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霞,陳嫦平,梁雪敏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護理部,廣東 江門 529000)
肛腸疾病主要有肛瘺、肛周膿腫及痔瘡等,發病率較高,臨床治療以手術方式為主,雖具有良好療效,但因肛腸周圍皮膚嬌嫩,毛細血管、神經組織豐富,手術操作產生的創傷較大,所以手術之后極易出現疼痛狀況,對患者術后恢復產生嚴重影響,且可誘發胸悶氣短、氣喘、休克等不良狀況,因此應重視合理護理[1-2]。耳穴埋豆作為一種中醫傳統外治法,通過穴位刺激可對身體機能起到調節作用,近年來在肛腸疾病患者醫護中的應用受到了廣泛關注[3]。本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72例肛腸疾病手術患者,分析肛腸疾病術后疼痛護理中耳穴埋豆的作用。
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72例肛腸疾病手術患者。入選標準:①經臨床表現、體格、血尿檢查確診為肛瘺、肛周膿腫及混合痔;②接受肛腸手術治療;③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結直腸惡性腫瘤;②伴精神異常;③過敏體質;④合并膿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參考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6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0-71歲,平均年齡(50.04±6.82)歲;疾病類型:8例肛瘺,12例肛周膿腫,16例混合痔。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1-72歲,平均年齡(50.25±6.97)歲;疾病類型:7例肛瘺,11例肛周膿腫,18例混合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①飲食護理。手術完成之后,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禁止進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生冷等食物,飲食保持清淡,適當增加新鮮蔬果攝入量,防止大便干結致使排便困難與刺激傷口。②病情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安靜及舒適的病房環境,手術之后指導及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降低術后疼痛感,每日觀察手術創口變化,換藥動作輕柔,防止醫療器械對創口產生撞擊,換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情緒變化,詢問其是否有不適感出現,分散其注意力,進而減輕疼痛。
1.2.2 研究組
基于常規護理行耳穴埋豆:選取4個穴位,即雙耳準肛門、神門、大腸、交感,使用酒精對各個穴位進行消毒處理,各個穴位消毒完成且處于干燥狀態后選取膠布對王不留行籽予以固定處理,膠布為正方形,各邊長度為0.5cm,每次按壓4min左右,當患者出現熱、酸、麻、脹等感覺之后停止按壓,每日按壓3次,雙側耳朵交替進行按壓。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負性情緒評分與護理后滿意度。疼痛程度選取VAS評分評估,于紙上畫一條橫線,長度為10cm,兩端分別為0分(無痛)與10分(劇烈疼痛),評分越高即疼痛程度越高。焦慮程度選取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評估,表內包含2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總分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69分以上代表重度焦慮,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高。
抑郁程度選取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抑郁狀態,表內包含2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總分53~62分代表輕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73分以上代表重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滿意度選取調查問卷評估,100分為滿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為十分滿意。
數據經SPSS 19.0軟件進行計算,計數、量資料分別由%、±s代表,依次行t、χ2檢驗,P<0.05即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疼痛程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較護理前疼痛程度評分更低(P<0.05);研究組較對照組護理后疼痛程度評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研究組(n=36) 7.41±1.46 1.09±0.31 18.937 0.000對照組(n=36) 7.32±1.43 2.15±0.63 14.796 0.000 t值 0.197 6.751 P值 0.845 0.000
兩組護理前負性情緒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較護理前負性情緒評分更低(P<0.05);研究組較對照組護理后負性情緒評分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注:對比護理前,*代表P<0.05
組別 焦慮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36) 64.82±6.15 45.48±5.31* 63.17±5.93 44.13±4.76*對照組(n=36) 64.71±6.24 53.25±5.54* 63.04±5.85 51.49±4.92*t值 0.056 4.528 0.069 4.808 P值 0.956 0.000 0.945 0.000
研究組較對照組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n(%)]
肛腸疾病包括肛瘺、肛周膿腫及痔瘡等,屬于臨床常見病癥,臨床常見癥狀主要有肛門疼痛、肛周流血水、肛門有異物脫出、便秘、便血、肛門直腸異物感、肛門部腫塊突起、排便困難、粘液血便、腹瀉、腹脹、惡寒發熱、惡心嘔吐等,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4-5]。現階段,臨床治療肛腸疾病多選用手術方式,主要在于手術具有良好療效,但手術作為一種有創療法,手術操作過程中極易損傷肛門周圍組織,誘發水腫及疼痛等不良狀況,且由于肛門周圍血管分布十分豐富,聚集著大量的神經末梢,對疼痛的敏感度相對較高,導致手術完成之后麻醉藥物效果消失時患者會出現持續性撕裂性痛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致使預后質量下降[6]。傷口換藥作為肛腸疾病患者手術治療完成之后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創口快速愈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手術之后產生的疼痛可能導致患者醫護配合度下降,致使醫護工作進展受到阻礙,因此減輕肛腸疾病患者術后疼痛十分關鍵,應重視術后合理護理。
從中醫方面來看,耳在全身臟腑組織功能調節中具有重要意義,與全身臟腑經絡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手術操作可誘發血脈損傷,致使瘀血內生,而淤血會對氣機運行產生阻礙,不通則痛[7]。本研究中,研究組較對照組護理后疼痛評分、負性情緒評分更低,滿意度更高(P<0.05),提示肛腸疾病術后疼痛護理中耳穴埋豆的應用效果顯著,主要在于耳穴壓豆作為一種中醫外治法,指于雙耳肛門、神門、大腸、交感耳穴處選取膠布粘貼、固定藥豆,通過適度的壓、捏、按及揉以產生刺激感應,如痛、脹、麻及酸等,其中神門作為神經調節點,具有止痛、安神及鎮靜作用[8];交感具有調理胃腸、益心安神及滋陰清熱作用;大腸作為血基點,具有通便止瀉、清熱潔腑作用[9];肛門處于三角窩前方耳輪位置,具有散風止癢、活血升陽、行氣止痛及清熱利濕作用,刺激各個穴位可達到宣通經絡、疏暢氣血、活血止痛、調理臟腑的目的,可進一步減輕肛腸術后疼痛[10]。
綜上所述,肛腸疾病術后疼痛護理中耳穴埋豆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減輕患者疼痛,緩解其負性情緒,并提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