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婧怡
摘要:吉林省社會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對國內外新的瓶頸,其是否可以采用創新的方式,提高技術水平,在眾多的企業當中脫穎而出,隨著實際經濟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國內外經濟發展過程中吉林省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相比之下,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往往通過市場拉動進行的,并且技術創新的成果與市場發展需求相一致,可將創新成果轉變為生產力。
關鍵詞:吉林省;中小企業;政府補貼;技術創新
在吉林省眾多的企業當中,中小型企業占據總數的九成以上,新增價值更是占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的65%左右。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未全面掌握核心技術,憑借自身勞動力低廉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中處于產品價值鏈底端的企業并沒有屬于自己的品牌,而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盡管部分企業有著一定的創新能力,然而往往通過技術扈從或者模仿的方式進行技術創新。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創新是提高其技術創新能力,獲得市場占有率的主要措施,與此同時政府補貼成為促進吉林省中小企業基礎創新的驅動力,是一種企業創新的重要資源。
一、吉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
吉林省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更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所具備的發展空間不言而喻,伴隨著這些年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而技術創新能力卻未緊隨時代發展得到相對應的提升,不僅如此,還出現技術創新不斷下降的局面,導致整體創新能力不斷下滑。吉林省科研機構鱗次櫛比,高等院校40多所,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接近340家,面對這樣有著充足人才的資源優勢,該地區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究其主要原因為產、學、研并未有機融合起來,具備共性的技術研發沒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支撐,加之高等院校以及科學研究院所擁有的科研成果并沒有進行二次實踐開發,這樣一來已經研究的科研成果被閑置下來,甚至荒廢,但是卻斥資從其他地方引進先進技術,或者依舊沿用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在產業鏈的最低端不斷徘徊。
(二)吉林省中小企業協調創新機制有待完善
胡錦濤總書記于2011年清華大學100年校慶講話中就曾經明確提出了“協同創新”的理念,盡管之后國家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吉林省地方政府共同創建可協同創新中心,為該省份的中小企業提供了發展平臺,然而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未將彼此當做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是作為競爭對手,這樣何來協同創新一說?中小企業之間、其與高等院校之間,以及各所科研機構之間各行其是,之間的協調性相對匱乏,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雖然有些地方存在協同合作,但是由于各方以自身利益點出發,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協同創新。
二、進一步強化吉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強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意識
通常情況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分別為自主創新、模仿創新以及合作創新,以往一般那些實力雄厚的中小企業會憑借自身優勢在其領域內進行自主創新,而那些實力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往往選擇模仿或者合作的方式技術創新,他們懷著等著政府幫助、依靠大型企業以及要政府補貼的心態開展技術創新,這種態度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中小企業要想長時間迅猛發展就應該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及其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價值,只有自身建樹自主創新意識,意識到自己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而不是依靠大型企業或者政府的幫扶。與此同時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并結合市場需求,在全面綜合考慮后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自主創新模式,加大技術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將技術創新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促使其成為創新的主體。
(二)強化產、學、研相融合的合作創新模式
第一,中小企業應該強化與其他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采用分工合作的手段與大型企業共同合作,并將自身所具備的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同時憑借大型企業技術、資金以及設備投入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加快技術創新的推進,開發出更具特點的高新技術。另外,應該加強與其他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在雙方共同努力下聯合繼續開展技術創新,盡可能在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方面實現相關信息資源共享,充分發揮揚長避短的作用。此外,強化產業間的合作,進一步優化和健全吉林省產業鏈,推動該地區各產業協同發展。第二,強化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科研院有專業的充足的技術力量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加之科學研究能力較強,但是中小企業本身科學研究能力不足,因此可以通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所的優勢彌補中小企業的略施,在三方協助下進行技術創新。
三、政府補貼對吉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一)政府補貼對吉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產生的激勵效應
通過對凱恩斯主義理論進行全面分析后發現,一旦出現市場資源在配置時不能實現最優配置的狀況時,政府是解決問題的中堅力量,其通過采取宏觀調控的方式,例如轉移支付等方式針對不能最后配置資源的市場適當進行宏觀調控,通過這種手段補救由于自身不足而造成的市場資源配置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并且企業可以通過政府補貼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弱化市場資源不能實現最優配置而對其產生的影響,另外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企業可以將從政府直接獲得的財政補貼或者稅收返還金投入于技術創新當中,同時還能大大減低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隱藏的各種風險,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政府補貼還能有效減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本投入,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技術創新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以此為導向,引導中小企業科學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由于企業技術外溢進而造成外部企業運用先進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外部企業不會承擔任何技術研發費用以及成本費用的基礎上,通過高新技術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進而導致企業間收益不均衡現象的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政府補貼成為最佳解決措施,一筆填補企業技術創新而產生的科研成本,同時增加企業利益。從整體而言,政府補貼可以有效應對由于技術創新活動的特殊性導致市場資源未實現最優配置的問題,并且在其引導下,增加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產出成效。由此得知,政府補貼可對吉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產生相應的激勵效果,并且增加其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投入比例,循序漸進的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產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