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英
摘要:為了能夠提高水稻種植產量、種植效益,近些年各地農業部門全面開展了水稻種植技術優化研究工作,在多年推廣中取得了不錯的效益?;诖?,本文重點探究水稻種植技術優化措施,旨在提升水稻種植效益。
關鍵詞:水稻種植;技術優化;效益;產量
0? 引言
水稻作為我國“三大主糧”之首,種植面積、產能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為了保證水稻種植產量滿足當地乃至全國供應需求,各地區農業部門積極開展水稻種植技術優化研究工作,并在多年的試驗中取得了一定突破,水稻種植產量也在逐步提升,確保了糧食供應能力和安全性。雖然在水稻種植中依然存在技術缺陷,但通過農業部門、涉農企業不懈努力,水稻種植技術優化的應用效能在不斷提高,提升了水稻種植綜合效益。
1? 控苗技術優化
水稻分蘗對水稻產能影響較小,同時分蘗中會消耗掉大量的肥料,增加病蟲害防控難度,不利于種植效益提升。所以如何控制分蘗是提升水稻種植效益的關鍵。
控苗技術優化可以有效控制水稻分蘗,減少無效分蘗量。在具體實施中,主要是控制施肥種類、時間、數量,通過科學控苗提高稻苗生長效益,加強了稻苗的抗病蟲性能、提升了生長速率,降低了田間管理難度。常見的控苗技術還包括擴行縮株技術,作為一種稀植技術,主要是應對當今水稻品種多是大穗、高莖稈、生長茂密種類情況,也就是超級水稻品種。超級水稻耐肥性差,再加上很多農戶以施肥量衡量產量,造成稻苗徒長。而擴行縮株技術能夠降低水稻種植密度,確保稻苗可以正常生長,根據水稻種類確定行距、株距。如雜交超級水稻的行距為32~34cm,株距為12~14cm,種植密度大約為1.5萬株/667m2;常規水稻種植行距為25~27cm,株距為11~13cm,種植密度大約為
2萬株/667m2[1]。通過稀植技術減少稻田隱蔽空間,提升稻田光照量、通風量,降低病蟲害發生,提高管理便利性。
2? 控肥技術優化
控肥技術優化主要是針對氮肥,用較少的氮肥最大程度上滿足水稻生長需求。控肥技術需要轉變傳統的施肥理念,稻苗在前期生長階段對肥料需求量低,應適當減少氮肥使用量,并根據稻苗實際生長情況確定氮肥施加量,這樣即可在確保氮肥有效供應前期下降低水稻種植成本,提升水稻種植效益。施肥中貫徹“實用性與科學性并重”的原則,控制氮肥施加時間,避免過早、過晚施肥造成浪費。
水稻種植前,要保證底肥充足,考慮到稻苗前期需肥量少,可以施加1000kg/667m2的腐熟農家肥,配合使用一定量的復合肥,保證秧苗生長期間不缺肥。插秧后稻苗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嚴控插秧深度,在5cm左右,環境溫度不能過低。水稻葉面從黃到綠是返青階段,生成新的根系,此時是施肥重點時期,主要是以噴灑葉面肥為主,水層不宜過深,在秧苗的1/2高度即可,否則會降低稻苗生長速度,增加蟲害幾率[2]。分蘗數量達到80%后排水曬田,避免出現過多的無效分蘗,從而起到強化根系、避免倒伏、累計營養的作用。曬田不得超過7d,拔節量達到總量的30%后停止曬田,做好水分管理工作。
3? 控疾技術優化
控疾技術優化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結合水稻生長性狀提高水稻基礎防病蟲害能力,如良種選育,提高到水稻莖寬度,縮短水稻基部節間,避免中上部節間長度過長,這樣其抗病蟲害能力會進一步提升。病蟲害防治會直接影響水稻種植效益和產量,為了實現統一管理,必須要統一進行播種、移栽,保持田間水稻在相同生長階段,保證肥料充足,不缺乏氮磷鉀等勻速。防治中,可以設置殺蟲燈、粘蟲板等,打造稻田良好的生態空間。
此外,控疾技術優化還要充分考慮生物防治技術,如稻田養魚、養鴨等,不僅可以降低稻田病蟲害,提高稻苗抗性,還可以額外增加水稻種植收益。如稻田養鴨技術,可以向稻田中放入一個小鴨子(不放大鴨,以免踩苗),一般投放20只/畝即可,鴨子成本低,糞尿是天然肥料,可提升水稻種植綜合效益。灌溉條件較好的條件下可以養魚,提前開挖田埂溝渠,到達返青季節放入魚苗,排灌曬田前捕撈。再者,隨著生物技術不斷成熟,生物農藥價格逐漸走低、性價比提升,如阿維菌素、蘇云桿菌、靜岡霉素等,不但可以起到病蟲害防治作用,還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4? 葉齡種植技術優化
葉齡種植技術是指根據水稻葉片數量采取針對性方案來保證水稻種植效益,可以保證稻苗不同生長時期有相應的對策方案促進其健壯生長,為提高種植產量奠定基礎。種植中,農戶需要先確定水稻葉片觀測點,定期觀察水稻葉片生長量、生長情況,根據觀察結果判定水稻生長性能。考慮到不同水稻品種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還要根據水稻品種、茬口等信息。如某個時期水稻應該生長到5~7葉齡,但稻田實際只有3-5葉齡,通常是因為底肥不足,應及時追肥、追苗。實時更新葉齡數量數據,根據地形條件、氣候條件調整種植技術,與田間水稻診斷技術相配合,幫助農戶決策施肥、排灌、施藥等,為稻田管理、防治病蟲害提供了更多支持。
5? 結語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技術優化還要結合當地地理環境和農業部門主推品種而定,確保技術優化適應稻苗的生長需求,科學選擇優化技術,加強水稻種植細節管控工作,優化施肥、病蟲害防治、稻苗種植、葉齡控制等技術,這樣才能夠確保水稻種植產能,提高水稻種植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單文芳.采用技術優化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探索[J].中國農業信息,2015(4):113-115.
[2] 沈素雯.采用技術優化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