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
摘要:我國作為糧食大國,水稻是其中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但是隨著人口增加,糧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對緩解糧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來通過利用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但是在水稻栽培過程中仍然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影響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水稻病蟲害的治理,從而有效保證水稻的產量。本文主要通過簡單介紹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有效保障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為糧食安全提供保障。希望文章內容對水稻種植戶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安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食產品的消耗量逐年增加,然而,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有限,而且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不免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因此,需要不斷優化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推動水稻種植業的健康發展。
1?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1? 水稻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優質的水稻品種是保證水稻產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水稻栽培過程中,需要做好選種和種子處理工作。要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選擇具有較強適應性和抵抗病蟲害能力的優質水稻品種。水稻種子選擇完成后,需要對種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保證種植播種后的生長發育。在種子播種之前要對其進行篩選,去除殘雜種子,并將挑選的優質種子之一,濃度為15%的鹽水中,清除漂浮于表面的種子,然后將剩余的種子用清水洗干凈后置于溫度在2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一周后,再加入浸種靈攪拌均勻,消滅種子表面殘留的致病菌。最后將種子至于28℃左右的環境中進行催芽,有80%的種子泛白后可以進行播種,此時需要進行實時翻動,避免溫度不均對種子造成不良影響。
1.2? 播種育秧
首先需要做好播種育苗工作。水稻播種多采用撒播的方式,此時要控制好水稻種植的密度,保證水稻種植正常生長發育的情況下,提高單位面積水稻秧苗的培育數量,同時也要控制好種子的播種深度,播種過深或過淺都會影響水稻秧苗的出芽與生長,播種過深會降低水稻的發芽率,播種過淺則不利于根系生長,進而影響水稻種子吸收營養。當然水稻的種植密度和深度也要結合水稻的品種和土地肥力及種植方式。
水稻育苗時需要將苗床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通常水稻苗床應該選擇在地勢平坦,背風且陽光充足的區域,同時還要保證土地的瞬間都和土壤肥沃程度適宜。在育苗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苗床溫度,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對水稻種子的出苗產生不利影響。在育苗時也要控制好苗床的水分。另外也要做好苗床的施肥管理工作。當水稻秧苗長出1葉1心時可以施加適量的尿素作為斷奶肥;水稻秧苗3葉期時,可以追加適量的尿素或復合肥;在水稻秧苗移栽前一周左右可以施加適量的尿素作為送嫁肥。
在水稻秧苗移栽前需要對稻田進行深耕精整,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氣透水性,深耕深度需控制在25cm左右,并且在深耕過程中施加適量的有機肥,尿素和過磷酸鈣作為底肥。到水稻秧苗找出4葉1心時,則可以進行移栽,應該是需要控制好水稻秧苗的密度和每穴秧苗數量。
1.3? 合理施肥與灌溉
水稻栽培過程中,為了有效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必須結合當地的環境進行科學施肥與灌溉,為后期水稻的生長與抽穗提供良好的條件。對于水稻栽培過程中的施肥,可分為三個階段,第1階段,水稻定植后一周左右追施硫酸銨;第2階段,水稻長出8片葉時,追施適量的尿素;第3階段,水稻抽穗時施加適量的尿素和硫酸銨作為追穗肥,提高水稻的抽穗率,從而保證水稻的產量。在水稻栽培過程中要控制好稻田的水分,保證稻田水質,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降低水稻患病幾率。
2? 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栽培過程中有效預防病蟲害
在水稻栽培過程中會受到生產管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水稻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在水稻栽培過程中加強管理可以有效預防水稻病蟲害的發生。首先,做好水稻栽培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保證水稻的健康增長,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蟲害的威脅;其次,在病蟲害容易暴露和集中時,抵抗能力較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最后,做好稻田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例如,控制好稻田水質,及時做好除草工作,這樣既可以保證水稻的質量安全,又能夠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
2.2? 水稻病害的防治
影響水稻產量、危害水稻健康生長的病害主要是紋枯病和葉枯病,對水稻葉片造成嚴重影響。防治水稻病害的主要方法如下:第一,保證稻田環境清潔,破壞病菌的衍生環境,降低水稻病害的發生幾率;第二,在病害發生之前可以適量噴灑藥物進行有效預防;第三,當水稻病害發生后,要及時確定病害類型,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治,切勿盲目用藥,否則不但影響病害的防治效果,還會危害水稻的質量安全。
2.3? 水稻蟲害的防治
水稻栽培過程中最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等,這些害蟲的存在會破壞水稻的多個部位,嚴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和水稻產量與品質。一旦水稻發生蟲害而未能及時處理,那么殘留的蟲卵和分泌物,會產生更嚴重的危害。防治水稻害蟲可以利用物理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效防治。防治稻縱卷葉螟,可以在蟲卵孵化高峰期,用藥液浸泡秧苗后進行插秧,通過破壞其生長環境而實現防治的目的。防治稻飛虱,可以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噴灑噻嗪酮溶液,但是需要控制藥物的使用,避免危害水稻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政武.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新農業,2019(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