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申,趙春瑞,曲書杰
(邁科斯(天津)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天津300450)
第四次工業革命引發了對技能提升的廣泛討論,這也自然延伸到了生產管理領域。科技的進步即是對現狀的改變,因而往往觸發人類天性中對變化的抵觸,但與之相應的,也正是人類對變化的適應能力,讓人類成為了領先物種。
Max管理系統的技術進步將會逐漸適用于各行各業,并會帶來更加便捷、智能、快速的表現。生產管理者們需要適應這一新常態,運用科技可以更好地管理完成好工作。當前的生產管理工作將在未來依然會保持其重要性,但在形式上注定會發生很多變化,這意味著科技發展的趨勢將會給未來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Max生產管理系統在一定意義上是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在過去,商業應用系統非常昂貴,而且維護費用及維護團隊的人員支出同樣非常高昂。因此,盡管商業軟件會帶來許多好處,也往往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購買使用。大多數中小企業均采用電子表格和功能單一的解決方案,比如會計軟件包和人力資源軟件包,他們無法享受到一個完整的商業管理工具所帶來的好處。
相對于傳統的商業應用系統,Max生產管理系統具有許多優勢:①低成本。Max生產管理系統性價比高,此外,建立于同一平臺之上,功能齊全,可滿足企業各種業務需求,因而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部署其他商業應用系統的成本,同時更能節省企業使用分散式系統所須支付的升級和維護費用。②部署靈活。Max生產管理系統建立在“一個設計一個系統”的架構之上,所有功能模塊都是圍繞同一個數據庫和統一個用戶界面統一設計和開發的,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部署不同的模塊,獲得最佳的功能組合,從而達到最高的成本效益比。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發展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可能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此時,企業只需購買和啟用新的功能模塊即可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而且系統的所有功能模塊都是“隨時待命的”,只需稍微改變配置,即可將其“加入”原有的系統,輕松完成部署工作。③一體化運行。Max生產管理系統各模塊的設計以協同工作、數據共享為目的,解決了分散系統中數據冗余和數據不一致的問題。由于能在整個系統內實現數據的共享,許多高級功能,比如全局搜索、全局行動列表和全局業務地圖等支持不同應用模塊間的數據整合和信息重組的功能,都可以作為標準功能予以實施,這也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價值。④注重成功案例。Max生產管理系統注重成功案例,一個系統擁有的成功案例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成熟度越高,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度越高。⑤自主研發。Max(邁科斯)自主研發的生產管理系統更能夠滿足企業要求,可以進行定制,靈活應用,真正做到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切實解決該企業存在的問題。而且,自主研發的系統還可以隨時升級、維護,可控性強。
因此,Max生產管理系統技術的優勢,在于解決企業管理者和操作者可以簡單易上手的問題。其中,手機和電腦端都可支持在線操作、查看。實時更新每時、每日的流程管理記錄,隨時隨地地可查看最新運行生產監視狀況,使生產數據更加的準確。Max技術路線管理如圖1所示,效果如圖2所示。

圖1 技術路線詳圖

圖2 技術路線效果圖
從經濟發展的歷史看,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基于發展階段的判斷,可以認為,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產業創新和發展的重點仍然是現有支柱產業的升級。我們要抓住發達國家把注意力投向新興產業、放松對已有產業關注的機會,加快已有支柱產業的創新,提高技術進步速度,盡快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
Max生產管理系統的創新在于把握當前物聯網時代發展的機遇,展現出系統創新的新技術,展現出系統服務于企業所需的增加功能。可以決策分析出對生產任務查詢、報工產量查詢、生產時長查詢、生產進度匯總、生產進度明細、生產日報查詢、生產周報查詢和報表導出的功能。主要是能查看生產任務的信息、報工產量的信息和任務進度的信息,報表從多角度和不同維度來展示信息,方便管理者查看,輔助管理。
對機臺端。管理系統的登錄、切換,上下工記錄,任務查詢、工藝指導書下載,產量報工、報工調整的功能。主要是讓生產人員登錄系統,通過系統查看生產任務和生產任務的進度情況,讓生產人員消除紙質單據從而快速報產量,方便快捷地查看任務進度。工藝指導書直接在系統中進行下載,省去了從辦公室拷貝工藝指導書的工作。改變了原有的工作方式,不需要紙質單據的傳遞,使工作簡單快捷,溝通互動效率提高。
對移動端。可以通過手機移動設備查看生產任務信息以及生產任務的實時進度。隨時隨地的查看任務的進度情況。讓管理者不分時間、不分地域,實時查看掌控生產進度,讓管理變得簡單高效。
3.1.1 系統的開發建設
系統建設應遵循每個企業的不同需求而進行的信息建設統一規劃,滿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系統設計采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遵循采用先進且成熟技術,本設計中采用的技術全部經過多個生產企業的成功應用案例;考慮到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在采用成熟技術的同時,廣泛使用當前流行技術,包括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圖譜技術等先進技術,保證系統能夠適應現代技術的未來發展。
3.1.2 系統的成熟穩定
系統結構設計、系統配置、系統安全等各個方面采用先進、成熟、實用的技術。系統應保證7×24 h穩定可靠運行,滿足高可用性、高性能要求,支持足夠的并發數。具備備份恢復機制,在系統出現故障時,能快速恢復系統到正常運行。
3.1.3 系統的高效實用
具有強大的業務處理能力,滿足目前和未來業務需要;具備較好的性能擴展能力。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實用性,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操作環境。支持至少50000用戶使用,滿足并發要求。應充分考慮各級各類企業使用人員的操作習慣,實現操作簡單、界面友好親切,系統使用方便,易于維護,操作簡單,易學、易用,相關人員經短期培訓即能掌握,兼容性強,能使用戶最方便地實現各種功能。
3.1.4 系統的規范安全建設
基于電力行業標準指標體系、業務標準化管理理念,要與企業信息化管理體制相適應。系統能夠防范系統外部非法入侵以及操作人員的越級操作等安全風險,確保系統數據的安全、穩定、可靠。應提供完備的安全模型,從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用戶訪問安全、架構安全等方面對軟件和應用過程中各個層面的數據、訪問、開發、架構等進行安全性設計并實現。
3.1.5 系統的擴展兼容
設計方充分考慮良好的擴展性和彈性,針對業務多樣和多變的特點,從軟件架構、軟件功能、數據結構設計等多方面均采用靈活機制,方便業務的擴充和變更,并兼容現有環境。
通過生產管理系統的實施,以生產任務計劃為主線,細化管理顆粒度(具體到單體任務)實現生產制造過程信息化管理,包括設備數據采集、任務計劃管理、車間管理、報表管理等,使得生產管理直達機臺,車間客觀數據及時準確反饋管理層,在經營管理和車間生產之間架起橋梁,初步實現透明化工廠建設提升生產現場的管理水平,隨時隨地掌控生產現場狀況、機臺工況監測、實錄、受控,強化生產過程管理,以達到生產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動化。
根據Max生產管理系統的發展需要,筆者們的課題組基于最新工業物聯網技術、系統優化調度方法和先進管理系統思想,解決了不同企業在需求方面之間的互聯互通、智能組網等一系列問題。開發出一體化生產管理系統的架構,如計劃調度、生產建模與物料跟蹤、設備數據能耗采集、質量控制與統計等新技術,這些技術在大型裝備制造工廠等方面得到了具體的應用,同時也獲得了制造企業的口碑與贊賞。
企業要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題,必須艱苦的堅持推進。如何從全面和戰略的高度去深刻認識自主創新的重要意思,把自主創新與企業的發展、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衰緊密聯結起來,齊心協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奮發圖強。歷史屬于面向未來、刻苦頑強、堅韌不拔、開括前進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