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慧,關雅青,蔡 意,戴靜宜
陽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甲狀腺癌是近年來發病率增漲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類型之一[1],對患病者的長期治療依從度要求頗高,但在漫長甚至終身性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卻又多數會隨時間推進而漸次下滑,使其處于健康受損、工作生活受限的不利狀態,健康教育有助于促成與提升護理對象用藥重要性、健康管理行為的認知與遵從度[2],使其在較高的自我觀察與照護意識能力支撐下更為深入地主動參與長期疾病管控過程[3],故而強化優化甲狀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至關重要[4]。教育賦權法是引導教育對象認同與沉浸于其教育主體者角色的方式,具備可靠的提升教育效果的積極價值[5]。本研究嘗試采用主題賦權教育隨訪模式對甲狀腺癌患者施加干預,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于陽江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甲狀腺癌病例90例為研究樣本,納入標準:獲甲狀腺癌確診者,接受手術干預者,意識精神正常者,認知溝通學習能力正常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肺腎肝心功能異常,并存其它系統嚴重病種者,認知溝通精神障礙者,拒絕參與者。男39例,女51例,平均年齡(46.25?7.92)歲,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研究樣本均完成六個月的連續干預,無中途退出。
1.2.1 試驗組接受主題賦權教育隨訪管理 (1)主題賦權教育隨訪。將甲狀腺癌手術患者院外教育隨訪管理內容劃分為五個主題,分別為生活照護、飲食管理、用藥管理、心理調適與術后復查。出院前三日責任護士向患者明
示上述教育隨訪管理主題,發放相應的教育手冊與視頻資料,請患方自行學習并接受相關咨詢給予解惑支持,出院當日請患方根據自身學習掌握情況及學習需求,對上述教育主題及各主題需求重點等做出優先教育排序,聽取其排序理由,進行知識掌握度考察,排序理由與考察結果存在相悖者,明示指出以便達成修訂統一意見,存在偏差者,以協商方式引導其合理修訂排序,相一致者,肯定其排序合理性,接受其主題排序與主題內容的重點選擇。將通過上述步驟所形成的主題賦權教育隨訪方案落實為紙質資料,護患各持一份,責任護士于患者出院后按方案提供教育主題、教育重點與患者實時實際需求相符的教育隨訪管理。此后護患間每月通過電話與微信溝通方式,結合患者自訴需求與護士教育回饋考察結果,對主題與內容教育隨訪管理順序進行排序合理調整,并遵照調整后的排序進行再教育及健康管理行為的跟蹤督導管理。連續干預六個月。(2)教育主題與內容。①生活照護。包括傷口管理、傷口相關性體位與活動管理,排痰管理,活動與鍛煉管理。②飲食管理。包括飲食原則、烹調方式、食材選擇、用餐次數安排、熱量掌控、蛋白質攝取、食欲促進技巧等。③用藥管理。包括用藥機制與價值、用藥療程終身性、用藥不良反應觀察處置、藥食注意事宜、用藥時機選擇、個體化用藥原則與方式等。④情緒管理。體貌外觀受損的適應性促進及技巧性規避、終身性用藥的心理調適、工作生活受限的情緒管理等。 ⑤術后復查。包括病控日記記錄與利用方式、定期復查項目意義與方式等。
1.2.2 對照組接受常規隨訪教育管理 出院前三日起接受與試驗組相同的教育手冊發放、教育視頻觀看等干預,出院時不進行教育主題與內容賦權選擇排序干預,出院后由責任護士按照常規教育計劃,無差異化地以月為頻次、以電話與微信聯用的方式進行隨訪教育,教育隨訪管理內容與時間同試驗組。
(1)使用自我護理能力評價量表[6]對兩組甲狀腺癌手術病例行相應評定,含五大維度,分別為復診與知識、自我概念與自我責任、自護技能,各維度均含十項評定內容,各項全部不符合至全部符合分別賦以0~4 分,總分計做200 分,分值的高低與自護能力的優劣呈正比。(2)自行編制甲狀腺癌手術患者院外健康管理行為依從性評定問卷,包括飲食、用藥、復查、情緒管理、生活照護五個健康行為評定維度,各維度全部不依從至全部依從分別賦以0~2 分,滿分為10 分[5]。(3)自行編制甲狀腺癌手術患者院外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問卷,包括教育隨訪理念、教育隨訪內容、教育管理關系、教育隨訪效果四個方面,均分別賦以0~10 分,分值的高低與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的高低呈正比。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試驗組干預后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甲狀腺癌以外科手術干預為主要疾控方式[6],出院后教育隨訪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意識與行為、降低疾病長期負面影響的積極價值[7],常規的院外教育隨訪是以無差異化推出方式進行的,而患者的健康行為管理認知度、執行度不盡相同,無差異化教育隨訪管理易于實施但效果有限,有必要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院外教育隨訪的實施模式進行適用性與實效性探索。
本研究采用主題賦權教育隨訪對甲狀腺癌手術患者進行干預,向患者給予教育主題與教育內容、學習順序安排的充分授權,激發患者教育活動主動參與意識,提高獲取到患者最迫切、最需要的教育信息的可能性,在賦權的同時,結合對患者認知掌握度的考察,以循循善誘說理法、平等互動協商法、積極肯定陽性強化法等對患方所給出的教育隨訪排序方案做出恰如其分、雙方可達成高度共識的修訂與接受,使教育隨訪最終方案與患者實際所需更具相宜性[8],此后的定期教育再評估與方案再修訂落實過程,使教育隨訪管理全程緊密貼合患者動態變遷更迭的知識信念技能干預需求,既可充分激發教育對象教育主動參與性,又可修正過度依賴患者教育感受所致的教育方向內容順序等偏差,患者與護士同為教育隨訪管理主體,共同做出教育決策與教育落實,更易于取得良好的知識授予與行為管理效果,并于此過程中催生鞏固患者自我護理概念與責任感,錘煉患者自護知識與技能,提升健康管理行為遵從落實度。如表1 所示,試驗組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管理行為依從度比較(±s)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P自我護理能力153.31±2.71 136.44±3.67 24.788<0.05健康管理行為依從度9.16±0.67 6.78±0.90 14.178<0.05
本研究表2 數據顯示,試驗組干預后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主題賦權教育隨訪管理方式引入了在教育領域已獲充分積極性證實的賦權教育理念,突出患者教育決策者身份,使患者的實際教育需求得以深層次廣泛性釋放與顯露,教育內容的選擇依患者自身渴求度為基礎來加以確定,高度符合患者的教育訴求,更易為患者所接納與內化,主題賦權教育隨訪的應用,構建起迥異于常規健康教育管理的平等協商式互動教學管理關系,教育隨訪的時機、順序、內容、重點等的合宜化決策與落實,取得了理想度較高的知識滲透與行為種植效果[9]。
表2 兩組干預后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比較(±s) 分

表2 兩組干預后教育隨訪管理滿意度比較(±s) 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P理念9.29±0.66 6.84±0.90 14.646<0.05內容9.22±0.64 6.84±0.85 15.01<0.05關系9.22±0.67 6.76±0.91 14.656<0.05效果9.27±0.65 6.78±1.00 14.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