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巧


摘要:隨著我國林業的迅速發展,各種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其中,荒山造林綠化技術就是進行荒山改造的關鍵技術,也是對荒山防風固沙以及修復當地生態環境非常重要的保障,積極運用這項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都能有效提升我國的整體林業水平,促進居民整體生活質量的提高。為了有效優化我國荒山地區生態環境,積極進行荒山造林工作的科學開展,能夠有效幫助生態環境的修復。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對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實際運用,并且針對其主要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更好的確保造林綠化技術的科學合理性。因此,文章主要對荒山造林綠化所需遵守的制度原則,以及相關技術進行研究。
關鍵詞:造林;綠化技術;要點分析
目前,各種新興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林業的日常工作中,對于荒山的綠化造林技術,能夠有效的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對此,需要加強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各種推廣工作,這項技術的提升對于提升造林綠化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效利用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當地林區的環境,還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進行荒山造林綠化需要遵守的原則
(一)環境相互適宜性
在進行荒山造林綠化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樹種與周邊地理條件的相互適宜性,在充分分析當地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荒山造林綠化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所以,在正式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之前,相關工作人員要及時深入了解荒地的地理條件,以及綠化植被的最佳生長環境。不僅如此,還要注意對當地的人工林樹種進行詳細研究分析,并針對不同樹種進行不同的種植措施,對于條件相對較好的人工造林地,管理人員應當將其安排到相應條件較為嚴格且經濟價值較高的種植樹種,對于條件相對較差的人工造林地,管理人員應當將其安排到條件要求較低且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樹種。
(二)增強荒山的蓄水能力
荒山中樹木的正常生長離不開其蓄水能力的強弱,只有荒山樹木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才能有效保持水土平衡、生態平衡。所以,在開展荒山綠化造林工作時,要切實將增強環山的蓄水能力作為主要的工作原則,為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荒山中采取覆蓋、種植灌木草叢等方式,有效調節荒山植被的水分流失現象,改善當地大氣蒸發條件。
(三)維持原有植被完整
現階段雖然我國在推行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應用下,對于荒山綠化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需要綠化的地域面積較大,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荒山的生態恢復工作,有效調節當地的自然氣候。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工作熱源要確保荒山上原有植被的完整性。對荒山進行有效的綠化措施,通過對其產生的“海綿效應”來保持荒山地區的水土。當外界有水時,綠色植被能夠有效的吸收水分,保持綠色生機,當外界缺水時,還能將自身蘊含部分水分散發出去,從而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需求。
二、造林前期采用科學有效的整地栽培技術
科學應用首要的技術關注點就是確保科學化的造林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在造林前期準備中,需要特別注重整地技術、對苗木栽培時機的把控以及苗木栽培技術的有效運用。
(一)整地技術
不同的整地方式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干旱狀況,其中整地方式大致可以分為魚鱗坑、穴狀和水平階三種。例如,通渭縣地處六盤山西部,北鄰秦嶺地槽邊緣,西接祁連山東延余脈之尾,居隴中黃土高原之核心,立地分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對此,常采用以上三種整地方式,正常標準為:魚鱗坑規格為長徑80厘米,短徑60厘米,深30~50厘米;穴狀規格為直徑80厘米,深30~50厘米;水平階規格為長200厘米,寬100厘米,深30~50厘米。
(二)栽培技術
其中,對于苗木的栽培時機的掌控來說,要根據荒山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分析,例如,對荒山周邊的地域分布情況、荒山的土地條件、氣候變化進行分析。除此之外,苗木的自身生長環境對于移植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考慮苗木的發展狀況以及生長場所,都是進行科學栽培的工作重點。為了能夠有效提升苗木的整體存活率,還需要合理結合對苗木的栽培技術。例如,在對種植苗木進行栽培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結合苗木的生長特點進行截干、定干以及育苗等培育技術的有效應用,采用這種方式能夠為苗木的存活率提供保障,也能更好的提升荒山綠化造林的實際工作效率。就以常見的常綠闊葉苗來說,為了能夠最大效益的減少苗木自身的水分蒸發,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長,工作人員一般會選擇在培育苗木的初期就對樹葉進行剪切處理。所以,分析苗木適當的種植時間,以便選用更加適宜的栽培技術,這對于我國進行荒山綠化造林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苗木移植技術分析
在荒山造林綠化技術中,進行苗木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林區的工作人員在對苗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選擇適當的移植時期
選擇樹木最佳的移植時期對于苗木的正常生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處于春季的苗木,一般會處于休眠階段還未開始生根發芽,這個時期的的苗木對于外界環境中的溫度以及濕度等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其自身的生理活性也較弱。
選擇移植苗木時間還需要分析不同類型樹木的生長差異,以及荒山當地的自然環境狀況之后,再確定最佳的苗木移植時間。不同種類的苗木會在不同的時期進行萌動,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于苗木萌動時期來對其提前移植處理,并且在移植過程之后,需要及時對移植苗木進行栽種。在這之前,確定樹坑的大小對于苗木也十分重要,一般樹坑的直徑要略大于根幅的大小。如果是裸根栽植,其深度應該高于樹木地徑的2~3cm,如果是移栽帶土的根,需要將樹坑的深度挖至5厘米以上,這樣的深度有助于苗木更好的進行扎根生長。為了確保移植的成活率,在移植較大樹木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樹木栽植的原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移植時,工作人員要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減緩水分散失過快的現象,例如,可以采用草繩包樹干的方式。對于移栽較大的樹苗更需要注重保持水分的問題,要先將其用水澆透,之后及時對樹苗進行補水措施。多加注意樹木的生長狀況,對于長勢偏斜、樹木沉降等問題及時發現并處理以確保移植樹苗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