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華



梅州市擁有葉劍英紀念園、三河壩戰役遺址、豐順縣堅真紀念館、平遠紅軍紀念園等一批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其中葉劍英紀念園為全國4A級旅游景區、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為全國3A級旅游景區。
目前,梅州市紅色旅游景區大部分為政府開發、運營,小部分由企業開發。如:葉劍英紀念園、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九龍嶂革命根據地舊址等完全由政府開發運營,豐順八鄉山旅游度假區、五華南灃山中央蘇區會展旅游區則由企業開發。
近年來,梅州呈現出生機盎然的良好發展態勢。梅州市委市政府表示,要抓住政策機遇,把握好近年來梅州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以不甘落后的決心縮小差距、加快振興,力爭用3個五年規劃時間,跟上全國全省現代化建設步伐。在用好紅色資源方面,進一步實施好紅色資源保護條例,精心打造一批紅色旅游景區和精品線路,推進中央蘇區(廣東)歷史博物館、三河壩干部學院等項目建設,與瑞金、古田聯動打造閩粵贛紅色研學圈。今年4月,廣東省文旅廳推出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慶祝建黨百年,其中梅州有4條入選,分別是:葉帥故里紅色旅游線路、梅州市客家文化鄉村振興線路、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歷史文化游徑、南粵星火路紅色主題游徑。最近,梅州市正在開展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紅色十景評選活動,大力推動紅色蘇區綠色發展,讓蘇區人民早日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經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組織編制,梅州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4月19日印發《梅州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18—2035年)》。《規劃》提出依托梅州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紅+綠”融合發展盤活紅色文化資源,創新紅色旅游產業體系,完善紅色旅游景區體系建設,創建一批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紅色旅游景區。進一步促進紅色旅游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擴大紅色旅游扶貧及改善民生效應,使廣大群眾參與紅色旅游的積極性和獲得感明顯提升,全面推動梅州市紅色旅游發展邁向更高水平。立足全國,力爭打造梅州為全國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范區,示范全省,打造梅州為全省紅色旅游典范城市。
發揮資源優勢,開創綠色客都紅色旅游之路
紅色+綠色,走紅色生態旅游之路。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市典型的地理環境特征,因此梅州市景區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為提高紅色旅游產業效益,擴大游客體驗豐度,梅州市紅色文化旅游開發與周邊特色景區融合發展,形成資源捆綁效應。
一是在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周邊開發生態旅游景區,形成一條看點多、差異化、要素全的旅游路線,如葉劍英紀念園周邊打造了雁南飛茶田景區、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村等生態旅游景區,這些景區構成的旅游線路成為我省精品旅游線路之一。
二是鼓勵一批本身具有紅色文化背景的生態旅游景區(點)主動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豐富自身旅游產品體系,如南灃山養老養生旅游項目則依托古大存故居的紅色資源,打造中央蘇區會展旅游區;
三是鼓勵一批生態旅游景區導入紅色文化元素,包括紅色文化演藝、賽事、展覽等。如“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推出紅色演藝節目《原鄉》去年底開始每天演出1-2場,讓觀眾領略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精髓。市老促會依托“客都人家”創建廣東省首個老促會紅色蘇區教育基地—梅州紅色革命陳列室。
紅色+客家,走紅色文化旅游之路。
梅州市是世界客都,是文化遺產高度密集和富有代表性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的薈萃之地,擁有客家山歌、漢劇漢樂、道具歌舞等300多項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梅州市特色民居建筑—圍龍屋是中國五大傳統民居之一。梅州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同時也是客家文化旅游資源,如葉劍英元帥故居、古大存故居、兩海會館(周恩來召開農民運動骨干會議舊址)等,游客在參觀紅色革命遺址的同時觀賞客家傳統民居,在觀看偉人生活用品的同時觀看客家傳統服飾、用具,在購買紅色文化產品的同時也購買客家傳統手工藝作品。此外,梅州市還謀劃運用客家山歌創作朗朗上口的紅色歌曲或客家諺語等大眾流行的宣傳渠道,豐富紅色旅游體驗方式。
紅色+體育,走紅色運動旅游之路。
根據十九大提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廣東省正全面推進南粵古驛道保護和活化利用建設工作。梅州古驛道文化既體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歷史變遷,也留存了紅色文化的歷史記憶。據統計,梅州境內現存狀況較好的古驛道有20條、總長度約75公里。梅州已利用古驛道資源,開展休閑徒步、戶外運動拓展,并連續4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
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紅色文化事業產業和諧共生
一是大力發展紅色文化創意產業。梅州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提出重點發展影視、演藝、動漫游戲、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等領域。利用三河壩戰役原址、中央紅色交通線等具有全國代表性的紅色文化場景資源,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基地;結合紅色文化資源周邊景區,策劃一批紅色主題演藝節目;創意梅州紅色旅游營銷推廣方式,將經典紅色場景、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等與動漫游戲、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等相結合,打造一套梅州紅色文創商品。
二是大力發展紅色培訓。結合黨員、干部培訓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梅州市將大力發展紅色教育培訓產業。鼓勵各級各類機構投資建設大型紅色培訓基地;出臺特殊政策助推梅州市委黨校、三河壩干部學院、九龍嶂干部培訓學院等加快建設;組織各種資源向紅色培訓產業予以支持幫扶;出臺培訓師資人才引進鼓勵政策,完善培訓師資人才體系;設計經典紅色培訓線路及課程,全面做旺梅州紅色培訓市場。
三是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旅游。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發改委、國家旅游局等十一個部委聯合下文,全面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并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梅州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域原中央蘇區,將原中央蘇區的紅色歷史作為研學旅行的重要主題,大力發展紅色研學旅游。鼓勵建設一批適應中小學生研學市場需求的特色研學基地,并推動有條件的紅色旅游景區申報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推出紅色研學教育線路;與省內教育專家合作,組織編印梅州市紅色研學旅行教材,研究紅色研學旅行教學方式,打造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為一體的紅色研學旅游目的地。
四是大力開展對外合作,助推鄉村振興發展。近年來,梅州市縣區政府積極聯系國內大學和科研院所開展戰略合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迅速成立研究機構深入開展研究,如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鄉土學院等。市縣區紅色資源與文旅融合(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有:梅縣區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投資50億)、豐順縣堅真大湖天池項目(投資30億)、豐順八鄉山旅游度假區(投資5億)、五華南灃山中央蘇區會展旅游度假區(投資18億)。
完善配套設施,打造干凈舒適便捷的紅色旅游環境
一方面強化了游覽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推進“一環四線”和100段旅游公路建設,完善了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外部交通,現已完成大埔縣三河高速路出口到三河老大橋進行公路路面的提升改造和燈光亮化、綠化工程,雁洋至梅城段路面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對原路面病害進行處治后,加鋪10cm厚瀝青砼面層,并更新完善沿線設施。大豐華高速一期(豐順至五華段)于6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從珠三角地區、五華縣至“溫泉之城”豐順縣的車程均可節省約40分鐘。大豐華高速一期東連 “溫泉之城” 豐順縣,西接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 五華縣,一路風景優美秀麗,穿越人文氣息濃厚的客家古邑,沿線經過鴻圖嶂、八鄉山、桂竹園等三個梅州市級自然保護區,途經“粵東第一瀑”龍歸寨瀑布、大寶山旅游度假村、“溫泉之城”等旅游景點,并有東江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堅真紀念館、竹山阻擊戰紀念園等紅色資源,一條精品出游路線已然成形。持續開展“廁所革命”,已建設青溪紅色交通線旅游廁所、仁居鎮仁居村旅游廁所、馬圖村旅游廁所等一批紅色旅游景點廁所,極大地提高了紅色旅游景點的衛生服務。另一方豐富了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游覽內容。目前已完成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景觀標志性雕塑和主題雕塑、步行游步道和紅色文化墻、中央蘇區、大埔展館和體驗戰壕,加建雕塑文化工程、瞭望臺景觀工程和將軍碑林書畫工程,豐富了游覽內容、增加了游客體驗。
探索紅色文化與文旅融合,精心設計紅色教育路線
梅州市客都文旅公司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和黨員需求,立足優勢服務全局,組建優質管理和創作團隊,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研學路線和精品課程,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更多選擇。
精心設計紅色教育路線。客都文旅公司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整合全市15個“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點、20個黨史教育基地和25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基地等優質資源,精心設計梅州市紅色精品教育線路14條、國內紅色教育經典線路11條,為全市各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更多元的方案。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黨史學習教育和紅色研學課程、路線推出以來,客都文旅公司先后為23個單位和黨組織量身定制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路線15條、組織黨員群眾和廣大中小學開展紅色教育活動29次,服務教育對象443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