施咸豐縣規模相對較大的傳統鄉土聚落,又地處苗族文化圈邊緣地帶,其居民生活、建筑設計各方面均體現了以苗族為代表的多元文化融合。本文將主要從人文底蘊的角度來介紹官壩苗寨的資源賦存情況。
一是民族聚居建筑。官壩村坐落在一個小盆地內,這個山間盆地被當地村民稱作“龍王山”,在平壩靠山處多建有苗族傳統民居建筑“走馬轉角樓”和土家族民居建筑“木質吊腳樓”。走馬轉角樓多背靠山地修建正房,廂房建在兩側,中間通過磨角連接,院落中間留出供全家人活動的開闊場地。苗寨的吊腳樓則往往依山傍水而建,半邊著地,半邊吊腳,不僅節約占地面積,而且美觀實用,這是苗寨祖輩勤勞聰慧的結晶。二是民俗資源,共包含4大類。第一類,民族服飾。鄂西南一帶苗族婦女服裝屬于湘黔川鄂型,上身為大襟右衽衣或中長衣,下身為長褲,衣袖、褲腳和衣領周圍以花飾鑲邊,胸系繡花圍腰,服飾多為青色和藍色,多數包頭巾。裝飾物則一般以銀飾為主;第二類,民族節慶。苗族的新年稱作“苗年”,地位與漢族的春節相當,是苗寨最隆重的節日。各地區過苗年的時間并不相同,從農歷九月到次年正月不等。官壩苗寨過苗年一般是在正月初一后的逢“戊”或 “子”日,節期為三天、十天或十五天不等。年前要準備豐盛的年食,如豬牛羊、糯米酒等。年飯講究“七色兼備”、“五味俱全”,并以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第三類,飲食習俗。大米、土豆、玉米是官壩日常生活的主食。苗族人尤其喜歡酸辣食品,多會自制酸辣椒、酸菜、酸湯魚等。除此之外,苗族喜歡飲酒,多在家中自己釀制玉米燒酒、米酒等;第四類,民間工藝。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奇石、根雕、造紙等民間工藝是官壩苗寨民俗文化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自官壩祖輩定居于此一直廣為流傳。三是節慶文化藝術。官壩村至今流傳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文藝表演,如《牛虎斗》、《草把龍》、《干龍船》、《龍燈》、《舞獅》等深受苗族喜愛的傳統表演藝術。每年的年三十和正月十五,當地村民仍然會在田埂上跳起原始的《板凳龍》、 《草把龍》等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