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祿艷
摘要:本文分析了種植紫花苜宿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畜牧生產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點,希望能夠為后續種植戶更好的種植提供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紫花苜宿;種植技術;畜牧生產
1? 前言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牧區因為放牧的牛羊數量比較多,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草場退化現象比較嚴重,限制了牧區的健康發展,所以尋找優質的可替代的飼草顯得尤為重要,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這些要求紫花苜宿都能夠很好的滿足,所以分析其良好的種植技術就顯得極為重要。
2? 種植技術分析
2.1? 合理的選擇種植時間
每年的五月份開始播種紫花苜宿,這主要是為了提升其持續性的供應,一直持續到7月5日之前需要在不同時間段進行科學播種。
2.2? 選擇種植地
紫花苜蓿的根系較為發達,不管是沙壤或者是黃土都能很好的種植,土層的厚度需要滿足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根系的健康生長,而且種植地的濕度要比較大,相應的肥力要相對較強。
2.3? 整地工作
需要精細化整地,同時還需要做好做好深翻工作,將地塊中的廢棄物和石塊及時的清理干凈,春天需要科學灌溉,幫助紫花苜宿更好的發芽返青。
2.4? 合理選種
紫花苜宿的種子需要精心選擇,同時還需要聯系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合理的選擇紫花苜蓿種子,嚴禁使用之前的種子,過程還需要注意的是,種子的籽粒需要飽滿,需要及時的將雜質祛除。
2.5? 處理種子
種子在播種之前,需要對其使用溫水浸泡,提升發芽率,同時還可以及時的將雜草去除,為了能夠提升其防蟲效果,種植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使用藥水浸種,提升其抗病蟲害的能力。
2.6? 播種方式
播種紫花苜蓿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撒播、條播和穴播等。大面積的種植適合條播,很容易對行距進行控制,在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在撒種時,需要盡可能的均勻播撒。
2.7? 覆土和鎮壓
科學的覆土和鎮壓能夠極大的提升出苗率,覆土的厚度控制在2~3cm,覆土之后可以使用比較重的滾子就能起到良好的鎮壓效果。
2.8? 苗間管理
紫花苜宿在出苗之后,加強苗間管理能夠進一步的提升苗木種植的品質。一般情況下,春天需要及時的將闊葉類雜草清除,夏天需要注意清除禾本類雜草,等到苜蓿長到10cm時,需要及時的除草,全收割周期里除草的次數一般是三到五次,灌溉澆水需要聯系其干旱情況,科學進行。
2.9? 施肥管理
使用的肥料一般是二胺和農家肥,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所以每年都需要聯系其實際情況合理的施加肥料,作為種植戶 施加二胺和農家肥時可以按照15/20:1000的比例施肥。
2.10? 農藥管理
農藥的使用能夠對病蟲害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是防控紫花苜蓿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但是作為種植戶需要對其使用量進行嚴格控制,減少農藥殘留對牲畜的不良影響,一年紫花苜蓿的農藥施加次數一般是三到四次。
2.11? 刈割工作
紫花苜蓿的收割是有規律可循的,第一年1到2次,后續每年是3到4次,但是每次的收割都要留5厘米高度的茬,刈割工作需要在苜蓿完全木質化之前進行,或者是在花蕾期開始,不能晚于初花期。
2.12? 冬季管理
冬天需要做好防凍,在入冬之前,種植戶就要及時覆土,2厘米的土層就可以滿足要求,同時還需要對鼠害和火災的防治加以關注。
3? 紫花苜蓿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
3.1? 青飼料運用
紫花苜蓿可以直接作為青飼料投喂給家畜,但是不同的畜牧投喂的量存在有明顯的差異,對豬的喂食,可以控制在1千克每天每只,這樣生豬養殖過程中對青飼料的需求就能夠得到滿足,同時還能夠減少仔豬下痢的出現;牛的投喂,一般是2kg/d·只,能夠減少犢牛痢疾,羊的投喂是
1kg/d·只,能夠減少羔羊痢疾。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將紫花苜蓿作為青飼料直接投喂,需要盡可能避免其帶有露水,否則很容易牲畜在食用之后出現漲肚的情況。
3.2? 紫花苜蓿的青貯
紫花苜蓿不只是能夠作為優質的蛋白質牧草,而且其合理青貯能夠滿足冬天畜牧對綠色草料的需求,我國不同地區的冬天,飼料短缺的情況較為常見。將紫花苜蓿進行干儲能夠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最近幾年,紫花苜蓿的青貯技術已經趨于完善,關于其生產條件和性能的研究力度也明顯增加,加以一定量的生物添加劑,紫花苜蓿的青貯品質也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和傳統的青貯比較,其特性更佳,其中的水分、酸堿值等都比較適合青貯,完成青貯后,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都不會受損,青貯自然發酵,飼料中的有機化合物會被其中的菌及時的轉變成有機酸,酸堿值降低,能夠長時間的保存。
3.3? 替代蛋白質飼料
紫花苜蓿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可以取代蛋白質飼料。調查研究顯示,紫花苜蓿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就能夠在喂養時,代替蛋白質飼料。但是將其作為蛋白質飼料的替代品時,需要分析不同牲畜對紫花苜蓿的食用量進行嚴格的控制,豬飼料一般使用10%的紫花苜蓿,牛羊類的使用標準是15%。
4? 結語
由此可見,紫花苜蓿能夠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大范圍的推廣,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種植戶需要對其作用加以重視,不斷的提升其種植技術,做好大范圍的種植以及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