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奧
摘 要: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結合“綠色增長”理論的發展內涵,本文從不同層面設定能夠表征“綠色增長”水平的關鍵指標,對遼寧省近些年來“綠色增長”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從產業結構、社會福祉、科技創新、生態認知四個不同領域構建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徑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綠色增長 發展路徑 遼寧省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做好今后經濟工作作出謀劃部署,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內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經濟的高質量增長,是重視經濟增長質量而非增長速度,歸根結底是增長速度與質量的博弈。自20世紀80年代“綠色經濟”概念提出以來,推動全球經濟綠色化增長與發展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綠色增長”這一兼顧增長速度與綠色特征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選路徑,亦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近些年來,遼寧省經濟發展面臨產業瓶頸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制約,如何實現“綠色增長”?如何在“綠色增長”之路上尋找到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和對策措施?這是本文需要重點剖析的問題所在。
一、“綠色增長”理念的提出
綠色增長(Green Growth)的思想發軔于20世紀60年代的綠色運動,在最近的數十年間,成為全球實踐和研究熱點。自2001年Murgai明確提出“綠色增長”的概念后,綠色增長的理念在全球迅速傳播。但較為權威的是2009年OECD的定義:在防止代價昂貴的環境破壞、氣候變化、生物多樣化喪失和以不同持續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追求經濟增長與發展。亞太經合組織于2011年制定的綠色增長戰略將其定義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同時確保自然資產繼續提供我們的福祉所依賴的資源和環境服務”。2012年“里約+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提出在經濟范式改革基礎上推進綠色增長。綠色增長與傳統的經濟增長理念不同,綠色增長追求的是在防止環境破壞與惡化、維護生態穩定和平衡的前提下的一種增長方式,以實現對現有傳統的“數量型”和“粗放型”增長模式的調整和轉變。從根本上說,綠色增長的理念同地球系統觀、生態文明思想、低碳經濟概念一樣,都源自于可持續發展這個根本的大理念,也被看作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綠色增長”水平評價維度
目前,國內外比較權威的綠色增長評價指標如下表所示。
結合中國國情,本文認為“綠色增長”水平的評價維度可以從以下三種類別予以細分:一是四維度法,按照社會經濟層、資源利用層、生態承載層和生活福祉層選定評價指標進行“綠色增長”水平的測度;二是五維度法,按照經濟發展、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居民生活和社會進步等方面選定評價指標;三是六維度法,按照經濟發展綠色化、資源利用綠色化、環境承載綠色化、居民生活綠色化、社會福祉綠色化、政策制定綠色化選定評價指標。
基于此,本文按照不同維度海選諸多評價指標,邀請北京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民族大學的業內專家、學者對評價指標進行重要性篩選,萃取出如下關鍵性指標:
社會層:平均預期壽命、新生兒死亡率
經濟層: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資源層:萬元GDP能耗、能源進口依存度、人均水資源擁有量
生態層: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造成的CO2排放量、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生活層: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人均電力生活消費量
福祉層: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每萬人醫療機構床位數
政策層: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三、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一)遼寧省“綠色增長”現狀分析
按照萃取出的關鍵性指標,查找相關統計年鑒,選取部分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
1.新生兒死亡率:遼寧省嬰兒死亡率降從1994年的19.1‰降至2016年的4.6‰,降幅達75%,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醫療衛生水平在近些年是有所好轉的。
2.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遼寧省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自2008年以來直線下滑,從40%左右下降至24%,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外貿經濟動力疲軟,對外開放動力不足。
3.萬元GDP能耗:雖然總體呈現下降態勢,但降幅較小,能耗水平相較于國內其他省市相比仍然較高;國家統計局最近統計顯示:2016年遼寧省萬元GDP能耗降幅最低,僅為0.41%,名列30個省市最后一位(西藏無數據)。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GDP增長仍然依靠高耗能行業予以維持。
4.能源消耗造成的CO2排放量:全省溫室氣體排放量近些年來呈現波動增長態勢,主要固定于工業特別是重化工行業部門,減排壓力較大。
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2017年遼寧省全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23%,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近些年來民生工程進展順利。
6.每萬人醫療機構床位數:截至2016年底,遼寧省醫療機構實有床位總數284399張,2009—2016年間年均上升5.65%,每萬人常住人口實有床位65張,上升5.44%。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在增強居民生活福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7.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遼寧省近些年來研發經費占GDP比重水平增長緩慢,甚至部分年份出現下降態勢,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遼寧省在自主創新領域投入不足。
(二)“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
1.產業結構路徑
遼寧省目前萬元GDP能耗下降速度位列全國最后一位,加之能源消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癥結所在就是工業部門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比重偏高。遼寧省工業比重近20年間一直在45%左右波動,并且工業內部的重化工行業例如鋼鐵工業、煤炭采掘業、冶煉業等都是GDP增長的支柱行業,亦恰恰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源頭所在。因此,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的產業結構升級路徑,要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降低工業行業比重,特別是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框架下,淘汰落后產能、降低過剩庫存,關閉一系列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企業,改變以往用資源換產業、用工業謀增長的發展舊觀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與社會福祉、民生息息相關的服務行業。
2.社會福祉路徑
遼寧省雖然目前在社會發展、國民福祉領域重視民生工程,特別是在倡導全民健康、國民身體素質提高的背景下,“綠色增長”體現在社會福祉領域就是要重視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服務以及居民生活環境建設等方面。因此,遼寧省各級政府部門要重視全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覆蓋率和醫療服務水平,一方面滿足省內居民就醫需要,另一方面提升全省居民平均壽命、降低新生兒出生死亡率;與此同時,還要重視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重點扶持省內雙一流大學,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搖籃。
3.科技創新路徑
“綠色增長”的關鍵雖然是經濟的增長,但離不開科技因素的滲透,例如在節能減排領域,科技創新活動尤為重要,此外,在政策領域,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指標反映出科技創新活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推動情況。因此,遼寧省各級政府部門要切實踐行科技創新之路,從創新人才培養、創新環境培育、創新激勵推動等方面入手:一是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關乎工業行業節能降耗領域的專業人才;二是重視創新環境的營造,按照創新層次不同,從基礎創新到高端創新,要配備所需的儀器、設備以及專利支撐;三是設定創新激勵機制,通過創新獎金、安家費、解決子女入學等方式,給予創新人才最大程度的支持。
4.生態認知路徑
目前,遼寧省生態環境狀況實屬堪憂,沈陽、鐵嶺、阜新等重工業城市的環境污染狀況尤其嚴重,這一現狀與“綠色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理念背道而馳,而以往單純通過生物手段、政策約束等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往往只觸及到企業層面,公眾知之尚少。因此,遼寧省“綠色增長”在生態環境領域,要構建生態認知路徑,強化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例如可以通過社區教育、環保聽證、圓桌會議等國外比較先進的參與式環保活動方式,來鼓勵社會公眾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當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居民生產、生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
參考文獻:
[1]OECD. Declaration on green growth[R].Singapore:OECD,2009.
[2]UNEP. Towards a green economy: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R].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2011.
[3]World Bank. Inclusive green growth:the pathwa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12.
[4]OECD. Towards green growth: Monitoring progress—OECD indicator [R]. Paris: OECD,2011.
[5]UNEP. 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s an inclusive green economy [R].UNEP,2012.
[6]World Bank. Inclusive green growth: The pathwa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12.
[7]Green Growth Knowledge Platform. Moving towards a common approach on green growth indicators [R]. Mexico City: GGKP Scoping Paper,2013.
[8]北京師范大學科學發展觀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西南財經大學綠色經濟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2012年中國綠色指數年度報告——區域比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11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實現綠色經濟轉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