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彧
7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防汛救災工作情況發布會。會上,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今年入汛以來,部分地區強降雨引發了一些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由于前期有一些發生洪澇的地區土壤水分飽和度比較高,再遇強降雨可能還會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于如何防范這些地質災害,該負責人介紹,近期河南地區強降雨,自然資源部在7月19日與氣象部門及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進行會商,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河南省自然資源廳派出了6個工作組,深入一線指導開展地質災害隱患調查排查。7月21日8時,自然資源部啟動地質災害防御三級響應,派出3個工作組赴河南、河北、山西一線進行指導,并加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頻次,指導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拉網式排查。截至目前,暴雨導致河南發生地質災害災情139起、險情427起,由于人員撤離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近日,自然資源部黨組多次研究部署,將調動技術力量,利用一切技術手段,動員自然資源系統做好4方面工作。一是緊盯南北兩線強降雨區,重點做好大面積降雨區和局部短時強降雨區地質災害防治。二是在已有長期駐守各地專家的基礎上,再增派205名技術專家到各省地質災害防治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動員自然資源部技術支撐單位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加強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對災情險情及時預警、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三是加強一線應急處置,要結合降雨趨勢和滑坡、泥石流的前兆,加強現場分析研判,對可能發生的災情險情要及時向地方政府提出避險的建議。四是加強雨后排查。嚴防強降雨之后發生次生地質災害,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摘編自《中國自然資源報》2021年7月29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