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旺
摘? ? 要:玉米是我國一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其產量和質量對食品質量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而一直以來都得到國家高度的重視。對于玉米來說,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是確保玉米產量與質量的兩個重要環節,如何高質量落實這兩個環節的工作非常值得探究。為進一步明確和掌握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重點從播種前準備、播種作業、田間管理、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來分析論述,可以為從事玉米產業研究和玉米生產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4-003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5.13;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在玉米種植管理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較多,尤其是要做好品種選擇,也要做好土壤、肥料、水分等方面的管理,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工作。基于此,必須給予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工作高度的重視,從多方面展開分析探討。
1? ?玉米種植管理技術
1.1? ?播種前的準備
在玉米播種前,所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主要有3個方面,即種子的選擇、種子的質量檢查和種子的處理。在品種選擇上,拒絕使用轉基因玉米品種,首選雜交品種,確保品種優質、高產、耐水、耐肥。在種子質量檢查時,務必確保玉米種子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嚴禁存在缺損、蟲蛀等不良情況。
在種子處理上,要重點做好選種、曬種、拌種這3個方面的工作。在選種時,要將所有的破粒、蟲蛀粒、小粒、未成熟秕粒、霉變爛粒、雜粒清理出去,確保種子的純度在98%以上,發芽率在85%以上,凈度在98%以上,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在曬種時,時間選擇在正式播種前的2~3 d,厚度控制在2~3 cm,在曬種過程中每日翻動的次數控制為3~4次。在拌種時,嚴禁使用甲拌磷、克百威等殺蟲劑的種衣劑,必須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的玉米種衣劑,比如可以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藥劑拌種,其優勢在于可有效防治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害蟲。
1.2? ?播種作業
播種作業對確保玉米產量和質量尤為關鍵,在此過程中要合理確定播種期、播種方法和播種量。在播種期上,在小麥收獲后適時播種,力求早播。在播種方法上,可以選擇在收麥后不耕翻滅茬或直接播種,采取等行距和大小行皆可,若選擇等行距,則控制為60 cm左右。在選擇大、小行距時,大行距控制為83~100 cm,小行距控制為33~55 cm。在播種量控制上,通常播種量控制在3~4.5 kg/667 m2。
1.3? ?留苗密度控制
在確定留苗密度時,秉承一點原則,即植株矮的比高的密、肥地比薄地密、緊湊型比松散型密、生育期短的比長的密。松散型品種控制在3 000~3 500 株/667 m2,緊湊型品種控制在3 800~4 500株/667 m2[1]。
1.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工作要重點做好化學除草、間定苗、開溝與中耕除草、培土這4個方面的工作。
(1)化學除草。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可以噴灑除草劑,也可以選擇在苗期進行定向噴霧。需要注意,在化學除草時要合理確定除草劑種類,并準確控制使用量,比如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可使用除草劑乙阿水,每667 m2地使用150 mL,并兌水30 g,使用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到地表。
(2)間定苗。在間定苗時,嚴格遵循“四去四留”的原則,即去掉弱苗,留下壯苗;去掉大小苗,留下齊苗;去掉病苗,留下健苗;去掉混雜苗,留下純苗。若是遇到缺株,則兩側可留雙苗。
(3)開溝與中耕除草。對于硬茬播種,對沒有噴灑除草劑的玉米地塊來說,待出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將植株的行間根茬、雜草和板結等地方及時清理干凈。若是存在降水較多,則要做好排水工作,嚴防出現芽澇。苗期則需要做到早中耕、勤中耕、深中耕,在中耕時要盡量地淺。
(4)培土。在大喇叭口期,要適當追肥培土,培土高度控制在10 cm以內。
1.5? ?施肥管理
在玉米施肥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在種肥施入時,使用5 kg/667 m2硫酸銨、尿素或磷酸二銨,要確保種肥地互相分離,之后使用土層覆蓋。在苗期施肥時,要遵循輕施的原則,有機肥、磷肥、鉀肥、微肥應在苗期全部使用完畢,施肥后覆土埋嚴,若是土壤墑情不佳,則要及時澆水。重施穗肥的時間應選定在大喇叭口期,高產田占氮肥總追施量的50%~60%,需要追加純氮肥6.3~10.0 kg/667 m2,在追肥時條施或穴施需要距植株15~20 cm[2]。在補施粒肥時所施入的粒肥控制在總氮量的10%~20%,追加的純氮肥控制為1.3~4 kg/667 m2。在灌漿期缺肥時,可使用葉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補給。
1.6? ?灌溉作業
在玉米灌溉時,要始終結合土壤情況和玉米需水規律來確定灌溉量,要做好拔節水、抽雄水、灌漿水的灌溉工作,并盡量做到節水灌溉,可以優先選擇溝灌、畦灌、噴灌和微灌這4種方法。具體來說,在播種期土壤水分指標要控制在75%左右,在苗期土壤水分指標要控制在65%~75%,在抽穗期土壤水分指標要控制在75%~85%,在灌漿期土壤水分指標要控制在67%~75%。另外,除了苗期以外,在玉米各個生育期的田間持水量一旦降低至60%以下時,要及時澆水[3]。
1.7? ?排澇作業
若玉米種植地易積水,或是低洼地,在遇到澇害時要及時排除積水,結合培土挖好排水溝。在玉米生長前期非常怕澇,淹水時長不能超過0.5 d。在玉米生長后期雖然對洪澇的敏感性降低,但依然需要高度注意,淹水時間不能超過1 d。
2? ?玉米病蟲草害以及其他災害防治技術
2.1? ?防治原則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會受到病蟲草的侵害,所以在防治時需要嚴格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具體防治時優先使用農業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在使用化學防治方法要結合實際情況應用。
2.2? ?病蟲害防治
①在發生銹病時,發病初期可使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第一次噴灑結束后間隔7 d,再繼續噴灑一次,連續噴灑兩次即可。②在發生大、小斑病時,發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也可使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第一次噴灑結束后間隔7~10 d,再噴灑一次。③在發生黑穗病時,發病初期可使用三唑酮的高效、低毒玉米種衣劑對種子加以包衣處理,也可使用戊唑醇的高效、低毒玉米種衣劑。④為有效防治黏蟲、薊馬,要及時使用藥物。為預防黏蟲,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幼脲、辛硫磷,通過噴霧的方式來防治[4];為預防薊馬,可使用5%吡蟲啉乳油1 500~2 000倍液來防治。⑤為有效防治玉米螟,要結合玉米的生長特點來確定藥物使用量。在小口期,可使用1.5%辛硫磷顆粒劑0.25 kg,與7.5 kg的細沙攪拌在一起,混合均勻后輕輕撒到玉米植株的心葉。若是當地的種植條件和經濟條件允許,則可在田間卵塊達3~4塊時釋放較多的赤眼蜂,所釋放的赤眼蜂數量要控制在2萬~3萬頭/667 m2,分成兩次釋放,兩次間隔時間控制在5~7 d。除此之外,當玉米螟數量過多時,可通過黑光燈進行誘殺。⑥在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時,可以通過3種方式防治。第一是使用低毒殺蟲劑的種衣劑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可使用20%丁硫·福·戊唑懸浮種衣劑,也可使用25%丁硫·福懸浮種衣劑;第二是在玉米播種前使用毒死蜱或辛硫磷等藥劑拌種;第三是在玉米出苗后,早晨翻出新被害玉米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壤,通過人工方式去捕捉幼蟲,在出苗后可撒施毒餌,可將辛硫磷拌炒熟的豆餅作為毒餌。
2.3? ?雜草防治
在玉米播種后,若是土壤墑情較好,土地可以噴灑40%乙·莠可濕性粉劑3 000~3 750 mL/hm2,或者噴灑33%二甲戊樂靈乳油1 500 mL+72%都爾乳油1 125 mL+水750 L。在雜草2~5葉期可以噴施4%玉農樂懸浮劑1 500 mL/hm2。
2.4? ?其他災害防治
若是在玉米苗期遇到雹災,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可以噴施葉面肥,幫助玉米恢復生長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產量損失。若是在拔節后遇到雹災,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結合具體情況來采取措施。在風災防治上,若是小口期遭遇大風而出現倒伏,可以不采取措施。對于小口期遭遇大風所發生的倒伏,要盡快處理,及時扶正,同時要淺培土,可以盡快穩固玉米植株的根部,增強抗倒伏能力。
3? ?結語
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可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與品質,務必給予高度重視。在玉米種植管理工作中,要重點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播種作業、田間管理、灌溉、施肥等多項工作,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使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尤其是要科學選擇玉米品種,從源頭上保障玉米的產量與質量。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嚴格秉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結合具體情況來高質量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帶給玉米種植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 1 ] 馬明武.玉米種植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6):3-4.
[ 2 ] 劉杰.玉米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10):50.
[ 3 ] 孫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33):92-93.
[ 4 ] 劉佳中,李永強,謝淑娜,等.殺菌劑和殺蟲劑使用對玉米病蟲害防治及效益分析[J].植物保護,2020,46(2):23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