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琳
摘 要:知識產權是高等學校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標志,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轉制地方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面臨諸多困境,其仍然要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并要保證知識產權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1-0147-03
Predicament and Outlets of the Transform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GUO Lin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of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 symbol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lthough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of local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they still need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wer strategy, steadi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and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Keywords: transform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intellectual property;high-quality development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研人員和科技成果的重要積聚地,知識產權工作反映了高校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1]。自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來,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無論是在創造、運用方面,還是在管理水平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明顯提升。盡管如此,2020年國家仍然出臺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教科技〔2020〕1號)(以下簡稱《意見》),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建設工作方案(試行)》,印發了《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指引(2020)》,強調高校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要深入開展專利質量的提升工程。
在高質量發展思想的指導下,高校紛紛開始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專利質量,強化高價值專利的創造、運用和管理等工作模式。轉制地方高校身為其中的一員,也應該積極提升專利質量,然而因發展及辦學定位的轉變,這類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較為滯后,如何在短時間內按照國家總體高質量發展要求趕上其他高校的步伐,成為轉制地方高校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SWOT分析,又稱態勢分析法,通過調查列舉等方式,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外部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等進行科學而全面的分析,幫助管理者更好地開展戰略研究和分析[2]。本文基于SWOT分析理論,研究轉制地方高校(僅指劃轉“地方管理”或“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體制的地方本科院校)[3]劃歸地方政府管理后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現狀及困境,同時就如何搶抓機遇,尋求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提升知識產權工作質量的路徑展開探索。
1 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SWOT分析
1.1 辦學及師資方面的微弱優勢
第一,辦學特色鮮明。轉制地方高校在長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定位和學科專業體系。第二,開展行業科學研究。轉制地方高校開展的科學研究服務于行業發展所需,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第三,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行業背景和行業情懷的師資力量。這類師資對行業生產實踐有較多了解,積累了豐富的關于本行業的科研經驗,且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 學校各方對待知識產權的態度劣勢
1.2.1 學校層面: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的問題。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工作普遍起步較晚,管理部門也常常是摸著石頭過河,工作范圍主要停留在專利申請與維護層面。而前端的專利導航與布局、末端的專利轉化及運用尚缺乏專業的評估和運作[4]。為了增加知識產權存量,學校通常通過優良的服務和科研獎勵來激發教師們申報專利的熱情。對于專利質量,尚缺乏有效的事前導航和評估,這也間接導致部分專利授權后被束之高閣,未能實現其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此外,轉制地方高校受辦學特點的影響,缺乏與國家重大經濟領域有關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優勢學科,因而知識產權的布局容易受阻,高質量發明專利的產出不容樂觀。轉制地方高校主要的科研產出多以基礎研究為主,應用性研究成果較少,因此,申報專利鮮少能與產學研匹配,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無法順利實施轉化和運用。
1.2.2 教師層面:存在申請意識、轉化意識淡薄的問題。轉制地方高校的部分教師,科研思路尚未轉變,對科技成果的保護和轉化也未引起重視。盡管學校管理部門利用各種渠道和激勵措施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普及和宣傳,但教師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了解和運用需要時間來扭轉。
此外,雖然有部分教師逐步涉足知識產權領域,但由于教學、評估等其他工作占用了大量時間,加上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協助其研發運作,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相關專利事務。
1.2.3 學生層面:存在對知識產權認知缺失的問題。轉制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鮮少設置有關知識產權的課程,這導致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產權的關注程度不高,缺乏科學素養和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獲取知識產權知識途徑單一,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即便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能接觸到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往往也是限于理論學習,缺乏實踐能力的鍛煉。此外,盡管有個別學生申請相關專利,但其目的往往與考核評價掛鉤,并沒有從促進技術發展與進步等角度出發。
1.3 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會
1.3.1 乘勢而上,以全新的視角規劃知識產權工作?!兑庖姟芳确从沉水斚赂咝VR產權工作的不足與痛點,又清晰地指明了高校知識產權工作未來的方向及重點任務,為轉制地方高校這類知識產權領域的“新兵”提供指導,同時也有助于轉制地方高校以高質量發展的標準規劃學校的知識產權布局,根據文件精神切實高效地開展知識產權工作。
1.3.2 多方取經,享示范高校成熟經驗的紅利。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發布了《關于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的通知》,共認定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30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80所。轉制地方高校通過了解學習試點示范高校的工作措施、經驗做法和優秀案例,能夠在示范高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下獲得更多成熟的經驗,從而實現快速發展。
1.4 起步緩慢的威脅
轉制地方高校短期內要達到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有難度的。對有些高校而言,其知識產權工作已在全校達成共識,教師們自發自覺地在科研工作中開展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等活動,知識產權在數量上本身就有所保障,在此前提下將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知識產權全過程是對原先工作的優化和提升。而轉制地方高校在這方面進展相對緩慢,現有知識產權數量尚且有限,一味強調高價值專利以及專利轉化存在難度,在尚未完全激發教師知識產權意識的前提下只會讓教師產生畏難情緒,望而卻步?!兑庖姟吠怀隽顺晒D化導向,明令禁止對授權專利的獎勵,這對于知識產權意識正逐步形成的教師來說,其創造知識產權的動力勢必有所影響和阻滯。
2 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出路
盡管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工作面臨種種困境,但也面臨諸多機遇,高校應當視危機為動力,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動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穩步開展的同時實現質的飛躍。
2.1 回歸初心,保護創新創造
目前,轉制地方高校中持有知識產權意識、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教師仍是少數,因此,多方面全方位地加大知識產權宣傳是工作的重點。只有激發科研工作者回歸保護科研創新成果的初心[5],營造人人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投身知識產權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層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向前邁進。
2.2 找準定位,規劃知識產權工作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背景下,轉制地方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要以“十四五”規劃為契機,在《意見》的指引下,結合學校發展定位,針對性地進行專利布局,提早制定知識產權階段性工作目標,加大對知識產權工作各方面的投入,以保證此項工作扎實推進。同時,確保學校的知識產權工作既有量的保證,又有質的提升,在此基礎上開展對高價值專利的培育路徑探索。
2.3 融入過程,謀劃知識產權全流程管理
目前來看,轉制地方高?,F有的各類知識產權源自科研人員偶發性申請居多,或是在教學工作中師生合作而來,缺乏科學、系統、有效的專利布局。鑒于轉制地方高校目前的科研態勢,今后的工作規劃應將知識產權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貫穿項目的申報、立項、實施至驗收全過程,做到事前部署、事中動態調整、事后優化,確保科研成果系統性和完整性[5]。學校也應協助科研團隊對接企業,引導科研團隊圍繞行業及企業的共性關鍵技術開展科研攻關及定向研發,爭取最終形成的高質量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在相關企業落地。
2.4 導向轉化,穩步推進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雖然轉制地方高校的知識產權工作進度緩慢,但仍應該將知識產權工作的核心與導向放在首位,“只有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是最大損失”的理念必須深入人心[5]。通過轉化的導向,倒逼學校管理層逐步完善、優化知識產權工作模式;倒逼科研工作者融入產學研機制,產出更多更接地氣的科研創新成果,從而實現社會價值。
2.5 人才培養,重視知識產權的教育環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轉制地方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培養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人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創設相關課程,不斷優化知識產權教學內容,拓寬知識產權教育渠道,營造豐富多樣的實踐環境,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對創新成果的產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6]。
參考文獻:
[1]郭志萍,雷蕾.淺談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J].中國高校科技,2020(增刊1):30-33.
[2]沈雨佳,石馮,王云平.基于SWOT分析的高??蒲泄芾硇畔⒒呗匝芯縖J].科技視界,2019(33):127-129.
[3]鄭旭,李萍,夏銘遠.轉制地方高校學科建設發展路徑分析與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0(11):23-25.
[4]周敏華,索曉峰,王敏芳.高校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初探: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0(增刊1):12-14.
[5]李飛龍,向鵬.調轉指揮棒方向:中國高校知識產權工作迎來新局面[J].高科技與產業化,2020(3):60-63.
[6]胡夢瀾.應用型本科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J].智庫時代,2019(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