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琰
摘要: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在農業種植中有著較為深厚的歷史基礎,而小麥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儲備,在全國各地區被廣泛種植。小麥產量涉及民生問題,人們對糧食的依賴根深蒂固,小麥是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對小麥種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當前小麥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阻礙了小麥的高產。基于此,本文就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進行研究,通過五大方面詳細分析了了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的具體實施措施。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
0? 引言
小麥在我國有著長期的種植歷史,時我國主要糧食產物之一,對于我國民生的穩定有著不可或缺都作用,而在當前我國小麥種植的高產改革成效不高,小麥高產技術還為成熟,未能較好地實現小麥的高產。同時,小麥的高產與種植栽培技術有著較為直接的聯系,實現小麥的高產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并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對于廣大民眾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大部分農戶開始積極探索小麥種植高產技術,對種植栽培的各個關鍵環節進行把控,從而較好的提高小麥的產量,為農戶帶來更高的收益。
1? 選育良種
種子品質的選取對于小麥的產量影響較大,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種子的種類越來越多,品質上也有著較大的提升,但是如果一味地選取品質上乘的種子而忽視實際種植情況,造成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因此在最基礎的種子擇選中就要嚴謹慎重。而選擇種子首先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土壤狀況,將土壤的肥力、含水量等狀況綜合考慮,并關注當地的天氣狀況,選擇能夠抗澇或者抗干旱的種子。其次就要與存在的小麥病蟲害狀況進行分析,選擇針對性的抗病蟲害的種子,從而提高小麥的生長能力,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同時,種植戶可以使用防蟲的相關藥劑來進行種子浸泡工作,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最后,想要實現小麥高產就要更加關注種子的品種,選擇當前高產能力突出的種子,從而大大提升產量[1]。
2? 保證足墑足肥
土壤是作物營養的直接來源,土壤的選擇對于植物的健康生長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小麥種植來說,想要實現高產,就要保證種植土壤的水分含量與營養成分的達標,讓小麥能夠獲取其生長的重要養分。在土地的選擇上還是需要選擇地勢平坦、排水及灌溉較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塊,并積極做好翻土工作,從而促進保水保墑,可以進一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及肥力,為小麥的種植創造環境。
3? 確定合適的播種時間
在播種時要注意當地的天氣狀況,不能提前也不能遲播,在播種前充分晾曬種子兩天左右來進行殺菌,讓種子的發病率大大縮減。其次在種植時要根據種子的品種特點及土壤肥了狀況選擇合理的密度,過于分散會造成對土地的浪費,而過于集中則會限制小麥種植的發展,難以實現高產。
4? 科學耕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耕種方式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已經可以采取機械設備來提高耕種都準確性與科學性。首先,種植戶要積極轉變觀念,引進更加先進的耕種方法。在播種時要根據高產小麥的需求來計算播種密度與深度,并通過機器來實現精確播種 一般來說,高產小麥所需要的生長空間較大,因此就要合理拉大播種的間距,給予種子充分都生長空間。其次,要使用大型機器翻耕土壤,讓土壤保持一定的松弛,便于小麥根部的健康生長,從而進一步保證小麥高產目標的實現[2]。
5? 施肥灌溉
水源是小麥生長所必須的,因此,想要保證小麥的高產,就要做好小麥灌溉工作,對于一些降水較多的地區要開挖渠道疏導多余的雨水,防止因雨水淹沒而導致小麥難以生長。同時,針對一些干旱地區則可以接通河流,利用管道來讓河流水源到達小麥田,從而更好地進行灌溉。除此之外,土壤是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注重土壤肥力也是保證小麥高產的必要措施。根據土壤中的肥力狀況來施用肥料,補充土壤中缺少的營養含量,同時也要根據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來進行肥料補充,解決小麥生長出現的一系列營養不良都問題,保證養分供應的充足,從而實現小麥的高產。在選擇肥料時也要采取天然肥料與化學肥料搭配都方式,以自然肥料為主,減少化學肥料帶來的土壤污染,保證土壤的可持續利用。
6? 收尾工作
在進行小麥收割時要實時觀察小麥的成熟狀況,根據小麥成熟情況來合理安排收割時間,避免因早收而導致產量低下。同時,小麥秸稈是一種天然的肥料,能夠較好地提高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同時也能夠減輕農戶的負擔,不再需要焚燒秸稈,這也符合了環保理念。種植戶將收獲之后的小麥秸稈進行碾碎,讓其覆蓋土壤表面,為后期小麥的種植提供養分。
7?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糧食需求的增加,小麥種植栽培技術對于保證我國糧食的穩定供給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積極探索與研究小麥高產技術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大趨勢,仍然需要種植戶不斷努力,從小麥種植的各個環節入手,通過不斷優化管理來實現小麥的高產,促進小麥產量的提升,從而擴大我國的糧食儲備,為我國民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
參考文獻
[1] 李志華.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7):48,50.
[2] 張興良.小麥高產種植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2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