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清,阮必行,陳家露
(恩平市人民醫院,廣東 江門 529400)
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其危害包括局部乳房腫瘤潰瘍、疼痛和傷口反復感染。同時該疾病存在較高轉移性,淋巴結轉移會導致局部水腫,腦轉移導致偏癱及行動不便,肺轉移導致咳嗽和咳痰,骨轉移導致疼痛,嚴重者可導致患者無法入睡以及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1]。并且該疾病發現得越晚,治療難度就越大,同時治療成本越高,往往會給家庭經濟帶來更大壓力。針對該種疾病主要是通過手術切除原發病灶,術后進行相應的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但乳房作為女性的標志性器官,進行乳房全切除會對女性的心理上造成嚴重影響,進而會刺激到癌細胞,導致癌細胞擴散,不利于其預后質量的改善與提升[2]。而本次納入研究乳腺癌患者35例,并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開展醫學研究,著重分析改良根治術的應用效果。現將詳細內容進行如下報告。
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將35例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納入研究,并尊重患者的手術意愿將其分為AB兩組,且均簽署知情文件。同時排除溝通及精神異常、手術禁忌證、隨訪失聯患者。A組16例,年齡均值(45.65±4.54)歲,腫瘤直徑均值(1.29±0.62)cm。B組19例,年齡均值(44.87±4.91)歲,腫瘤直徑均值(1.33±0.49)cm。對比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予以B組改良根治術治療,在腋窩與乳房分別做一切口,其方向和大小按照腫瘤位置決定,將離腫瘤3cm以上的腺體組織切除,切片冷凍處理后對緣內基底,如果呈現陽性需要擴增切除面積,直到緣內基底均為陰性。將一小切口做于腋窩順皮紋位置,之后進行淋巴結清掃并放置引流管,再逐層閉合手術創口。給予A組乳腺切除術治療,需切除患者整個乳房組織,并對淋巴結進行全面清掃。
將兩組患者以下指標進行對比[3]:(1)乳腺組織標本切除量;(2)腫瘤距切緣最近距離;(3)術中組織出血量;(4)術后引流量;(5)術后并發癥發生種類及例數;(6)隨訪2年預后質量,包括局部復發率、生存率及遠處轉移率。
在乳腺組織標本切除量、腫瘤距切緣最近距離、術中組織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對比上,B組均優于A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s)
組別 例數 乳腺組織標本切除量(g) 腫瘤距切緣最近距離(mm) 術中組織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A 組 16 72.21±10.87 10.84±1.97 112.34±26.79 233.27±35.54 B 組 19 46.32±8.34 13.38±2.91 87.71±15.68 161.17±34.79 t 7.970 2.963 3.383 6.048 P 0.000 0.006 0.002 0.000
在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上,A組發生術后感染4例,皮下積液2例,皮下壞死1例,總發生率43.75%(7/16);B組發生術后感染2例,總發生率10.53%(2/19);對比有統計學意義(χ2=5.019,P=0.025)。
隨 訪 2年 生 存 率 A組 87.50%(14/16),B組 89.47%(17/19),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3,P=0.855);局部復發率 A組 12.50%(2/16),B組 10.53%(2/19),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3,P=0.855);遠處轉移率A組12.50%(2/16),B組15.79%(3/19),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77,P=0.782)。
乳腺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其危害巨大,臨床上易出現疼痛、腫脹、食欲減退、乏力、腫塊破裂出血等癥狀表現, 并且隨著病情的發展乳腺癌中、晚期疼痛明顯加劇,并伴有消瘦、貧血、惡病質等表現,不僅對女性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同時亦會縮短生存期[4]。具體的發病原因和機制不是很明確,臨床認為其可能跟遺傳因素有關,部分乳腺癌具有家族遺傳性,如果母親有得乳腺癌的情況,建議年輕一代可以做基因的檢測。同時也與緒變化有關,比如愛發脾氣的人容易得乳腺癌。此外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如放射性物質的密切接觸,大量攝入外源性雌激素等,都會造成內分泌紊亂而誘發乳腺癌,并且飲食不健康、不規律,愛吃含高激素水平的食物也會增加乳腺癌并發率。另外有可能有乳腺的某些癌前病變,疾病進展發展為乳腺癌,也有可能跟環境污染等有關[5]。
現階段針對乳腺癌可通過彩超及鉬靶檢查以協助診斷,確診后是可以采取手術切除以及放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然而針對該疾病首選的治療是行手術治療,術后還需要根據病理和免疫組化的結果,決定后續的治療,以防止和降低手術后復發的概率。臨床針對乳腺癌患者需根據嚴重程度及患者意愿來考慮要不要做全乳的切除手術,全乳切除術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的可能性[6]。但是因為乳腺對于女性來說是身體的一部分,全切除可能對心理造成影響,如果心理素質比較差的還會因此患上抑郁癥[7]。因此,這也就促進了保乳手術的發展,其可以保留患者部分乳房結構,并且在術后可通過乳房再造術進行改善乳房的狀態,幫助女性樹立信心。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目前乳腺癌常用的保乳手術方式之一[8]。這個術式與乳腺切除術的主要的區別就在于保留胸大肌或者同時保留胸小肌,然后對腋窩的淋巴結進行清掃。但其與一般的根治術一樣,術后也需要輔助治療,通過輔以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方式可以使患者迅速復原,并避免疾病的復發與轉移。
本次研究將改良根治術應用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并對其應用效果以及對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遠期預后質量的效果進行了研究。通過與行乳腺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相關指標進行對比顯示,B組患者腫瘤距切緣最近距離為(13.38±2.91)mm優于A組的(10.84±1.97)mm;并且術中組織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乳腺組織標本切除量分別為(87.71±15.68)mL、(161.17±34.79)mL、(46.32±8.34)g,均 少 于 A 組 的(112.34±26.79)mL、(233.27±35.54)mL、(72.21±10.87)g;且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該手術可以最大限度的對病灶進行切除,同時還可以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而在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上,顯示B組為10.53%顯著低于A組的43.75%,說明該術式對患者所造成的創傷較小,可避免術后并發癥發生,進而提升患者術后舒適度。而在預后質量對比上,B組2年內生存率、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分別為89.47%,10.53%,15.79%,A組分別為87.50%,12.50%,12.50%,盡管兩組有些許差異但是對比卻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改良根治術可以起到與乳腺切除術相同的預后效果,但是其卻更具安全性,同時還可以兼顧患者的身心感受,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患者應用改良根治術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預后意義積極,值得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