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偉
摘? ? 要:近年來,小麥種植倡導綠色生產,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其防治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的效益。農業相關部門應積極加強預防措施,宣傳綠色植保技術,將此理念積極融合到病蟲害防治中,降低化學藥物使用程度與頻率,從而保證小麥生長實現綠色環保,提供更加綠色無公害的作物,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增加小麥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闡述了綠色植保理念的內涵,對小麥種植常見的病蟲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綠色植保技術下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綠色植保;農作物;小麥種植;病蟲害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4-007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435.12? ? ? ?文獻標志碼: B
1? ?綠色植保理念的內涵
國家極為重視農業產業的發展,在農業生產種植的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綠色植保理念和種植技術,能夠促進農作物綠色環保發展,提高產量,生產綠色無污染的農作物,為人們食用安全創造良好的保障。綠色植保理念主要強調在種植過程中減少或不使用化學制劑,多用綠色環保的手段處理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包括農業、生物、化學等有效防控手段,從而在保證農作物能夠綠色健康生長的同時免受病蟲害侵擾。在我國藥品食品健康安全的發展理念之下,人們對于食品的安全極為重視,農業種植物殘留農藥的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針對此項問題,我國的農業技術研究部門對廣大的農作物種植戶進行了全方位綠色植保理念的普及與宣傳,促進種植戶能夠有效認識綠色植保的優勢,從而能夠在農業種植的工作當中有效拓展綠色植保的覆蓋范圍。在防治種植物病蟲害的工作中,有關部門需加強引導建設示范性的綠色植保種植基地,注重宣傳工作,普及綠色種植思想,種植戶之間有效傳播;加大相關部門參與綠色植保宣傳的工作力度,通過張貼海報、建立互聯網平臺、推送信息等方式進行宣傳,有效普及綠色種植理念,為種植戶提供綠色有效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綠色植保理念倡導減少使用化學制劑,應用綠色生物工程進行病蟲害的防控,實際踐行綠色植保的種植理念,對農作物病蟲害也產生了顯著的防治效果[1]。通過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產生源頭和數量,從而降低農作物種植物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有效保證作物健康生長,為農民提高了種植效益,實現豐收增產。
2? ?小麥種植常見的病蟲害
小麥作為農業種植中最為常見的糧食作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青睞。由于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對于糧食產量的需求也不斷加大,我國小麥的種植面積隨之增加,從而能夠滿足人們對于小麥作物的需求。在小麥的實際生長過程中,病蟲害侵襲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小麥無法健康生長,影響小麥的產量。在綠色植保理念之下對小麥種植技術進行創新,可有效提高小麥種植的產量與質量,最終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發生的目的。
2.1? ?病害
2.1.1? ?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由半知菌亞門的禾谷鐮刀菌引起,該病情在小麥幼苗到成熟結穗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引起的主要癥狀為幼苗枯萎、根莖腐爛、穗稈腐爛,損害最為嚴重的是穗稈腐爛。幼苗腐爛是因為種子或土壤中存在細菌或病殘體造成感染,首先是小麥嫩芽變成褐色,隨后根冠腐爛,輕則秧苗出現黃癩,重則死亡,小麥逐漸成長后如果感染赤霉病,會造成揚花時在小麥的葉片上出現淺褐色的大片色斑,蔓延到整個穗稈,最后導致小麥枯黃而死。
2.1.2? ?條銹病、莖基腐、白粉病
小麥條銹病、莖基腐、白粉病都是小麥生長過程中最易發生的病狀。發病初期,小麥的麥穗等部位分別具有不同表現,由于上述疾病的侵襲,會導致小麥減緩生長速度,生長的植株較為矮小,肉眼可見小麥的外觀逐漸改變,小麥產量將明顯下降。
2.1.3? ?紋枯病
小麥紋枯病在生長周期內均容易發生。該癥狀容易導致小麥發生爛芽、病苗、死苗、倒伏、枯萎的癥狀,在小麥生長的3~4葉期葉殼上會呈現出中間灰白邊緣褐色的斑駁葉狀,嚴重時會因為抽不出新葉而死苗。
2.2? ?蟲害
2.2.1? ?蚜蟲
蚜蟲屬于昆蟲類,是小麥生產過程中最常見的害蟲之一,在蚜蟲發病期主要集中在小麥的葉面背部、葉鞘以及葉心處。我國小麥病蟲害中常見的蚜蟲有很多種,主要包含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無網長管蚜等,蚜蟲主要以吸食葉片、莖稈和嫩穗中的汁液,蚜蟲長成之后會加大吸食與啃食力度,從而為害小麥。小麥秧苗被蚜蟲侵害后,主要表現為葉片枯黃、停止生長、減少分葉,嚴重時會導致小麥枯白、不能結穗,直至麥苗枯死。
2.2.2? ?地下害蟲
在小麥生長過程中發生地下蟲害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存在病蟲的蟲卵,促使它們的繁殖,并且在小麥的根系和土壤中存在大量養分以及適宜的溫度,都能促進蟲害不斷繁殖,從而危及小麥秧苗的根莖。如果種植戶不及時處理,當害蟲繁殖長成成蟲后,就會啃食小麥的根部危及小麥生長,導致小麥秧苗枯死。可以在進行小麥種植前在土壤里播灑適量的防蟲藥物,將土壤進行耕翻,從而降低蟲害發生的概率。
3? ? 綠色植保技術下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手段
在小麥種植中,應堅持綠色植保理念,嚴格按照實際要求開展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掌握小麥的生長特性,并熟知病蟲害發生的規律,積極開展綜合防治措施,對小麥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手段,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在小麥生產過程中,應使用農業防治手段進行病蟲害治理,提高小麥田間的農耕水平,種植后應實時關注小麥的生長狀態以及植株的異常情況等。針對各種可能使小麥產生病蟲害的因素進行預測與防治,可以從詳細的方面進行解決,包括以下方面[2]。
3.1? ?播種
為了有效防治小麥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從而提高小麥的生產質量,需要在進行小麥種植之前嚴把選種工作,精選高產、優質、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小麥的種子與預防病蟲害的農藥進行充分攪拌,從而能夠將小麥種子中的微生物與蟲卵有效消滅,提高小麥種子發芽的效率。在正式播種前,還要進行多次耕地工作,從而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有效控制地下害蟲的數量。同時還要注意種植土壤的pH值,適合種植小麥的土壤pH值保持在6~8,相關的技術人員對于土壤的微生物以及營養成分含量進行嚴格監控,在小麥種植前對土壤進行適當的追肥工作,施加含有氮磷鉀元素的有機肥,從而保證土壤中營養充足,能夠供給小麥生長。小麥的播種溫度也應嚴格控制,從而為小麥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保障小麥高產。播種期間便要開始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加強預測,抓住最佳防治時機采用生物防治,或采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等綜合防治措施科學用藥。
3.2? ?水肥管理
小麥播種完成進入生長后期,是小麥加速生長的階段,需嚴格管控小麥的水肥管理,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根據對于小麥實際生產情況的分析,科學合理地灌溉、施肥,從而促進小麥健康生長,提高小麥產量。
在小麥生長后期的施肥過程中,應加強含氮有機肥的使用,給予小麥充足的養分,嚴格控制用量,防止肥料使用過量;小麥進入結穗期時,施加磷鉀肥,促進小麥能夠正常結穗與灌漿。除了施肥工作,相關的種植管理人員需要重視田間的雜草清除工作,防止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有雜草分散小麥的養分,影響小麥生長。在除草工作的過程中,最好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將雜草連根拔除,針對面積過大的田間雜草,可以使用高效、毒性較低的化學制劑及時將雜草清理干凈,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創造優質的生長環境。加強水肥管理,使用對環境污染少的肥料,有利于提升小麥的抗病性能,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生態環境。
3.3? ?越冬管理
不同于其他農業種植物在春天播種,小麥大多是在秋冬季播種,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小麥需要度過寒冷的冬季,所以越冬管理是小麥生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由于各地區氣候條件的不同,小麥種植的區域存在一定差異,在越冬過程中,播種較晚的小麥可能會出現凍葉或凍死的情況,所以在小麥越冬之前,需要對其進行追肥工作,促進小麥幼苗快速生長,從而安全越冬。秋季雨水較多,長期降水會導致土壤板結,這樣土壤就會降低透氣性,從而影響幼苗的根系吸收氧氣,要根據田間的實際情況,有效緩解土壤板結現象。另外還要為小麥灌溉充足的水量,在小麥成功越冬之后,進入春季返青時繼續對小麥灌溉,從而為小麥的后續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4? ?結束語
為了促進農業經濟長遠發展,種植小麥防治病蟲害的技術需要從綠色植保技術出發,采取多元化的防治手段,從小麥種植之前就進行相關的管理,加強種植管理水平,注意小麥生長中的各個環節與階段,加強小麥的田間管理,多采用農業化的種植管理方式加強防治效果,為小麥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實現小麥增產和農業經濟增收的目標,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夯實我國農業大國地位。
參考文獻:
[ 1 ] 朱衛紅,朱鳳云.探究綠色植保理念下小麥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3):186-187.
[ 2 ] 黃太生.探究綠色植保理念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家參謀,20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