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波
摘要:小麥寬幅栽培技術指的是將原本的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增加行距、擴展播幅,將密集條播改為寬幅精播的農藝和農機相結合的高產栽培技術。這項技術在我國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和支持,同時這一技術目前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對小麥寬幅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麥寬幅;種植模式;配套栽培技術
近些年來,我國提高了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因此,小麥的種植技術以及產量也獲得了較多的關注。我國對小麥的種植技術進行了改良和完善,以此來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發育,提高小麥的產量。
1? 小麥寬幅種植技術的特點
1.1? 擴大了播幅
這一技術將傳統的3至5cm距離增加到7至8cm,將傳統的密集條播改為寬幅精播,增加了個體的占地空間,使原本的籽粒入土爭肥、爭水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發育,同時也使傳統播種機播種壟斷缺苗現象得到彌補,從而促進小麥的生長,提高出苗的整齊度。
1.2? 增加了行距
將原本15至20cm的行距增加到26至28cm,較寬的行距有利于機械深施肥料,使我國農民撒施肥料的落后習慣得到改善,這樣不僅能夠節省肥料,而且還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不僅如此,較大的行距也能夠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小麥更加健壯的發育,次生根也較多,稈粗穂大,成穂率有顯著提高,而且邊際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小麥生長后期綠葉面積明顯增加,功能期延長,不會出現早衰和落黃的情況。大部分的小麥穂數多,而且顆粒飽滿,千粒重高,增產效果較為明顯。
1.3? 播種機有鎮壓功能
播種機播種時能夠將地耙平壓實,這樣能夠防止小麥的籽粒懸空,從而促進小麥更好的吸收水分和營養,提高抗低溫和抗干旱能力,有效促進小麥的生長,提高小麥的產量。
2 小麥配套栽培技術
2.1? 科學合理的選擇小麥種子
為了能夠將寬幅種植田間病蟲害輕、通風好、葉片功能期長的優勢充分利用,在選擇小麥種子的過程中,應該選擇一些抗倒伏、分蘗成穗率高、千粒重較高的優質中等穗型或者多穗型品種,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優良種子的增產潛力。例如周麥22、周麥16以及眾麥998等品種的小麥種子都對所種植的土地要求較高,需要有較高的水、土、肥等條件。
2.2? 提高土地肥力
想要有效提高土地的肥力,就需要堅持測土配方施肥,重視秸稈還田,增加氮素化肥。除此之外,還需要將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做到氮肥、磷肥、鉀肥的平衡。土地全生育期需要施純氮肥16kg/667m2、磷肥7.5~12kg/667m2、鉀肥7.5kg/667m2、硫酸鋅1kg/667m2。將所有的有機肥、氮肥、鉀肥以及50%的氮肥等當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當中[2]。但是秸稈還田的土地不需要再施鉀肥,到第二年小麥拔節時再施入50%的氮肥。需要注意的是,施肥要深施,不能將肥料撒于土地表面。
3? 精細整地,提高小麥質量
3.1? 秸稈還田必深耕
近些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秸稈還田,但是這一措施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秸稈粉碎不細、還田質量較低,從而導致小麥的出苗率大幅度下降,而且小麥也容易受旱受凍。所以,應該大力推廣和宣傳秸稈還田與深耕相結合,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秸稈粉碎的質量。將秸稈撒均勻后再耕翻到土地當中,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以及保肥的能力,從而促進小麥生長,提高小麥的產量。
3.2? 旋耕麥田必鎮壓
當前小麥種植過程中存在旋耕麥田,土壤疏松、水分和養分流失嚴重,小麥容易受旱受凍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需要堅持在小麥播種后進行鎮壓,將土壤壓實,將土塊壓碎,使地面變得平整,這樣能夠使耕層變得更加緊密,種子能夠和土壤之間緊密接觸,使小麥的種子能夠及時生長和發育,這樣還能夠有效提高小麥的抗旱能力和抗凍能力,使小麥生長更加整齊,提高小麥的產量。
3.3? 平衡施肥,氮肥后移
根據小麥施肥的規律以及當地土壤養分的實際情況對土壤進行合理施肥。以此為基礎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氮肥,并將氮肥的施肥比例調整為1:1,施肥的時間一般由返青起身期推遲到拔節期。也就是小花退化高峰前7~10d左右,只有這樣才能去給小麥創造更好的生長條件,使小花獲得更加充足的養分,能夠減少小花的退化,從而有效提高結實率。大部分地區的土地都會施15000kg/667m2的農家肥、8kg/667m2的純氮肥、7kg/667m2的磷肥、5.5kg/667m2的鉀肥,而且在小麥拔節期要進行澆水。
3.4? 關注天氣,防止凍害
由于春季的溫差較大,而且是寒潮多發時期,如果氣溫持續4小時在0℃以下,那么已經拔節的小麥苗就會出現凍害。所以在寒流來臨之前就應該及時澆水,而且還要對小麥的幼苗噴灑防止凍害的藥物。在凍害發生以后需要及時進行施肥,使幼苗恢復生長,減少幼苗的死亡率。
4? 結語
小麥寬幅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原先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不僅能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節省肥料,還能夠促進小麥的生長和發育,從而提高小麥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劉小麗,王凱,楊珍平,等.播期與播種方式的不同配套對一年兩作區旱地冬小麥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8,33(2):232-238.
[2] 王世全.小麥—玉米輪作區秸稈還田配套技術及機耕機播模式探討[J].現代農機,2020,153(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