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麗鄉村建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其戰略任務。把脈湖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其根源,精準施策,通過新媒體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著力解決環保問題,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綠色發展,加大農村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健全生態監管體制等措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 美麗鄉村 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九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廣大農村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事關民族的繁榮昌盛,特別重要。當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主要是對中國農村相當長的前一時期生存環境惡化,生態遭受嚴重損害情況下的一種反思與行動。這種反思與行動是全新的探索,尤其是在中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下更顯緊迫。
一、美麗鄉村建設是對生態環境危機挑戰的積極回應
美麗鄉村建設是指通過有效的手段和載體圍繞農村生態產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等整合各方力量與資源,形成治理有效、環境友好、美麗宜居的農村現代化生產生活方式,引導農村逐步走向鄉村振興的文明發展道路。當前美麗鄉村建設是對生態環境危機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
(一)當前生態環境遭遇空前危機呼喚生態文明建設
有資料表明,由于人們以不可持續的方式向大自然索求迫使大自然生態系統正以一種線性不可逆的趨勢加快惡化,其功能有60%在日漸退化,沙漠化、荒漠化日益嚴重,水土破壞加劇,空氣和水資源環境污染讓人驚心,大量物種由于生存環境惡劣而瀕臨或已滅絕。由于人類行動很大程度從根本上改變著生物種群的多樣性,使得為人類直接或間接提供更多生存、生活便利與福祉的生物多樣性的退化在過去50年比之前人類社會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明顯和快速。生態的惡化已經成為地球的不能再持續承受之重。
(二)新時代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要求美麗鄉村建設
對中國廣大農村來說,生態危機有的地方觸目驚心。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農村資源消耗巨大、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破壞,生態危機的惡果已經出現,中國農村進入了由于生態資源環境惡化而導致的健康損害高發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美麗鄉村建設是整個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高低極大地影響著整個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程度,要予以高度重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需解決的問題也是迫在眉睫。
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拿出了過硬的措施,以踏雪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大力加強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不少成績,有效地推進了農村生態危機的解決。
(一)加強了美麗鄉村制度建設,建立嚴格的治理方案
近5年,湖南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落實生態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成立了省、市、縣各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著力推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和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制定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垃圾治理實施方案》等治理整頓方案,出臺涵括美麗鄉村建設在內的生態文明考核辦法,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情況實行嚴格的評價考核制度。2013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國首推制定地方標準《綠色鄉村》,全方位指導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以此提升區域百姓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意識和行動。
(二)加強了美麗鄉村思想建設,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
近年來,由于過度的采煤、采礦導致一些鄉鎮出現地表塌陷淪為天坑,重金屬鎘等的污染使得素有魚米之鄉的洞庭湖區域某些地方糧食無法外銷等,一系列生態惡化的惡果讓農村百姓苦不堪言。在美麗鄉村建設思想引導下,農民的生態意識逐年提升,過去不顧破壞資源環境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追求眼前利益的舊觀念開始摒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是湖南最靚的名片,生態是湖南最大的資源”的綠色發展意識已初步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百姓接受并日漸形成共識。
(三)加強了美麗鄉村行動建設,打好環保治理攻堅戰
湖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綠色新發展理念,圍繞加快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近3年,根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垃圾治理、養殖環境整治等實施方案,區內各地方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查整治等5大專項行動,啟動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業點源污染治理等10大工程,遏制了區域內水資源惡化趨勢,環境治理成效顯現。對經濟區內水資源、土壤和大氣全方位從嚴監管,利用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筑牢生態環境安全防線。建設美麗鄉村日益成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百姓的自覺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帶動效應開始形成。
三、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仍需解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據調研,目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民生態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引導農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如果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淡漠,對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及價值不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自覺行動就會因缺乏內生動力而無從談起,甚至還會因其個人眼前利益的暫時受損而產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強大抵制力量。當前,由于美麗鄉村建設宣傳工作還沒完全到位,再加上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樹立環保意識,從而導致生產生活觀念還很落后,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危害不能從長遠視角正確認識。意識觀念的淡薄使得他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無從產生保護環境的行為。
(二)農村生產活動生態污染需進一步管控
在農業生產方面,由于一些地方落后的農業耕作方式還在延用,農民種田過量地施用化肥農藥,長年累月導致土壤結構發生質的惡化,肥力下降,農業減產,糧食農藥殘余量過高。農作活動廢棄物到處亂扔亂棄,不僅對當地水土資源帶來極大污染,給農民的飲水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在日常生活方面,一些農村居民對生活垃圾的不當處理也產生了大量的環境污染。生活污水隨意亂倒,使得污水橫流;生活廢棄物到處亂堆亂放,特別是對散養的家禽家畜的排泄物隨意堆放。廁所還有不少是簡陋的旱廁,不僅氣味難聞,而且容易滋生和傳播病菌,嚴重地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產生了極大的生態環境污染。
(三)農村生態環?;A設施建設相對落后
導致農村污水亂倒亂潑、生活垃圾亂放亂堆造成臟、亂、差狀況,除了農民的無生態環保意識外,一個主要原因是農村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對洞庭湖區益陽、常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調研顯示,當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內一部分農村生態環保建設設施陳舊,達不到國家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考核的最低標準。禽畜養殖污染問題尤其突出,只有39%的規模化禽畜養殖企業采取了排污處理措施,處理率僅為21%。有很大一部分農村禽畜養殖廠為了提高養殖的生產效能,在飼養中大量添加了微量元素、抗生素及其他藥物和添加劑,增加了污染物種類,未開展污水以及禽畜排泄物的無害處理,就隨意排放到溝渠、池塘、漁港,隨后流入洞庭湖,對生態環境危害極大。
(四)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法規需要細化和落實
當前,湖南省《綠色鄉村》《鄉村綠色家庭》等地方標準及法規文件的制定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重要治理保障,為經濟區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起到重要作用。但一些對污染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理還缺乏法律依據,一些法規和地方標準操作性不強,針對生態安全預防性的法律需要細化健全;美麗鄉村建設缺乏相關的鼓勵、引導和懲罰措施;環境保護維護人員、環保檢測設備和經費不足及橫向縱向聯動的工作推動機制與考核獎懲機制有些地方待完善,區縣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主體作用有待強化等。
四、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策略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農村。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必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美麗鄉村建設也必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之一。
(一)通過新媒體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使環保意識入心入腦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必須讓生態環保意識要像空氣一樣環繞著農民,讓他們日用而不知;必須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觀念入心入腦,才能更好地踐行于農民的日常生活生產消費行為中。除了傳統的生態環保知識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通過電視公益廣告外,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可以將移動智能新媒體作為一條重要渠道向老百姓開展環保知識宣講、政策法規宣傳、適時環境監測情況通報。同時,要組織農民對當地 “美麗鄉村”建設先進典型進行實地實踐參觀學習。讓他們在感同身受中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掌握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增強百姓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更讓他們懂得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傷害自然最終受害的是自己和后代子孫等道理。
(二)加大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干部隊伍建設
經濟區內一些鄉鎮、行政村支干部由于缺乏生態環保意識,無意識中充當了當地生態破壞的決策者和引路人,在招商引資等活動中引進了一些資源消耗大、環境破壞嚴重的生產企業。因此,一定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千方百計培養造就一支熟悉區情、懂農業、愛鄉村、有擔當的“三農”工作隊伍,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能引領百姓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內鄉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
(三)下大力氣著力解決美麗鄉村建設突出的環境問題
解決區內農村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是推進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首先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結合美麗鄉村實施細則與《綠色鄉村》《綠色家庭》標準,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建設。要著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實施好國家飲用水安全工程。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對洞庭湖流域糧食主產區全面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和種植結構調整。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不環保、不達標的污染源頭,諸如農村水泥廠、磚廠、手工作坊以及其他企業,一律關停取締追責重罰懲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生活生產垃圾處理,對禽畜養殖要推廣標準化、規?;?,采用污染減排養殖技術,推進養殖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對畜禽糞便進行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旱廁革命。通過全民防治、源頭防治,還鄉村土肥水美氣朗風清。
(四)倡導綠色生活生產方式、推進農村綠色發展
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綠色生產和消費的地方標準和政策導向,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一是要從改善村民居住條件以及鄉村生態衛生條件入手,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對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大力實施廁所革命,開展垃圾分類分裝工程,鼓勵村民開展庭院清潔工程。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多方面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與生活系統循環鏈接。二是要在區內農村農業生產方面,推進現代“互聯網+”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構建生態產業經濟,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等。第三,加強美麗鄉村文化建設,開辟農村書屋,引導農民多讀適用的好書,將送科學、文化、電影、戲曲等“三下鄉”活動經常化,適時開展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點的農民運動會,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五)加大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鄉村生態保護力度、健全生態監管體制
和諧美麗的鄉村需要科學合理的建設發展,更需要修復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要完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內鄉村市場化、多元化的耕地生態補償機制。對區內耕地重金屬污染地建立長期定位監控網點,實時對污染治理措施實施、治污效果、發展趨勢等進行常態化監控。要健全動植物外來物種監測預警網絡,嚴防外來物種侵襲危害生態安全。通過構建完整嚴密的生態監管體制,加大農村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嚴懲破壞生態行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匡列輝.從國際共運興衰史論新時代維護黨中央權威[J].科學社會主義,2017,(6).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學院基地 )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