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常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部署了13個方面的制度體系,黨的領導制度發揮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根本優勢,在整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當中居于統領地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是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
[關鍵詞]黨的領導制度;國家治理;關鍵;根本;審視
習近平在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起草情況作說明時指出,“決定稿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演進方向和規律,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抓住了國家治理的關鍵和根本?!?①“關鍵”和“根本”,明確了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治理中至關重要的地位?!稕Q定》把黨的領導制度排在13個顯著優勢和13個制度體系中的首位,說明黨的領導制度決定了其他顯著優勢的存在,決定了其他制度運行和完善的方向,突出了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地位。
一、理論維度:領導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首要問題
確立和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國家學說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高度重視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權問題,主要從三個方面解釋了無產階級必須在革命聯盟中抓住領導權:第一,只有無產階級才是徹底的革命的階級,而其他階級只不過是革命的同路人;第二,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很難把反封建斗爭進行到底,這個任務只能靠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來完成;第三,只有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和建立黨對革命事業的領導權,才能使無產階級真正成為一個階級團結起來行動。 ②所以說,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成立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革命。
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地位非常重視。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無產者的聯合必須依靠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工人聯合會的中心和核心” ③。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馬克思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工人階級專政”的口號,工人階級必須執掌公共權力,掌握國家政權。通過親身革命斗爭的實踐,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為了保證革命的成功,必須有思想和行動的統一?!?④要實現思想和行動的統一,需要無產階級政黨強有力的領導。
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提出黨是“無產者的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 ⑤。列寧堅持把無產階級領導作為“社會主義勝利的唯一保證”,認為“無產階級作為現代社會唯一徹底革命的階級,應當成為全體人民在爭取徹底的民主主義變革的斗爭中、全體被剝削勞動者在反對壓迫者和剝削者的斗爭中的領導者” 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政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政黨制度的選擇。馬克思主義者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社會主義國家無論實行一黨制,還是多黨合作制,都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而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實行輪流執政。 ⑦但是,在歷經幾屆領導人的更替后,蘇共垮臺,蘇聯解體,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蘇共在改革發展中不但放棄了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而且還修改憲法,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放棄了黨的領導。所以說,無產階級政黨不僅在領導革命中要掌握黨的領導權,執政以后仍然必須牢牢掌握領導權。國家建立和國家治理都離不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二、歷史維度:黨的領導制度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結合本國具體實際,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國家學說,黨的領導及其制度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階段得以形成、豐富和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到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的建立,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國家治理的不斷加強,這些都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及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黨的領導制度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得以形成和鞏固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后,在革命實踐中不斷加深對革命領導權問題的認識。1925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共“四大”上率先提出黨要獲得領導地位。但是,大革命時期,黨對領導權問題的認識是搖擺的。大革命的失敗使黨認識到無產階級必須在革命聯盟中牢牢掌握領導權的問題。長征途中我黨痛定思痛,在1935年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黨再次提出革命領導權問題,“應該以自己徹底的正確的反日反漢奸賣國賊的言論與行動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戰線中的領導權。” ⑧1938年,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黨的根本指導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得到進一步具體化和細化,從1927年第三次黨章修正案確立的“兩個服從”發展成為了“四個服從”。通過民主集中制這個根本指導原則,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強有力的領導集體??谷諔馉庨_始以后,針對王明提出的“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右傾錯誤思想,毛澤東反復告誡全黨:“我們一定不要破裂統一戰線,但又決不可自己束縛自己的手腳,因此不應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⑨這在本質上就是要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問題。1942年9月,中央針對黨內分散主義、山頭主義的出現發出了“九一通知”,提出在各抗日根據地建立一元化領導體制,這一體制的建立大大推進了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時期的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之際,毛澤東在總結革命成功的經驗時深刻指出:“在帝國主義時代,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任何真正的革命到勝利”“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 ( 經過共產黨) 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⑩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 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更加凸顯,黨的領導制度不斷建立和完善。1954年9月,毛澤東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開幕詞中明確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1956 年9月,中共八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強調在黨的工作中要發揚群眾路線的傳統,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1957年6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強調,“有利于鞏固共產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削弱這種領導” !1是作為判斷是非的重要標準之一。之后,毛澤東提出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1962 年1月,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指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 !2;1973年12月,毛澤東在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時又提出:“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 !3,進一步明確了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在革命和建設年代,黨的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比如說,1927年黨的五大初步建立了從中央到基層的組織體系,形成了黨的組織建設的新舉措;確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則作為黨的根本組織原則,細化了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基本制度;建立并實施黨的各級組織領導的黨規黨法;建立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基本制度;確立了德才兼備的干部路線,建立黨管干部的基本制度;建立了黨領導一切工作的基本制度,等等。
2. 黨的領導制度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得以改善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黨的領導制度得到堅持和改善。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這一重要講話,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方面存在權力過分集中、特權現象等弊端,解決這些問題,最首要的是必須解決制度問題。鄧小平深刻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會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4他提出要完善民主集中制,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健全干部的選舉、任免、彈劾、輪換制度等來改革并完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從制度上保證黨和國家各方面的民主化,更好地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我們多次講過,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薄耙獔猿贮h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改進黨的作風?!?!5在歷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領導方式,大力整頓不正之風,旗幟鮮明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嚴厲懲治腐敗問題,黨的領導得到改善,黨的領導制度也在不斷建立和完善。比如說,黨的十三大第一次確立了“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任務,十六大提出建立“從嚴治黨”的制度體系,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做出了戰略部署,首次將“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概括為黨的建設的一項基本經驗。
3. 黨的領導制度在新時代的偉大革命中得以加強和完善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新時代對黨的領導地位的進一步明晰,也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制度的優越性。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核心要素。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6。十九大黨章修正案將“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修改為“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并將“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重大政治原則寫入進去。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則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關于“制度治黨”重要論述的基本內容,包括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提升制度的可執行性、提高黨員的制度意識等。制度建黨、制度管黨、制度治黨成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主旋律。
三、體系維度: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居于統領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科學制度體系,涵蓋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制度體系內各個部分彼此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相連、高度協同的。在形成國家制度體系的子系統中,黨的領導制度是關鍵和根本,它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在整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當中居于統攝性地位。
1.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習近平反復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許多特征,但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其中蘊含的理論與實踐邏輯是:
(1)理論邏輯:這是由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決定的
無產階級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資本主義舊世界的掘墓人,更是共產主義新世界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的奠基性著作《共產黨宣言》鮮明提出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則是實現“兩個徹底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7這兩個“徹底決裂”高度概括了共產主義的本質含義,也指出了共產黨人的歷史任務:消滅私有制,消滅私有觀念,實現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占有。成立無產階級政黨,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個先進政黨從成立到現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為了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使命而努力奮斗。所以說,馬克思主義政黨所具有的先進性特征,決定了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2)實踐邏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分割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后,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從“百年滄?!钡健鞍倌陱团d”,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年代和新時代能夠取得諸多偉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正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8。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指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9堅持黨的領導,實現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就是要把黨的領導這一最本質特征堅持和發展好,為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2. 黨的領導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的根本領導制度
習近平指出:“我們治國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0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在整個制度體系中居于統領地位。
(1)黨的領導制度為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構建提供價值引領
制度的制定都遵循一定的價值取向,也就是維護誰的利益問題,是維護某一個特定階級的利益,還是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存在的價值就是要為人民謀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這也是黨執政的方向和目標。我們黨將這種價值取向不斷外化為各種國家制度,黨的領導制度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定和建設提供價值引領和根本遵循。在黨的領導下,所有的制度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朝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目標努力前進。因此,我們在各個領域的制度建設都遵循這樣的價值取向。比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建設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從毛澤東時代開始強調要實現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時代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統籌城鄉文化建設發展,在農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立農家書屋等,以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使文化建設在滿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時,也要惠及農村居民,滿足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提高群眾整體的文化素質,最終實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黨的使命。
(2)黨的領導制度統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政治體制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都處于核心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決定了黨的領導制度統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黨的領導制度貫穿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過程,是創造“中國之治”“中國奇跡”的“制度密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部署了13個方面的制度,黨的領導制度居于首位,統領和貫穿其他 12 個方面的制度。比如,在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中,提出“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堅持人民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于黨中央”;在“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提出“必須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等等。 @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只有確保黨始終統領全局、協調各方,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才能解決發展中的各種難題,戰勝內部外部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確保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始終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3)黨的領導制度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最根本優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第一位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優勢”。這說明在本質上起統領地位和根本作用的優勢就是黨的領導制度,其他顯著優勢的發揮都是建立在黨的領導制度優勢基礎之上 的。
中國共產黨具有巨大的思想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等等,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都展現了黨的領導制度的巨大優勢。比如說,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最大的政治優勢,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密切聯系群眾”等顯著的制度優勢,“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 @2。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黨政軍民齊行動,各方力量速集結,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正是依靠強大的制度優勢,尤其是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我們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并且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學,使得經濟社會生活逐步回歸正常。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總結“十三五”期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時,也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無數實踐證明,黨的領導制度在整個制度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最根本優勢,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
四、現實維度:黨的領導制度仍需不斷加強和完善
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位已經多年,但與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差距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推進整個國家良性快速發展,以實力證明自己“能”。因此,黨的領導及其制度體系仍需不斷加強和完善。一是黨的領導有待改善。當前,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長期和復雜的,面臨的四大危險仍然尖銳和嚴峻,一些領域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管黨治黨不力等狀況依然存在。新時代,必須毫不動搖加強黨的建設,把黨建設得更加有力更加強大。二是制度需要量質齊升?,F在,黨的領導制度的“量”已經比較多了,但是,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斷完善的制度,制度還需有質的飛躍。比如說,我們一直在講“反腐永遠在路上”,這說明全面從嚴治黨制度仍有提升空間,雖然目前從權力的授予到權力的運行,再到權力的監督,很多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也在不斷創新突破,但還存在盲區和斷層,所以需要繼續“掃盲”和修補斷層,扎牢制度籠子,堵塞各種漏洞。三是制度與制度之間亟須形成完美合力。若合力沒有形成,各制度之間處于各自為政狀態,就像1+1不一定等于2,有可能等于1甚至0,制度的戰斗力就不會很強,但一旦形成了方向一致的合力,制度體系趨于完善,就會產生1+1﹥2的效果。四是必須提升制度執行力。好的制度重在執行。制度執行能力的強弱以及制度執行效果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制度優勢能否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切實提高制度執行力,增強制度執行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才能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最終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
基金項目:婁底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1年研究課題“婁底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06B
注釋:
①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9年11月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1106/c1024-31439535.html.
②⑦王滬寧、林尚立、孫關宏:《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7-379、387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6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5頁。
⑤《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06頁。
⑥《列寧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9—310頁。
⑧《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中),檔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頁。
⑨《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0頁。
⑩《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頁。
!1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民日報》1957年6月19日,第5版。
!2《毛澤東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頁。
!3《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1頁。
!4 !5《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3、358頁。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頁。
!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第1版。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133頁。
@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
@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9年11月1日,第1版。
@2《關于加強黨的領導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人民日報》2020年1月29日,第1版。
作者系中共婁底市委黨校馬列教研室副教授
(責任編輯 矯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