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林,李響初,劉 娜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412006)
2015-05 ,中國政府發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2015-12,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五年行動計劃》)[1]。《五年行動計劃》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支持制造業向“湖南智造”“湖南創造”轉變,努力實現制造強省的科技跨越。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急需大量集管理、服務、創新于一體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則肩負著這一光榮責任,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孵化基地,而現代學徒制又是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教育部于2014-08頒布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從此全國職業院校全面開展現代學徒試點工作,并將此作為辦學特色和“創新強校工程”的重要任務[2]。在現代學徒試點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問題,有的院校因沒有相應的制度來解決當務之急而導致試點工作難以持續下去,甚有少數院校為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在沒有進行充分調研或論證下盲目嘗試[3],致使試點過程中違背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初衷,為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需完善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來監督和評價試點過程。因此,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評價體系是需在“中國制造2025”這一戰略目標下構建的,是一種特殊的現代學徒制評價體系,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對現代學徒制的投入、過程和產出全過程進行評價,其中包括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全面性,如評價主體中不能忽略了學生、家長和社會,評價內容中不能忽略家長對學校、教師的認可度,評價標準不能忽略了企業師傅表達能力的評價標準,教學內容符合企業所需的標準等方面。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評價內容繁多,評價標準復雜,很容易出現混淆、自相矛盾的現象,因此,評價體系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確保評價體系的科學性。第一,針對各個評價內容的評價方法要合理、有針對性;第二,每項評價內容要具體化,通俗易懂,能落地,確保其可操作性;第三,對于有些很難定義、易混淆、起不到很大作用的評價內容可適當放棄。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必須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及學生畢業后至少半年內的工作過程。很多專家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系研究較多,但有些專家忽視了對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情況的評價,殊不知,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走入社會后的情況能更好地反映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效果,其主要內容包括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專業對口就業率、畢業后半年辭職率、學生創新能力、工資收入、社會地位等。
同時,現在較多企業沒有真正加入現代學徒制中,出現了“學校熱、企業冷”的壁爐現象,不愿投入,只想收獲,因未直接參與或很少參與學生的培養,所以只能關注到學生的終結性結果,無法掌握學生的過程評價,導致對學生的評價出現偏差。全過程評價能打破這一局面,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取長補短,全面評價學生,提高企業對人才需求的針對性。
“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設備采用全數字化,以機器代替人,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機器化、自動化,人不再只是簡單地操作機械,還要進行軟件程序的設計,因此他們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精通技術,懂得管理,能熟練操作設備等復合型人才[4]。因此,“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需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評價體系,為培養復合型人才保駕護航。課題組成員通過對“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的現狀與不足,總結國外典型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經驗,構建“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結果和發展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為促進高職院校高質量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保證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起到主人翁作用,避免“壁爐現象”;保護學生利益,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學會技能,建立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行業協會主導,企業和學校執行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機構。
評價主體是評價體系的實施者,是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結果起決定性的人群,在相關領域中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并能對評價對象進行客觀、公正的有效評價[3]。由評價機構的確定可知,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人事部門、企業師傅、學校教務處、教師、學生,還有家長與社會組成的“九位一體”的多元評價主體,其中行業協會和企業也可共同組成第三方評價機構,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能從各個角度來進行評價,使評價體系更全面、更科學。
中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還處于試點階段,沒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評價內容不全面、不合理等問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內容將從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結果和發展的階段中確定,包括實施保障制度(企業、學校現代學徒制管理制度,人才培養方案、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等)、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組成結構(職稱、年齡結構等)、企業和學校等相關部門投入的資金、校內外實訓條件否滿足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學生的就業率和創新能力等。
評價對象不同于評價主體,評價對象是被評價主體評價的,評價對象也可作為評價主體,評價對象有企業師傅、學校教師、學生,還有被評價的制度、設施、資金投入等,家長和社會不是評價對象,但是評價主體。
根據以上分析,總結“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續)

表1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
構建“中國制造2025”視域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合理評價體系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為“中國制造2025”提供智力支持的保障,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堅強后盾。構建完整的、合理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需教育主管部門牽頭、行業企業主導、學校實施、家長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