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羨


七月,是個紅色基因、紅色故事頻傳的月份,尤其黨的百年華誕在今年。
作為一位1960年入黨的老共產黨員,陳開枝1964年參加工作,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廣州市常務副市長、廣州市政協主席等職?,F任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廣東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理事會會長。不管在什么崗位上,他都把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南,樹立起一個致力于愛民、為民、富民和利民的共產黨人形象。
記錄陳開枝事跡的《開枝印跡》一書,出類拔萃,流光溢彩。筆者從中理出以下內容,并稍加評述,意在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之需。
履歷驕人的“奇難雜癥專家”
他樂于奉獻,是名至實歸的新時代的天之驕子。他座右銘是“永不言倦”。他對“小草精神”情愫深厚,常喜歡唱《小草》之歌。他履歷驕人:先后服務過十任省委書記,接待過自毛澤東之后所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先后處理過震驚中外的“四二六”桂林空難、臺灣王錫爵“駕機歸來”的華航事件和白云機場“一零二”劫機事件,被中央領導譽為“處理奇難雜癥的專家”。1992年1月全程陪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廣東,他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人。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指名會見并邀請其陪同到深圳蓮花山公園參與緬懷鄧小平活動。還當面肯定他扶貧重大貢獻。2002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國新聞界發出通知宣傳報導他先進事跡,接著便有了新華社、中央電臺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政協報一系列媒體的跟進,相關報道和評論如泉涌現。
四千封信件“私產”轉“公產”
他珍藏4000多封失學受助孩子寄來的信。信,體現著孩子們對他的傾情信任與依依不舍。稱爺爺道伯伯,還有呼叔叔的,其中不乏“秘不示人”的“悄悄話”和“心里話”。他珍惜這些信件,見信必讀,從中了解孩子們亟需幫助的情況;而且有求必復,及時回答各種實際問題。鼓勵孩子們直面人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他坦言,為研究我國偉大的扶貧史,為給“希望工程”留下一份最真切的記憶,已經視這4000多封信件不屬于個人的“私產”了,要將這些珍藏公諸于眾,成為“公產”。
“我要讀書”“我要上學”!孩子們令人撕心裂肺的呼喚,從一封封信中飛濺出來。孩子黃金海在信中訴說:“在學校常挨餓,每餐二兩飯,我的伙食費只夠二兩飯。”孩子羅鈴在信里訴說怕失學:“媽媽1987年被拐,現在仍不知下落。我今年考上初中,資金困難,可能就要失學了?!焙⒆恿钟裉m信中訴說夢中讀書:“三歲時,母親車禍身亡,我只能晚上做夢在學校學習?!薄环夥饨噶藴I水與渴求的信,刺痛了他的心。他在偉大的扶貧歷史中留下了“四真”錚言:要動真情、動真格、真扶貧、扶真貧!
來自“住院值班組”工作報告
這是某種苦澀難言意義上的“殊榮”。1996年他曾因一次交通意外受傷,造成嚴重的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間引來各方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從本市到兄弟省市、從海內到海外、從黨內到黨外、從領導到普通百姓,人們都非常關心他的健康情況。據“陳副市長住院值班組”統計:國內有中央、省和軍隊領導(包括老同志)楊尚昆、李鵬、萬里、喬石、李瑞環、林若等46人,國外美日加泰等9個國家多名僑領,港澳臺多位知名人士,德澳領事館總領事親自或派人,還有省市直部門單位和一些兄弟市的領導或負責人,這里難以一一枚舉,都前來慰問探視。來電來函問候的上百人次(件)。
他住院期間,有兩件事叫你不得不由衷敬佩。一是他的高度責任感和強烈革命事業心。他把醫院當作辦公室,把病床當作辦公臺,照常開會批閱文件。二是對慰問金和慰問品的至仁至善處理。機關單位送來的4萬多元全部交給黨支部捐給“希望工程”;慰問品分五批轉送孤老院、孤兒院、幼兒園、環衛工人等。
閃光的數不勝數的榮譽稱號
讀陳開枝,不應該繞過他數不勝數的榮譽稱號,這也是他一路走來的一種印跡,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慈善博愛之情愫與襟懷。他的榮譽稱號,仿佛就是電路上串連起來的長串紅燈閃閃發光:1990年3月獲首批全國綠化獎章;1998年10月在廣州常務副市長任上因對口幫扶廣西百色績效凸顯被評為“全國扶貧狀元”;2001年10月被評為第七屆“中華大地之光新聞人物”;2004年9月光榮入選第二屆“中國時代十大新聞人物”;同年11月被評為“中華世紀風采人物”和“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10月被全國政協科教文衛委員會等七個單位評為“全國十大教育英模”;2007年11月被評為“感動百色十大人物”;同年12月獲廣東“南粵慈善獎”。2017年9月被評為“CCTV年度慈善人物”;同年10月斬獲“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2021年廣西區黨委、區政府授予“廣西扶貧工作特別貢獻者”稱號。還有坊間美譽他為“廣州市民的‘打工仔”、“地地道道的‘平民市長”,以及令人產生爽而快之感覺的“跟著陳開枝,累死無人知”的豪言壯語等。
續編:
2021年5月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脫貧攻堅總結表彰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部署大會在南寧舉行。陳開枝同志應邀出席,獲“廣西扶貧工作特別貢獻者”榮譽稱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大會上介紹,陳開枝先后117次深入廣西貧困山區扶貧考察,在山路上多次負傷都始終堅持。在廣西貧困山區度過10個春節。推動一大批企業、愛心人士參與廣西扶貧工作,其中僅是爭取教育幫扶資金就累計近5億元,解決5萬多名貧困學生上學難題,新建改建246所校舍。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扶貧行動,實踐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陳開枝誓言“生命不息,扶貧不止”。他說,共產黨員的人生在生命終止前只有逗號沒有句號。他用艾青的詩直抒胸懷中的老區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