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蘇州市相城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0000)
隨著社會文明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工流產、清宮以及取環等已成為婦產科門診極為常見的手術[1]。在無痛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背景下,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減輕,醫療舒適度得到有效提升[2]。接受婦科門診手術的多數患者會出現身體及心理上的痛苦,為改善患者在手術操作過程中的明顯不適和疼痛,本文選取120例自愿在本院通過各種無痛技術接受婦產科門診手術的患者,以此檢驗各種無痛技術在婦產科中的臨床實際意義。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自愿在本院通過各種無痛技術接受婦產科門診手術的患者120例,均不存在手術禁忌證,隨機分為3組,年齡分布于23~46歲范圍內,其中行人工流產(妊娠10周內)52例,清宮36例,診刮22例,取環10例。經對比,三組臨床資料在統計學基礎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Ⅰ組:采用靜脈無痛技術,術前讓患者保持禁食禁飲6~8h,操作過程中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監測,使用吸氧管幫助患者吸氧,建立靜脈通道。隨后遵循手術無菌操作原則對相關區域進行消毒處理,再由麻醉醫師完成靜脈注射麻醉藥物。首先靜脈推注0.5mg阿托品,通過抑制腺體的分泌從而保障患者呼吸道的干燥,接著注射2.5mg/kg異丙酚聯合20~25μg芬太尼,靜脈麻醉完成,待麻醉起效后進行手術。
Ⅱ組:采用宮頸注射無痛技術,取0.5mg阿托品、5mL利多卡因(2%),在患者宮口以抽吸方式完成無回血注射,具體位置為宮頸3點、9點距離宮頸外緣1mm處,每處注射量3mL。
Ⅲ組:采用宮頸表面浸濕無痛技術,首先取兩根長棉簽,用其蘸取石蠟油混合液(5mL利多卡因+50mg地卡因+0.5mg阿托品),將其插入患者宮頸內口處,插入持續3~5min,麻醉完成。
1.3.1 鎮痛效果評價
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分級,共包含四個層級:無疼痛感(A級);疼痛感輕微,可忍受(B級);疼痛感較為明顯,術中可伴有呻吟、出汗情況(C級);疼痛感強烈,無法配合手術(D級)。
1.3.2 手術時間
記錄各組手術用時。
選用SPSS 21.0系統,計數、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分別實施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中,比對術中及術后30min鎮痛效果,Ⅰ組術中鎮痛有效率為97.50%,術后30min鎮痛有效率為82.50%;Ⅱ組術中鎮痛有效率為70.00%,術后30min鎮痛有效率為52.50%;Ⅲ組術中鎮痛有效率為47.50%,術后30min鎮痛有效率為37.50%。各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術中及術后30min鎮痛效果比較[n(%)]
表2 三組手術時間比較(±s, min)

表2 三組手術時間比較(±s, min)
?
表格2中,比對手術時間,組間差異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的婦產科門診手術在對患者行擴宮及宮腔操作時會對患者的宮頸產生過鈍性牽拉,容易刺激患者的宮壁,從而使宮頸周圍的神經興奮,易引發人工流產綜合征等相關不良反應[3]。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當前婦產科臨床上可使用多種無痛技術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與不適,這些無痛技術大多是通過藥物作用形成對迷走神經的抑制,以此來控制患者的血管興奮與精神狀況,保障術中呼吸的穩定,緩解機體應激反應,從而使手術順利進行[4]。
本文對120例患者分組使用三種無痛技術,比對其應用效果。第一種為靜脈無痛技術,即通過靜脈注射異丙酚與芬太尼實現麻醉。異丙酚是一種快速全身麻醉藥物,麻醉起效較快,能夠有效抑制迷走神經反射,但持續時間較短、鎮痛效果較差[5]。將異丙酚與強效麻醉藥物芬太尼配伍使用,麻醉鎮痛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鎮痛持續時長也顯著延長。有關研究表明,靜脈麻醉在鎮痛效果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是一種極佳的無痛技術,但選擇靜脈麻醉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且存在一定的風險[6]。第二種為宮頸注射無痛技術,即通過2%利多卡因與阿托品實現麻醉。作為一種氨酰基類局部麻醉藥物,2%利多卡因可達到阻滯麻醉的良好作用,并改變神經纖維膜的通透性,降低迷走神經興奮,有效松弛宮頸肌肉,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覺[7]。因此,2%利多卡因配合具有松弛宮口效果的阿托品能夠有效改善疼痛,擴張宮頸口,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通過觀察本組研究情況,發現宮頸注射無痛技術的鎮痛效果確切,操作簡單,手術人員數量需求小,手術費用低,準備用時短。第三種為宮頸表面浸濕無痛技術,即通過利多卡因與地卡因實現對向心傳導的阻斷,阻礙迷走神經興奮傳出,且藥物在患者體內的彌散范圍較廣,效力強,通透性佳,鎮痛效果持續時間長[8]。低濃度用藥會使用藥部位發生分化性傳導阻滯,使平滑肌快速達到良好的松弛效果,聯合阿托品可強化松弛作用。該種無痛技術可有效避免選擇宮頸注射時可能出現的藥物誤入血管情況,安全性較高,費用低,患者接受度高,適用于基層醫療單位。因此,對婦產科門診手術患者應用無痛技術時,應充分考慮患者實際情況及當地醫療條件,滿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保障治療的安全可靠。
本研究中,比對術中及術后30min鎮痛效果,應用靜脈無痛技術的鎮痛效果最優,宮頸注射無痛技術的鎮痛效果次之,宮頸表面浸濕無痛技術的鎮痛效果表現最差,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對手術時間,組間差異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痛技術的應用幫助患者在無痛狀態下更好地配合手術,減少術者的手術阻礙,保障手術治療效果,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長。
綜上可得,在對婦產科門診手術患者應用無痛技術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及醫院的醫療條件,以保障臨床效果為前提,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值得在往后的臨床工作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