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婁旭佳,婁云霄,孫龍飛,林亞坤
(1.揚州大學 體育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2.哈爾濱體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3.西安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8)
運動性疲勞是指由于運動過度而引發身體工作能力下降的現象,是運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1],大強度的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物質和各種營養素,導致內環境酸穩態及滲透壓失衡,內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統動態平衡發生紊亂,引發氧化應激損傷,破壞蛋白質、DNA、脂質等細胞大分子,導致肌肉組織收縮能力降低,發生疲勞[2-3]。為維持運動中的競技能力和減少運動疲勞造成的機體損傷,應及時給予相應的營養物質補充。
白藜蘆醇是天然芪科的一員,是一種具有對稱二苯代乙烯結構的天然多酚,由植物產生,主要包括葡萄、花生、番茄果皮、藍莓、桑葚和越桔等[4-5]。國內外研究表明[6-7],白藜蘆醇可改善體內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謝,加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以及抗氧化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痛感、抗癌及心血管保護等生物學方面的積極作用和藥用價值[8]。有研究認為,白藜蘆醇可通過改變機體能量代謝,延緩運動疲勞,但目前關于白藜蘆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疾病模型中,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中比較常見,在運動模型中關于白藜蘆醇的研究較少。因此,關于白藜蘆醇在運動模型中的作用機制需要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評價。本文通過對補充白藜蘆醇對運動后抗氧化指標數據進行Meta分析,評價運動后抗氧化指標的變化,從而為白藜蘆醇在運動模型中抗氧化作用提供系統評價和參考。
中文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外文檢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文檢索關鍵詞為“白藜蘆醇”“運動”“動物”“抗氧化”和“能量代謝”。外文檢索檢索關鍵詞為“Resveratrol”“Exercise”“Anti-oxidation”和“Energy Metabolism”。檢索年限為2000年—2021年2月。
納入標準:①文獻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實驗。②研究對象為動物(大鼠或小鼠)。③模型為運動干預。④實驗組干預方式為白藜蘆醇+運動,對照組為運動對照。
排除標準:①綜述類文章。②研究對象非動物(大鼠或小鼠)。③疾病模型。④數據不完整,計算錯誤。⑤重復或相似研究。⑥無運動對照組或聯合其他藥物干預類。
文獻資料的閱讀提取和統計輸入由兩名研究人員分別在相互不干擾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剔除與納入標準不一致的研究文獻。最終獲取的文獻資料信息采用Excel進行匯總,基本資料信息包含作者、發表時間、樣本量、研究對象、運動方式、運動強度、給藥方式和給藥劑量等。
采用Rev Man 5.3軟件對納入的文獻指標進行Meta分析,計量資料以合并值均數差(MD)及95%置信區間(CI)表示,干預效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I2統計量表示各組之間的異質性,I2≤50%時,各組之間無異質性,此時采取固定效應模型統計分析,反之,I2>50%時,各組之間存在異質性,此時采取隨機效應模型統計分析。
通過檢索,共獲取相關文獻886篇,其中中文514篇,英文372篇。剔除重復文章330篇,通過閱讀文題和摘要以及區分文獻類型上剔除不相關文獻540篇,參考排除標準并進行全文閱讀后剔除9篇,最終納入文獻7篇。納入文獻主要發表在2007—2017年,共455個樣本量,其中干預組311例,對照組144例。5篇[9-13]文獻為游泳干預,2篇[14-15]文獻為跑臺干預。研究中給藥方式均為灌服。文獻檢索流程見圖1,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表

圖1 文獻檢索流程圖
納入文獻中的實驗方法均采用隨機對照實驗,但所有實驗均未描述隨機分組的產生以及基線數據和分配隱藏,3篇[12,14-15]文獻報道了基金課題,4篇[9-10,12,14]文獻報道了動物飼養的環境條件,實驗目的、設計、方法以及動物種類、分組、干預形式等在文獻研究中均有提及。
2.3.1 超氧化物歧化酶
7篇文章報道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其中2篇[12-14]文章報道了骨骼肌中SOD活性,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結果間均存在異質性(P<0.00001,I2=95%),因此采取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兩組骨骼肌中SOD活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MD=14.83,95%CI(-5.94,35.60),P=0.16],見圖2。2篇[9,13]文章中報道了血清中SOD活性,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結果間均存在異質性(P=0.003,I2=88%),此時采取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兩組血清中SOD活性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MD=13.04,95%CI(-0.09,26.17),P=0.05],見圖3。3篇[10,12,15]文章中報道了心肌中SOD活性,異質性檢驗顯示各研究結果間均存在異質性(P<0.000 01,I2=98%),此時采取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3組間心肌中SOD活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26.90,95%CI(3.38,50.42),P=0.02],見圖4。分析結果表明在動物模型中補充白藜蘆醇對運動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起到增強作用。

圖2 骨骼肌中SOD活性比較的Meta分析圖

圖3 血清中SOD活性比較的Meta分析圖

圖4 心肌中SOD活性比較的Meta分析圖
2.3.2 丙二醛
6篇文章報道了丙二醛含量(MDA),其中2篇[12-14]報道了骨骼肌中MDA含量,異質性檢驗顯示研究結果間存在異質性(P=0.07,I2=69%),此時采取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兩組間骨骼肌中MDA含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3.83,95%CI(-5.36,-2.30),P<0.00001],見圖5。2篇[13,15]文獻報道了血清中MDA含量,異質性檢驗顯示研究結果間存在異質性(P=0.005,I2=92%),此時采取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3組間血清中MDA含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2.98,95%CI(-4.39,-1.57),P<0.0001],見圖6。2篇[10,12]文章報道了心肌中MDA含量,異質性檢驗顯示研究結果間不存在異質性(P=0.36,I2=0),此時采取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表明兩組間心肌中MDA含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2.09,95%CI(-2.56,-1.62),P<0.00001],見圖7。上述結果均表明補充白藜蘆醇可以減少運動后體內MDA含量。

圖5 骨骼肌中MDA含量比較的Meta分析圖

圖6 血清中MDA含量比較的Meta分析圖

圖7 心肌中MDA含量比較的Meta分析圖
2.3.3 發表偏倚
根據文獻[12-15]SOD活性進行分析,以標準化均數差(SMD)值為橫坐標,以SE(logRR)值為縱坐標繪制漏斗圖。漏斗圖圖形基本對稱,表明其納入文獻發表偏倚不大。見圖8。

圖8 發表偏倚評估漏斗圖
SOD是機體的重要抗氧化酶,MDA是脂質過氧化損傷的重要指標[16]。趙昆等研究表明,補充白藜蘆醇后可增加SOD活性并降低MDA水平,從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力竭時間[2]。NASIRI研究發現耐力訓練使MDA水平顯著升高,總抗氧化能力顯著降低,訓練后補充白藜蘆醇能夠顯著降低MDA水平,并提出補充白藜蘆醇可通過防止脂質過氧化來預防運動引起的氧化應激[17]。WANG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研究模型中發現,白藜蘆醇干預后,實驗組炎癥得到緩解,MDA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并提出其機制可能與激活SIRT1/PGC-1α信號通路有關[18]。
本文對運動后補充白藜蘆醇的抗氧化效果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補充白藜蘆醇可改善運動后的抗氧化能力,主要表現為提高SOD活性,同時降低MDA含量,從而增強抗氧化能力。由于各納入研究間在動物品種、運動方式、運動強度、給藥劑量及干預周期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其可能影響結果的可靠性,后期研究中可控制運動方式及給藥劑量等來減少對其影響。
本文的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運動后疲勞階段補充白藜蘆醇將會提升其抗氧化能力,這將對疲勞恢復、損傷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但對其具體分子機制,還需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