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齊學啟(1900—1945),別號夢赍,湖南寧鄉人。早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23年畢業后赴美留學,就讀于諾維奇軍校。回國后,入清華大學任軍事教官。1930年赴南京,入憲警教導總隊任第1大隊大隊長,當時第2大隊大隊長是他在清華大學時的同窗好友孫立人。
1932年初日軍進攻上海,齊學啟率部赴滬參戰,“在前線勇敢殺賊,頗著英名”,成為“日寇特務機關所注意的人物”。1937年七七事變后,齊學啟率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并立戰功。會戰結束后,他辭去軍職,受浙江大學之聘任史地系副教授,講授“國防常識”,兼任浙江大學特種教育執行委員會警衛股主任。
1938年,孫立人在長沙組建鹽務緝私總隊,邀請齊學啟擔任參謀長,齊學啟遂重返軍界。1941年底,稅警總團又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任師長,齊學啟任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初,新38師被編入遠征軍序列,奉命出師緬甸。
1942年4月初,新38師主力由臘戍開赴曼德勒,擔任守衛任務。4月15日,所部第112、113兩團奉派分赴納特莫克和喬克巴黨支援英軍,次日到達防地,歸英方指揮。當時英軍第1師及戰車營正在仁安羌以北地區被日軍包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應英軍的求助,新38師受派由齊學啟率113團(團長劉放吾)星夜馳援。最終以少勝多,擊退日軍,成功救出被圍困和俘虜的英緬官兵、美國新聞記者和傳教士500多人,并掩護英軍第1師及戰車營全部7000多人撤退,取得了著名的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戰斗結束后,部隊來不及休整,又奉命掩護兄弟部隊北撤,在卡薩與溫早之間同敵軍展開戰斗。5月9日,卡薩形勢危急,齊學啟奉命前往卡薩,指揮第113團與日軍作戰。因戰局不利,部隊旋即從卡薩撤退,向山地轉移。
6月8日,第113團到達印度東境的英法爾,與新38師主力會合。此時,全師官兵大都抵達印度,唯獨不見了副師長齊學啟。據時任新38師政治部副主任孫克剛回憶,在卡薩戰斗激烈之時,師長孫立人曾與齊學啟通話,約定時間派車去接他,后來車子到了約定地點,候了5個小時,都不見齊學啟的蹤影。孫立人將軍得知后格外憂慮,三番五次派諜報人員深入到他曾戰斗過的地點去打探,結果一點消息都沒有。
過了幾個月,齊將軍的蹤跡才得有了一些線索。消息來自英方醫院轉送來的一名113團的士兵,此前他曾追隨齊學啟經山路撤退。原來齊學啟接到孫立人要他轉回師部的電話后,便把指揮權交給劉放吾,然后到約定地點乘車。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他錯過了師部派來接他的汽車,只好帶領十幾名受傷官兵隨第5軍行動,不料途中又與第5軍失去了聯系。他們只好乘竹筏沿欽敦江而下,試圖與新38師主力會合。
6月19日,當他們行至荷馬林以南10多公里處在河邊煮飯的時候,被追擊的日軍發現,雙方發生戰斗,這名士兵僥幸逃脫,輾轉到達印度,進入英方醫院治療,但齊學啟等人卻不知去向,生死未卜。
孫立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即報告遠征軍長官部和軍事委員會,謂齊學啟離開本師后即隨第5軍行動,請飭相關部隊和機構協查齊學啟的下落。11月20日,第5軍政治部主任劉嘉樹向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張治中報告:“經派員在本軍各部隊內詳密查詢,據報該主任齊學啟并未隨本軍行動。”齊學啟的生死和下落,就此又成了疑案。此后兩年多一直沒有得到關于齊學啟下落的確切消息,他的親友、同事和部屬們不免疑心他可能早已遭遇不測。
1943年底到1944年初,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盟軍配合下,先后在緬北和滇西發起反攻,陸續收復失地。不料,就在滇緬抗戰取得完全勝利之際,卻傳來齊學啟在緬甸獄中被人殺害的消息。
這則消息來自1945年5月14日《大公報》刊登的一篇題為《血淚斑斑話緬甸》的通訊,作者是《大公報》特派員黎秀石。
原來,在與日軍遭遇后,齊學啟不幸中彈,傷重不省人事。日軍檢視他軍裝上的符號,判定他是將官,為他包扎傷口后抬走。齊學啟蘇醒后,知道自己被俘,決意以死報國,拒絕治傷并絕食。被轉至荷馬林日軍旅團部后,面對敵人的勸降,他厲聲斥責:“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勿多言。”說完,上前便要奪刀自殺,被日軍旅團長制止。
日軍見始終無法使齊學啟就范,又將他押解到仰光中央監獄的戰俘集中營,讓他做苦役,企圖以此消磨他的斗志。齊學啟早就做好了對付精神折磨和肉體折磨的準備,他與集中營關押的其他盟國戰俘團結一致,與日軍繼續展開斗爭。在獄中,他用中、英兩種語言給戰俘們講中外歷史上英雄志士的故事,給他們分析抗日戰爭的形勢,使他們堅信:正義戰爭必勝,盟軍抗戰必勝,日本侵略軍必敗。
1944年5月,齊學啟被俘的消息傳到南京,汪偽政權隨即派人赴仰光對齊學啟進行勸降,齊學啟絲毫不為所動。漢奸們又挑唆戰俘營中的投降分子蔡宗夫、章吉祥等人,對齊學啟進行各種折磨。
1945年3月,盟軍光復緬甸在即,蔡宗夫等人知道自己罪惡深重,難逃法網,于是起了謀害齊學啟的歹心。開始,他們企圖用毒藥置齊學啟于死地,未能得逞,后又孤注一擲,準備行刺齊學啟。3月8日晚,章吉祥手執尖刀,與蔡宗夫鬼鬼祟祟地窺視著齊學啟的動靜。夜深后,兩人趁齊學啟走進廁所、毫無戒備之機,急竄上前,將尖刀刺進了齊學啟的腹部……
齊學啟被刺后,同獄中有一位英國上校軍醫,主動要求給他施行手術,但被日軍拒絕。獄友們因齊學啟的被刺而感到悲痛,但又無法給他治療,只得每日跪地祈禱。在齊學啟生命垂危之際,日軍要挾說:“只要你有‘悔改之意,我們可以馬上為你醫治。”但齊學啟寧死不從。由于得不到及時醫治,傷勢不斷惡化,齊學啟于3月13日晚飲恨辭世。
齊學啟被刺殉國的消息傳來,孫克剛奮筆寫下長文《哭齊學啟將軍》,發表在《大公報》上。緬甸光復后,一位盟國戰俘對記者說:“齊將軍在仰光解放前夜被謀殺了,這是最悲慘不過的事,但我向你保證,齊將軍將永遠留在我們心里,他是我們經歷最黑暗時刻時最偉大的友人。”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為表彰齊學啟將軍的忠貞愛國事跡,特追授他為陸軍中將。齊學啟的忠骸后被空運到長沙,葬在岳麓山,謀殺齊學啟的兇犯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