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昶
摘要:綠化造林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是否達到科學性的標準,較大程度決定了綠化造林的整體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實現。綠化造林工程的全面順利推進必須依靠樹種配置的科學手段作為保障,反之如果缺少了樹種的優化配置技術手段,那么很可能會造成某些造林綠化樹種由于無法適應特定的區域水土環境,進而導致植被生長狀態存在缺陷。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目前針對綠化造林的總體項目實施規劃必須建立在科學配置造林樹種的前提下,確保造林樹種的最佳生態效益得到全面發揮。
關鍵詞:綠化造林;規劃設計;樹種合理配置
在現階段的綠化造林項目總體實施規劃中,相關負責部門針對各種不同的造林綠化樹種有必要進行最優化的組合搭配,旨在保證造林綠化樹種具備較大比例的樹種成活率,平衡綠化植被所在區域的水土生態環境。因此可以判斷出,合理配置綠化樹種的舉措對于科學實施綠化造林的項目工程具有不可忽視的實踐價值意義,相關部門針對特定的綠化造林區域必須經過綜合性的生態因素考慮,才能做到正確選擇綠化造林的具體植被品種。
1? 綠化造林規劃設計的基本實施思路
綠化造林的基本設計與規劃思路就是要因地制宜選擇與配置林業生態資源,依托林區特有的造林生態資源以及林區水土氣候環境來進行各類造林樹種的科學選擇。相關部門針對綠化造林規劃通過進行全面的優化設計,旨在保證綠化造林項目能夠展現出最佳的造林美觀性、經濟性以及實用性特征,構建宜居性更強的林區生態氛圍[1]。
綠化造林工程目前已經得到各個地區的關注,各地通過推進綠化造林進程的重要實踐舉措,對于現有的區域林業生態資源能夠實現最大化的資源利用效益,充分展現了綠化造林項目的良好生態效益以及市場經濟效益。然而不應當忽視,綠化造林的大型生態環保項目往往占據較大的區域范圍,并且包含較為復雜的外部生態因素影響,進而體現了較大的綠化造林項目實施難度[2]。
近些年以來,某些林業綠化工程由于缺少謹慎的造林規劃考慮,因此導致林業樹種的搭配種植方式欠缺科學性,引發不良的林業生態影響。為了確保造林工程的最佳生態凈化效益得到充分的展現,那么根本前提就是要完善綠化造林的綜合實施規劃,按照造林經濟效益提升、樹種因地制宜選擇以及植被多樣性發揮的宗旨與目標來開展造林工程規劃。
2? 綠化造林規劃設計的具體要點
2.1? 造林技術手段的正確選擇
具有多樣性的綠化造林物種能夠達到明顯凈化林區生態環境的重要實踐作用,因此林業技術人員針對多樣化的造林植被種類必須進行正確的選擇,全面展現多樣化的綠化造林物種選擇特征[3]。在此基礎上,林業技術人員針對各種不同的造林技術手段也要進行科學的搭配,全面考慮林木種植的時間段、林木幼苗的質量與規格、林木栽培的密度以及林業種植區域的氣候水土特性,運用正確的造林技術手段來節約造林規劃資源,充分確保造林生態效益得到全方位的展現。
2.2? 前期的造林整體規劃
造林整地環節屬于不可缺少的綠化造林重要階段,相關部門在劃分林區地塊的實施過程中,首先必須科學分析林區生態改善的基本需求,按照林區生態資源的整體分布狀態來完善造林整體規劃[4]。在多數的情況下,造林技術人員主要在秋季或者春季的兩個時間段來完成整地操作,通過挖掘林木栽種坑穴的做法予以實現。
2.3? 注重綠化造林的日常管理養護
某些造林技術人員在全面完成綠化造林任務之后,就不再關注后期的林木日常養護,以至于導致林區的大量樹木呈現營養元素缺乏的狀態,甚至造成林木枯萎的現象。由此可見,全面養護造林樹種具有明顯的必要性。具體在鏟除林地雜草、控制林木蟲害與病害、管理以及撫育林木幼苗的各個重點環節中,作為林區的管護責任人員都要嚴格保持定期實施林區樹木全面管護的良好工作方式,尤其需要重視扶正與補苗等重點性的造林管護環節,結合苗木存活率以及林木生長趨勢來調整造林管護方案[5]。
3? 綠化造林樹種的合理配置措施
綠化造林樹種如果沒有得到全面的科學配置,那么將會造成很多植被物種由于無法適應區域水土特征,從而導致造林樹種出現規模化的枯萎現象,浪費寶貴的綠化造林生態資源。因此可見,合理規劃以及科學配置造林樹種的做法具有提升綠化造林綜合效益的重要成效性,具體涉及如下的合理配置造林樹種技術要點:
3.1? 確保綠化造林樹種的良好成活率
綠化造林樹種能否保證達到成活率最高的效果,關鍵決定于樹種配置的思路與模式。對于樹種成活率在全面保障的前提下,造林綠化部門必須全面結合林區現有的土壤生態特征、林區氣候變化以及林區水源分布特性,運用合理措施來選擇最適合栽種于林區范圍的造林樹木種類。各種綠化植被都存在感染植物蟲害與植物病害的隱患,林區管護部門及其技術人員務必確保定期養護林區植被景觀,對于植被殺蟲專用的化學藥劑進行全面的噴灑處理。目前很多地區的林業管理部門已經引進了生物防控林區植被蟲害的全新技術手段,依靠林區生存的有益鳥類以及其他的害蟲天敵物種來實現良好的生物防控效果,避免綠化樹種由于噴灑化學殺蟲藥劑進而導致林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與此同時,造林技術人員對于已經栽培成功的造林樹種有必要實施嚴格的樹種養護,通過實施必要的林木灌溉、林木防控病蟲害以及林木施肥措施來保證最佳的林木成活率。
3.2? 全面平衡林區環境條件以及樹種生長習性
林區生態環境在根本上決定了林區各種類型植物的適宜性,因此造林規劃部門必須全面考慮到各類樹種的基本生長習性,運用因地制宜的角度來進行各類樹種的科學搭配與調整。林業規劃部門有必要結合運用灌木植被、喬木植被與草本植被來實現林區綠地景觀的整體美化效果。林業區域應當具備凈化城市生態以及美化城市空間的基本功能,防止城市洪災以及其他災害的產生。作為林業規劃人員針對綠化景觀在實施合理規劃時,基本要點在于構建復合式的綠化植被分層系統,完善現有的生態群落系統維持功能。例如對于某些具有喜光習性的造林樹種在進行種植區域的選擇過程中,應當將其栽種于向陽坡的林業區域,避免低矮灌木或者其他植被對于喜光樹種造成光線的遮擋,合理控制樹種生長必需的光線資源以及水土資源。對于具有特殊生長習性的林區樹種應當給予全面的樹木生長營養物質,有效提升樹種存活率。
3.3? 增強綠化造林植物的美觀性與經濟性價值
造林樹種是否達到美觀性的標準,決定了造林美觀效益能否得到最大化的展現。同時,造林樹種還具有優良的樹木種植經濟效益,因此不僅局限于造林生態效益的層面。為了保持綠化植物的良好生長狀態,那么作為管護部門就要做到定期實施全面的綠化植被養護,旨在實現最大化的綠化效益,完善林區植被的日常水肥管理模式。具體針對各種灌木植被、喬木植被以及草本植被在實施全面養護的前提下,林區管護人員有必要合理區分綠化植被的種類,結合綠化植被特征來進行科學的植被灌溉與植被施肥養護。林業種植區域包含很多不同種類的綠化植被,各種造林植被經過組合與搭配,共同構成了林區的優美生態景觀。具體針對樹木種類在進行優化選擇時,側重點就是要綜合考慮各類樹種的美觀性價值,結合樹木種植的生態效應來實施全方位的綜合考慮與判斷。
4? 結語
經過分析可見,科學配置綠化造林的植被種類對于維持林區生態平衡以及改善綠化造林效益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具體針對造林樹種在進行科學選擇與搭配的實施過程中,林業技術人員對于造林樹種的美觀性、樹種經濟性以及樹種實用性等各項基本要素都必須充分進行考慮,不斷完善調整造林樹種的科學配置規劃與方案,促進綠化造林項目的綜合效益提升。
參考文獻
[1] 柳斌,李美榮.綠化造林規劃設計及樹種合理配置的探討[J].花卉,2019(16):149-150.
[2] 徐延軍.試論綠化造林規劃設計及其樹種合理配置[J].農民致富之友,2019(5):182.
[3] 趙鵬旭,王丹丹,秦國利.淺談六大造林綠化工程的樹種選擇與模式配置[J].農民致富之友,2018(14):95,30.
[4] 黃瑩.合理造林綠化 讓生活更美好——關于山下“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綠化樹種配置的建議[J].今日科苑,2018(15):73-75.
[5] 米文精.淺談六大造林綠化工程的樹種選擇與模式配置[J].山西林業科技,2017(2):4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