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要:為最大化保障消防員在滅火救援工作中的生命安全,本文立足當前消防救援行動多項現況,簡要分析消防員在參與消防工作中的現實性緊急避險措施與安全防護辦法,設計、推出科學性、可行性消防救援安全防護策略,旨在切實保證消防員人身安全。
關鍵詞:滅火救援行動;緊急避險;安全防范
由于大型火災案件造成的危害性、惡劣社會影響無法估量,且在實際消防救援中,事故現場內部存在的大量潛在性、動態化、多變性的安全威脅、風險,需要消防員憑借自身職業專業度,精準預判火情現況,正確、及時操作緊急避險措施,并將安全防護意識全程貫穿于救援行動中,針對性規避消防工作推進中眾多危險。因此,為減少火災事故衍生出的諸多負面效應,確保地區社會穩定、有序、正常運轉,維護消防員個體生命安全,消防隊伍應對消防員加強專業化的日常職業技能訓練及消防安全教育,促使其純熟掌握多元化滅火救援實用技術、措施,在保護個人安全基礎上高效完成救援行動。
一、消防員滅火救援行動中的緊急避險
(一)分析火勢、預判險情
為增強緊急避險的時效、安全、正確性,應高質落實救援行動正式開展前的準備工作。消防員在進入火場執行滅火救援任務前需謹慎、全面、精準地觀察、獲取火災事故現場多樣火情實況,將其有機結合以往消防工作經驗、救援常識、滅火要求及標準等,對火勢現況作出深層次、全方位、客觀性的分析、預判。且需在事故現場內增設專項火情監測員,要求其對動態、多變的火情、火險實情給予準確、超前的預測、評估,實行現場火勢追蹤式的監測工作。可實時將接收、歸納出的火情信息資源傳遞、上報給參與滅火行動的消防員,輔助后方、一線迅速設計、制定出與火災現場火情特征高度契合的救援方案與安全防護計劃。多角度控制事故中高風險危險源的安全威脅,避免被困人員及消防員的傷亡,強化消防滅火工作效率。此外,緊急避險工作應緊緊依托火災事故現場及周邊環境各項現狀。例如指戰員可按照著火點地形、地貌、環境、附近水源及空曠場地等地理條件,劃分出專屬緊急避險區域,為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完結創建便利要素[1]。
(二)善用技巧、活施策略
消防救援工作通常由火災事故發生地點歸屬轄區消防站整體出動。為確保消防員在救援行動中的全程人身安全,需注重培訓消防員個體緊急避險基礎性姿勢動作,以及要求其透徹了解緊急避險相關理論知識。以備在日后正式消防救援行動中,可將理論要點靈活結合于實踐動作,保障在事故現場火勢突發改變時第一時間執行正當防衛反應。例如當風向改變、火勢突然蔓延時,較易引發建筑物隨之大規模塌方、局部爆炸等不良風險。而應對這些發生概率高的風險事件,核心性應對措施則為科學躲避。消防員應純熟利用正確性避難姿勢,及時保護個體生命安全。如當建筑物內部局部位置出現斷裂、坍塌時,附近消防員應迅速深入墻角,以下蹲、抱頭的自衛動作保護自身安全。并關注身邊已受傷的隊友,實時予以重點保護;而當火災事故現場突發爆炸風險時,消防員應即刻臥倒,保護頭部免受傷害。這些重要性緊急避險動作、姿勢均需消防員在日常訓練中高度重視,形成下意識肌肉記憶,有益于自身在復雜、多變的火災救援中能夠保證生命安全,爭取營救數量更多的被困人員、搶救大眾財產。
(三)設定信號、減少傷亡
“緊急呼救”作為消防系統典型性避險方式之一,簡化來講就是當消防員在滅火行動中陷入建筑內部殘破物時,不能自我脫離時,呼吸器破損、氧氣瓶漏氣時,火場地形、建筑空間結構復雜時,發生局部爆炸、塌陷,無法正確判定救援路線時,消防員個體不適,呼吸難度不斷加大時等,急需緊急撤退。在此時,消防員則應實施緊急呼叫。而“呼叫”的方法可為設置專屬無線頻道、啟動呼吸器按鈕、向周邊隊友發出求救、通過敲擊創造巨大聲響等。例如火場內部地板、墻壁、窗戶等物體的擊打均可成為特定求救信號。而當消防員接收到信號時,應在第一時間增派營救人員,著重減少火場人員傷亡。
二、消防員滅火救援行動中的安全防范
(一)制定科學救援計劃
消防隊伍在全面、深度了解、把握火災事故現場各項現況,嚴格落實消防員個人安全防護前提下,應編制出科學、有效、可行性的消防救援行動方案,并圍繞此方案提出的要求、標準展開系列內攻救援。首先,行動方案的內容應清晰制定救援目標,如搜救被困人員的數量、搜救手段、位置信息等;其次,應精準掌握起火建筑物的具體規格、大小,針對性預備充足性的救援工具,如繩索、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另外,需根據火災事故動態化火勢、火情,對應調整、變更救援方案。預判火勢在不斷蔓延、逐漸危急情況下,火場內部可安全容納的消防員人數、救援時限。按照消防員自身攜帶的呼吸器最長用時,判定是否需要消防水槍予以輔助救援;最后,行動方案應明確設置救援內攻起點、入口,依托火災事故時下火情,準確選擇安全入口。同時,行動方案需實時遞交于現場指揮中心,保證備份隊伍可及時籌劃。當一線救援隊伍不能高效應對逐步發展的火勢情況時,預備隊員則可適時投身于救援行動,保障消防工作的連續性、有序性[2]。
(二)準確判斷內攻時機
滅火救援除了包含外部滅火工作外,還具有內部救援行動,需要指戰員正當判斷、把握最佳內攻時機。以建筑物發生的火災事故舉例,常規情況下,火勢動態階段分為初始、發展、消亡。細化劃定火災蔓延時期又可分為初燃與猛烈,前者現場環境往往為建筑物內部溫度不高、煙霧輕,火勢出現、停留于局部角度。基于此種狀態下,建筑物整體結構較為穩定,尚無塌方、斷裂以及火勢回燃等風險,也是黃金內攻救援機會。反之,當火勢已衍生到猛烈時期,則不適宜采用內攻措施。可搭配應用消防設施,如水槍、滅火器等設備救助現場被困人員、輔助內部內攻救援。
(三)注重通信聯絡通暢
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作為消防團隊合作性的高風險任務,需各個消防員之間的緊密、默契配合協同完成。火場一線救援人員應與后方指揮、預備人員妥善協作,確保救援行動組織性、計劃性、系統化。因此,消防工作需通暢的通信聯絡予以有力支撐。在救援行動籌備工作時,應要求消防員將通信設備逐一正確佩戴,如對講機等。并對通信設備運行、信號暢通性反復檢查。此外,應對火場救援最不利情況周全、細化考量,對其進行正當排除,如磁場干擾、天氣災害、建筑阻擋等。且需在事故現場周邊妥當位置對通信設備加以備份,靈活運用這些設備就火情圖像等信息實時記錄、傳輸,為后方指揮隨即調整救援行動提供基礎憑據[3]。
(四)強化日常學習培訓
為高質防范滅火救援行動中的安全隱患、風險,消防隊伍應側重日常訓練、學習效果,加強整體重點理論學習與核心技術培訓。保障消防員可接收到前沿的消防救援工作思想的指導與消防設備的實踐使用教學,牢固樹立其消防安全思維意識及增強消防救援水平,可在火場滅火工作推進中從容應對各類安全威脅、困難,總體提升消防工作安全程度。對此,應高度關注救援工作總負責人的指揮水平。指戰員的專業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救援行動落實的綜合質量,是救援大局的統籌性工作。消防站內部應定期組織一線消防員、消防負責人、滅火救援領導等主體開展工作經驗共享、消防技術交流等學習活動,或邀請消防領域權威學者就當下主流消防安全理念、安全防護策略,緊急避險措施等主題舉辦專家講座。鼓勵消防員踴躍參與其中,繼而切實提高消防隊伍滅火救援、指揮部署能力,可在消防滅火行動中發揮當代消防隊伍的救援作用、力量。而就消防技術相關的培訓活動來講,消防站應將復雜性的結構建筑、地形地貌、地理環境的實戰演練設定為培訓主題,培養、鍛煉消防員自身心理素養、救援能力。將在火場救援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安全威脅通過現代化虛擬設備等科技實行模仿演練,增長消防員緊急避險、安全防范多樣有效性經驗,保證其可在切身參與救援行動直面安全風險威脅時正確做出防護反應。并在先進性消防救援手段、裝備、設置的學習、操作方面對消防員施以重點培訓,確保消防隊伍救援形式可與時俱進地升級、更新,提升救援行動任務完成時效性[4]。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受我市場經濟近年來的良好增收帶動,各地城市化建設總體進程明顯加快,促進高層、復雜建筑工程“遍地開花”。這些建筑在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居住、生活空間的同時,也間接增長了公共消防滅火救援難度。且滅火救援工作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等特征,在實際救援行動流程推進中,消防員需克服大量安全風險、威脅的挑戰,在保護自身絕對安全的核心前提下,高效完成滅火救援任務。對此,為加強消防工作整體安全性、實效性,消防隊伍應總體強化緊急避險、安全防范有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綜合水平,確保消防員可在火場救援中,科學、正確的將一切危險隱患逐一精準排除,實時、機動性地操作緊急避免動作,保障個體救援行動中的生命安全,跨越增強救援工作質量,為受困大眾提供有力、及時的消防救援。
參考文獻:
[1]高福.滅火救援行動中的緊急避險和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0,6(20):54-55.
[2]栗勇.消防員滅火救援行動中的緊急避險及安全防護[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98-99.
[3]艾金毅,劉晉軍,程建國,等.滅火救援教育訓練改革與創新研究[J].今日消防,2021,6(02):65-66.
[4]張立安,王慧飛,歐玨,等.消防員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及保障措施研究現狀與建議[J].環境與職業醫學,2021,38(02):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