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科研組織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著力提升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提高創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效率,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帶動行業和地方科研組織高質量發展。
科研組織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新成果產出的重要源頭,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是實現科研組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推進科研組織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舉措。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著力提升科研組織知識產權能力,對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突破和高價值專利的產出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整體質量效益還不夠高,高質量高價值知識產權偏少。截至2020年底,我國職務發明專利擁有量占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的95.8%,其中,企業、大專院校、科研組織是最為主要的職務發明成果產出主體。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強化對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工作分類指導,2013—2016年相繼出臺了企業、科研組織、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推動企業、科研組織和高校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以強化管理能力建設促進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質量提升和效益運用。2020年2月,聯合國資委,面向中央企業出臺了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聯合教育部、科技部,面向高校出臺了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政策文件。
《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十二條任務,涵蓋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和服務全鏈條,聚焦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優化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機制,推動科研組織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搭建科研組織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加強科研組織與各類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的深度合作,打造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新模式新機制,實現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最大化。
《指導意見》強調,堅持知識產權保護導向,強化創新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加大知識產權運用力度,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優化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機制,支撐科研組織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探索設立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提高知識產權運營水平,加強產業間合作共享,保障產業技術安全。
為強化專利質量和轉化績效導向,《指導意見》提出,在部門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任、人才評價等環節中,進一步突出專利質量和轉化運用績效等指標,堅決杜絕簡單將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作為考核指標。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