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寬 劉麗娟 陸景 李眾立



摘 要:針對秦巴山區蒼溪縣山珍資源優勢和農戶實際烘干需求,設計了一種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本文闡述了除濕熱泵烘干機的結構及運行原理,然后對木耳進行不同模式下的烘干試驗。結果表明:低溫除濕模式去水能力較好,木耳的干燥品質較好,而且換熱效率高達85.7%。
關鍵詞:熱泵烘干機;閉式高溫干燥;低溫除濕干燥;恒溫干燥
中圖分類號:TS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1-0026-04
Design of a New-Type Closed Cycle Desiccation Heat Pump Dryer System
KANG Yukuan LIU Lijuan LU Jing LI Zhongli
(City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00)
Abstract: A new type of closed-loop dehumidification heat pump dryer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Cangxi County in Qinba mountain area and to meat the actual drying needs of farmer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heat pump dryer, and then carried out the drying test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under different m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mode has better water removal ability and better drying quali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meanwhil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s reach up to 85.7%.
Keywords: heat pump dryer;closed high temperature drying;low 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and drying;constant temperature drying
隨著熱泵烘干技術[1-2]的推廣,烘干機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能耗降低。熱泵烘干技術可實現能量的循環利用,能效比高達5.8。同時,熱泵烘干室溫度可以始終控制在50 ℃左右,溫和、細致地烘干物料,能達到自然晾曬的效果,并且能夠保持物料的色、香、味和營養成分,因此,能滿足各類烘干材料的需求,并根據溫度及相對濕度的變化調整烘干工藝進行個性化、自動化烘干設計,實現高效率、低成本、高產量的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技術[3]是農業生產設施的最佳選擇。
1 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設計及工作模式
1.1 新型熱泵烘干機組成(樣機參數)
研究者設計的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閉環除濕”是指將待干燥的產品放在密閉的保溫箱內,通過閉式循環風將水蒸氣冷凝后排出機柜,達到除濕干燥的目的。試驗樣機的主要部件(圖1所示)有壓縮機(型號為2V42W225AZ,屬于往復式壓縮機,制冷量7.355 kW,輸入功率2.26 kW,壓縮機制熱溫度可達60 ℃以上,制冷劑為R22)、氣液分離器、電子膨脹閥(DPF-1.8C)、內/外冷凝器(外冷凝器面積16.18 m2,內冷凝器面積12.91 m2)、輔助換熱器(面積10 m2)、干燥過濾器、風機、四通閥(STF-0408)、閥門等和相關管路。其中,內/外冷凝器及輔助換熱器的翅片為波紋片,翅片間距為1.8 mm,厚度為0.115 mm,R22作為熱泵制冷劑。
1.2 工作模式
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的原理如圖2所示。與傳統熱泵干燥裝置不同的是,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將一個外換熱器安置在壓縮機和內換熱器之間,并配置冷凝風機;通過調節四通閥,切換使用輔助換熱器,實現系統的控溫功能,同時可以回收外換熱器加熱時產生的熱量。
為了滿足秦巴山區氣候特點和不同山珍的烘干需求,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控溫除濕[4]部分共設計了3種模式:閉式高溫干燥、低溫除濕干燥和恒溫干燥。
1.2.1 閉式高溫干燥模式。閉式高溫干燥模式,四通閥開啟,工質閥2接通,工質閥1斷開,輔助換熱器功能轉換為冷凝換熱,外換熱器功能轉換為蒸發換熱。經外冷凝器加熱后的空氣經風機送入干燥室,加熱物料,變為高溫高濕的空氣,經干燥室排出,與輔助換熱器進行熱交換,濕空氣被加熱,再與內冷凝器進行熱交換,變為高溫空氣,再由風機送入干燥室,如此循環工作。此模式中,外冷凝器為蒸發器,有利于與空氣交換更多的熱量,提高空氣的加熱效率。
1.2.2 低溫除濕干燥模式。低溫除濕干燥模式,首先四通閥不上電,處在自復位狀態,然后開啟外冷凝器風機。工質閥2斷開,工質閥1閉合。經外冷凝器處理后的空氣在干燥室內流通,流通過程伴隨空氣狀態和空氣溫度變化,具體過程如下:空氣吸收物料表面的水分后,濕空氣經過蒸發器,蒸發作用下導致表面溫度下降。低溫空氣開始凝結成水珠,從排水管流出。室內空氣經過內換熱器加熱后,再由風機送入干燥室,完成一次低溫除濕干燥循環。
1.2.3 恒溫干燥模式。在持續高溫過程中,當烘房室內空氣溫度值達到設定值,可調節四通閥,將外換熱器切換功能,由原來的蒸發換熱功能轉換為冷凝換熱,將內冷凝器和輔助換熱器的其中一個,由冷凝換熱轉換為蒸發換熱,達到能量平衡,實現恒溫干燥過程。循環空氣進入干燥室后,吸收物料表面的水分,與物料進行熱交換,變為高濕空氣,經風機排出,流經外冷凝器,蒸發作用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出水珠,變為低溫干燥空氣,再經內冷凝器放熱后,變為高溫空氣,經風機送入干燥室加熱物料。此時,冷凝風機打開,系統處于半開放狀態,與外界進行熱交換,達到恒溫過程。
1.3 控制方案
控制方案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5]。
該控制方案實現了新型閉環除濕熱泵烘干機的閉式高溫干燥過程控制、低溫除濕干燥過程控制、恒溫干燥過程控制。系統在上位機的控制下,首先進行系統初始化,模式選擇,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執行完成后,系統控制風機運轉,上位機顯示風機狀態,若正常,執行下一步壓縮機工作,如不正常輸出執行,上位機顯示原因。上位機指示壓縮機狀態監測,若正常,系統執行下一步運行時間段[t1]設置,如不正常則輸出執行,上位機顯示原因。執行程序在整個運行時間段內完成預設溫、濕度控制、PID控制。執行完成后,程序進行溫度范圍監測,若系統達到預設溫度范圍,系統執行輸出,若未達到系統預設溫度范圍,系統執行報警,上位機顯示,最后結束控制。
2 烘干試驗研究
2.1 試驗條件
本研究只針對蒼溪縣秋季常見的黑木耳進行試驗。根據烘干經驗,設計每次烘干黑木耳5 kg,烘干時間為8 h,脫水率為40%,脫水量為2 kg,烘房環境初始溫度為25 ℃,最高溫度為55 ℃。
2.1.1 烘干試驗物料。挑選形狀和大小相近、無破碎的黑木耳[6]。用清水清洗黑木耳,將黑木耳中的沙粒、灰塵等物質清理出來,并放置在日光下晾曬大約1 h,曬掉黑木耳表面的水分。用水分測定儀測得初始含水率約為80%。
2.1.2 試驗方案設計。分別對閉式高溫干燥、低溫除濕干燥[4]、恒溫干燥3種模式進行驗證,每種模式以空氣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RH)40%、50%、60%和80%為變量,進行4組試驗(每組試驗選用5 kg黑木耳進行干燥),每組試驗重復3次,試驗數據取平均值。溫度設置具體方案如下:①閉式高溫干燥模式,烘干機烘干溫度設置25 ℃、35 ℃、45 ℃和55 ℃四個階段,每個溫度間隔2 h;②低溫除濕干燥模式,烘干機烘干溫度設置55 ℃、45 ℃、35 ℃和25 ℃四個階段,每個溫度間隔2 h;③恒溫干燥模式,烘干機烘干溫度設置25 ℃四個階段相同溫度。
2.2 試驗結果及分析
啟動烘干機,分別按照3種方案依次設定參數,得到閉式高溫干燥、低溫除濕干燥、恒溫干燥模式的干燥特性如圖4至圖6所示。
由3種模式的干燥曲線圖可知,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黑木耳的含水率逐漸下降。相對濕度在50%、60%時,干燥初期(小于4 h),低溫除濕干燥模式和閉式高溫干燥模式干基含水率相比恒溫干燥要低,即干燥速度快,效果好。5h后,各模式下的干燥速率無明顯差別。此外,濕度為40%的干燥曲線相接近,濕度80%的干燥明顯較慢。
從上述試驗結果可知,初期干燥如果快速提高溫度,可以防止木耳表面產生硬化現象。溫度升高可以快速去除黑木耳中的游離水。變溫干燥,可增加水分子的活性,繼而加強向表面的散發速度;但恒溫干燥在中后期效果較差。
變溫干燥模式(低溫除濕干燥模式和閉式高溫干燥模式)整個干燥過程脫水速率下降較為平緩,黑木耳內層的水分逐漸向外層遷移,水分擴散的均勻性要優于恒溫干燥,不會因干燥前期脫水速率過大而后期過小造成黑木耳葉收縮開裂。
對比試驗烘干產品外形可知,恒溫干燥模式的干燥速率低,黑木耳存在收縮不充分、葉片不平整或破碎、表面色澤灰暗或無光澤等外形較差的問題。閉式高溫干燥模式的干黑木耳有一部分存在烤焦現象,低溫除濕干燥模式的干燥產品外觀形態和產品質量良好。
3 低溫除濕干燥模式下烘干機換熱效率研究
試驗表明,利用低溫除濕模式干燥產品,不論干燥速率還是產品外形,都較其他模式效果好,故僅對低溫除濕模式烘干機的換熱效率進行研究。結合低溫除濕模式的工作原理圖(見圖2),對外冷凝器換熱效率進行試驗分析。換熱器換熱效率定義為該換熱器的實際傳熱熱流量[Φ]與理論上最大的傳熱熱流量[Φmax]之比,即
[η=ΦΦmax=W2(t''2-t'2)Wmin(t'1-t'2)] ? ? ? ? ? ? ? ? ? ?(1)
當[(Cm)2=W2=Wmin]時,有
[η=t''2-t'2t'1-t'2] ? ? ? ? ? ? ? ? ? ? ? ? ? ? ?(2)
式中:[η]為換熱器的瞬時換熱效率;[Φ]為換熱器的傳熱流量,K/W;[Φmax]為理論上最大可能的傳熱熱流量,K/W;[W2]為流體2[換熱器第二熱源(水源)]的熱容量,W/K;[Wmin]為最小熱容量,W/K;[t'1]為熱流體的初始溫度,℃;[t'2]為冷流體的初始溫度,℃;[t''2]為冷流體加熱后的溫度,℃。
冷流體理論上可加熱到[t''2=t'1],即冷流體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地加熱。因此,溫差([t'1-t'2])即為冷流體的最大溫差。在低溫除濕干燥模式下進行木耳干燥,不同工況下,對冷流體的加熱程度和兩流體的進口溫差作了數值分析,如表1所示。
在有效溫差范圍內,可以計算出該熱泵烘干機換熱器的最大換熱效率為85.7%。
4 結語
本文針對秦巴山區的特點,開發了適宜山珍深加工的新型熱泵烘干機設備。對熱泵烘干機結構、原理、運行模式進行設計,實現了烘干機的閉式高溫干燥、低溫除濕干燥、恒溫干燥3種模式,滿足了秦巴山區多樣的山珍烘干需求。根據試驗數據得出,低溫除濕干燥模式去水能力較好,木耳的干燥品質較好,而且換熱效率高達85.7%。該設備得到了蒼溪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推廣,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榮根,吳志華,胡秋生,等.熱泵烘干技術在食用菌等農產品生產工藝中的應用與實踐[C]//浙江省電力學會.浙江省電力學會2017年度優秀論文集.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7:314-322.
[2]劉學章,年玉琳,王軼凡.熱泵烘干系統中國專利申請概況[J].制冷與空調,2019(7):61-64.
[3]徐開軒,劉廣彬,王天佐,等.閉式熱泵種子干燥系統熱力性能研究[J].制冷與空調,2019(7):72-76.
[4]徐俊.油菜籽低溫除濕干燥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72.
[5]尚巧贈,王勇,梁月肖.熱泵干燥控制系統的設計[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14(4):32-35.
[6]齊懷琴,李春林.黑木耳烘干控制系統的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5(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