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向民 閆立紅 戴喆
“按照‘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提質優綠、協力植綠原則,我們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累計完成造林30余萬畝?!闭f起困難立地造林工作,洛陽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洛陽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深化生態環境建設體系,將各類型困難立地實驗林建成標準林、示范林,及時總結和推廣取得的成功經驗,加快困難立地造林、成林進度。
高位推動增綠量
在全面推進國土綠化的過程中,該市始終把困難立地造林作為一項攻堅工程常抓不懈,“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造林195萬畝,森林撫育3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5%。
洛陽市地處豫西山區,山地、丘陵面積占全市國土總面積80%以上,荒山及困難立地造林一直是國土綠化的重點難點和主戰場。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國土綠化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統籌部署,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實施方案和造林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市領導先后20多次深入國土綠化一線,實地調研督導,強力推動工作開展,要求把增加困難立地綠量擺在首位,堅持規劃引領,持續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
為解決國土綠化過程中的資金問題,該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創新多元化、多渠道的綠化投入機制,探索實施“政府+合作社+種植大戶+群眾”和“政府補貼、企業(大戶)承包、農戶參與”等模式,有效帶動了社會資本投入。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3.6億元,吸引社會資本5.3億元。
多措并舉破難題
該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規模治理、分類實施原則,科學編制規劃方案,不斷提升困難立地造林水平。在綠化布局上,堅持流域治理、規模治理,以伊洛河上中游、小浪底水庫、故縣水庫、陸渾水庫、前坪水庫周邊及縣城周圍為重點,實施集中連片萬畝以上工程9處、2000畝以上的21處,逐步建成了錦屏山、首陽山、云夢山、葦山、萬安山等一批規模大、效果好的困難立地精品示范工程,實現以點帶面,輻射全局。汝陽縣“娘娘山—薛山—大虎嶺”一線幾十平方千米的區域,持續6年推進困難立地造林,綠化規模達6.5萬畝。
在造林方式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并舉,林、水、路同步配套,做到灌溉設施、上山道路跟隨綠化工作同步配套。洛寧縣葦山困難立地造林工程建設之初,提前修筑一條5米寬5.2千米長的主干道,修筑施工作業道路13.6千米,將工程區十架嶺十八面坡全部串聯,有效破解了施工作業及苗木運輸困難的問題。
因地制宜選樹種
該市嚴把選苗、整地、栽植、澆水、管護“五大關”,在樹種選擇上,優先選用側柏、油松、刺槐等抗旱、耐瘠薄的鄉土樹種,同時做到喬、灌、花相結合,生態林、經濟林合理搭配,營造樹種多樣的混交林。大力推廣“常綠樹蓋頂,彩葉、觀花樹纏腰,經濟林鋪底”的綠化模式,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宜陽縣連續實施5期錦屏山造林工程,綠化面積2.5萬畝,栽植側柏、紅葉李、五角楓等65個樹種182萬株,不僅極大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更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處觀光、休閑的好場所。
為確保新栽植林木成活率,該市嚴格按照“挖大穴、填客土、栽壯苗、澆大水”的技術措施進行施工,堅持“植”“管”并重,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組建專業管護隊伍,壓緊壓實管護責任,使造林地管護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作者單位:洛陽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