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祖熱木·肉蘇力
摘要:自農機購置補貼出臺至今,農戶購機決策及行為所受影響有目共睹,與之相關的研究從未停止。文章便以此為背景,從家庭、補貼額和決策者等方面,分別分析了購置補貼和購機行為的聯系,希望能給其他人以啟發,為補貼機制的建設與落實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戶;購機行為;農機購置補貼
0? 引言
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面向農民、專業戶及服務組織,基于購買或更新農機行為所給予的經濟補貼,旨在推動農業朝著機械化方向前進,使農業具有更為理想的生產效率。作為三補貼政策的核心內容,農機購置補貼所帶來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改善原有裝備結構和優化農村經濟等方面,對其進行研究自然很有必要。
1? 研究背景
現有研究及所得結論均表明,農機購置補貼一經推出,便對農戶購機熱情進行了大力激發,農機持有量逐年遞增,與之相對的便是作業時間和投資收益減少,此后,即便國家不斷增加補貼額,大部分農戶仍然表示不再購入農機,圍繞購置補貼影響展開討論成為大勢所趨。而現有研究普遍集中在農業產出方面,購機行為顯優勢,本文便以購置補貼和購機行為的內在聯系為主要內容,希望能為相關政策的優化提供參考。
2? 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戶行為影響探究
2.1? 家庭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收入給購機行為所帶來制約正逐漸減小,購機群體的構成也出現了明顯變化,由早期的中高收入群體,向中低收入群體過渡,前者對農機進行購買的目的,主要是借助農機服務增加自身收益,后者則以自用為主。除此之外,家庭特征所帶來影響,還體現在耕地面積和種植業收入方面。在農戶擁有相同土地面積的早期,人數較多的家庭通常具有更大的耕地,這也決定其對農機的需求更為迫切,而大規模家庭往往擁有強勁的經濟實力,購買農機的難度普遍較低[1]。2018年至今,多數種植大戶均已購置并更新自有農機,在補貼額有所降低的當下,此類農戶紛紛選擇不再購買全新農機。而收入影響減弱的原因,主要是農戶購機目的愈發多元,由增加產出和收入,向成立合作社、降低生產難度等領域進行延伸,收入不再是農戶首先考慮的因素。
2.2? 補貼額的影響
近年來,農戶購機行為逐漸趨于理性,具體表現為購置補貼給購機行為所帶來影響的邊際效應逐年下降,即便如此,購置補貼仍然保有正向影響,這點需要引起重視。
在尚未落實土地流轉前,農戶購機的目的,主要是自用和通過提供服務增加收入,即便補貼十分有限,由于農機服務產生效益較高,因此,如何獲得購機指標仍然是大部分農戶關注的焦點,這一情況所帶來問題,便是逆向選擇時有發生,在購機指標稀缺的背景下,農戶獲得指標后,極易出現盲目購機的情況,隨著需求被集中釋放,市場將變得更加繁榮,但這種繁榮只是假象。
無論是逐年增加的農機保有量,還是持續優化的機械性能,均大幅壓縮了農機作業時間,隨著農機服務所產生效益逐年降低,大量無法收回購買成本的農戶選擇對農機進行甩賣,與此同時,各地政府均按照計劃增加補貼額,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農機市場競爭呈現出白熱化特征[2]。進入2014年,市場才趨于穩定,理性思維占據上風,此時,農戶決定購買農機的目的,主要是滿足家庭需求和更新現有農機,對農機進行購買的主體,逐漸向種植大戶及合作社轉變。
2.3? 決策者的影響
早期,農戶對農機進行購買的初衷,主要是確保家庭使用需求得到滿足,隨后,才是提供相應服務,由此可見,家庭存在富余勞動力是前提。近幾年,飛速發展的區域社會服務,加快了農戶脫離自有土地的速度,在此背景下,大量農戶完成了購買者向專業服務者轉變,決策者給購機行為所帶來影響正逐漸減小。2010年~2019年,外出打工并參與購買決策的女性比重持續增加。另外,勞動力老齡化給購買行為帶來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隨著外出打工群體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地區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失,使得農村勞動力逐漸呈現出老齡化的特點,這部分勞動力對農機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大多不會主動購買動機。當然,給購機行為帶來影響的因素,還有文化程度、職業培訓,但是相較于前者,后者的影響逐年減小,這一趨勢與社會發展存在密切聯系。在各地紛紛將鄉村振興工作提上日程的背景下,一定比例的高學歷群體選擇回到農村創業,而接受過教育的群體,通常更加推崇機械生產,這也是農業所呈現出機械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的主要背景。職業培訓不再發揮決定作用的原因,則是農機存量與日俱增,農戶對其性能的了解愈發深入。
3? 結論
由上述內容可知,對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地區而言,購置補貼給購機行為所帶來影響逐漸減小。要想使補貼機制發揮出應有作用,關鍵是以農戶需求為依據,對補貼進行設置與調整,在降低飽和區域補貼額的基礎上,將補貼重心轉向符合農村及農業生產現狀的易操作、多功能設備上,通過加大補貼力度與培訓力度的方式,盡快達到推廣新型農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峰哲.鄉鎮農機站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建議與對策[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8):64.
[2] 張玉勇.太華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福建農機,2019(3):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