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
摘要: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利用空間,適應城市的商業創新模式,越來越多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立起來。與此同時,由于大型城市綜合體的特殊性,給火災防控和火災撲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此,論文從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的主要特點入手,分析了其火災撲救的難點,以及對應的火災撲救作戰模式,為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型綜合體;火災撲救;作戰模式
城市綜合體以建筑群為基礎,融合了商務、零售、酒店、公寓、娛樂等功能于一體。而大型城市綜合體則是在上述范圍中進一步擴大,大型綜合體建筑的密集性和多樣性也給消防安全和火災救援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本文闡述了大型城市綜合體的特性,從多種建筑結構并存、人員密集、火災危險源多、排煙散熱效果差等特點分析火災救援的難點,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在火災初期、中期、后期有效的火災撲救作戰模式。
一、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的特點
(一)多種建筑結構并存
大型城市綜合體無論是在體量,還是在業態設計方面,都與普通商業建筑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其火災也存在特殊性。多種建筑結構并存的特點,使得發生火災時,建筑的整體結構穩定性下降明顯。主要是因為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結構類型多,如框架、剪力墻、鋼筋等,而各種結構的耐火性能不一,各種結構相互牽連下,從而極易發生局部坍塌。
(二)火災危險源多
由于大型城市綜合體包含的商業類型廣,經營的業務種類繁多,例如餐飲、酒店、商城等,火災誘發源(可燃商品、貨柜、廣告牌、倉庫等)也較其他建筑類型更多,因此更易發生火災。此外,大型城市綜合體由于空間有限,這些火災誘發源成倍積聚,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導致多種類型的火災特點在同一時間和空間顯現,呈相互疊加放大的發展態勢[1]。
(三)人員密集空間復雜
大型城市綜合體集餐飲、娛樂、公寓為一體,因此人員十分密度高、流動性大,再加上大部分場所集中于上部樓層,因此,當發生火災時,疏散逃生將變得十分困難。以二三線城市為例,其中面積在50000m2及以上的大型城市綜合體中,平均人流量可達到25萬人/天,高峰期時人員密度平均在5.5人/m2以上,一旦發生火災,踩踏擁擠事故的發生率將大大增加。
(四)排煙散熱效果差
由于大型城市綜合體內的建筑多為高層建筑,且均裝有空調等設施,因此建筑外窗較少,且相對封閉,導致室內排煙效果較差。排煙外窗少便無法達到自然排煙的目的,雖然大多數建筑安裝有機械防排煙系統,但由于前期設計缺陷以及后期的維護等問題,導致發生火災時,煙氣和熱量無法及時排出。
(五)易形成大空間立體燃燒
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占地面積大,一般采取集中式布局,為了避免形成大空間立體燃燒,會設置多個防火分區。然而由于大多數防火分區為防火卷簾分隔方式,火災發生時,只能手動啟動防火卷簾來攔截和控制火勢在局部區域,再加上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消防管理難度大,消防單位日常管理容易出現疏忽,因此,火災發生時,防火門等消防設施不可靠、形同虛設,火災迅速蔓延,最終形成大空間立體燃燒。
二、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難點分析
(一)獨特的平面布局和管道設置
不同于一般建筑,大型城市綜合體為了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間,同時體現建筑的特性,其建筑往往具有造型結構新、功能區域多等特點,內部多為中庭共享空間。此外,電梯井、疏散樓梯等以豎向貫通,極易造成“煙囪效應”,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將會迅速蔓延,人員疏散困難,從而加大了滅火和救援的難度。
(二)消防管理有待加強
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具有體量大、功能區域多等特點,且不同區域之間關聯性較強,因此,在進行消防設計時,難以避免地出現疏散距離過長、防火分區超限等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一般采取性能化設計,通過對火災進行模擬從而評估建筑的安全性。但從目前的實踐效果來看,并不理想,一是因為大型城市綜合體中部分建筑建設較早,重新設計困難較大;二是因為施工單位在消防管理上有待加強,導致在施工過程中破壞了原有火災模擬中的場景狀況,使得火災防控無法達到需求。
(三)偵察搜救難度大
由于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體量大,且業態場所多,底部商業部分縱深遠,導致消防隊伍在偵察搜救過程中難度較大。例如成都的某萬達廣場南北方向進深就達到了300m,再加上建筑內部情況復雜,不同場所之間各有分隔,道路曲折多變,在不熟悉道路的情況下,消防隊伍深入火災內部完成偵察搜救任務,不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需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這對消防隊伍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四)消防隊伍現場指揮困難
由于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體量大、人流量大,一旦發生火災,必須派出大量的消防人員投入滅火救援任務。在滅火救援過程中,無論是作戰時間還是物資裝備都遠超于一般火災,因此對消防隊伍的指揮系統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若在指揮過程中出現指揮不明晰、指揮環節冗余等問題,就會導致救援現場無法協同統一,甚至混亂的局面出現,這對整個滅火救援任務都是不利的。
(五)專業設施設備的缺乏
目前,一些消防隊伍并未配備針對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的專業設備,如高噴車、強臂破拆車、排煙車等[2]。現有的移動排煙車、排煙機等設備無法滿足大型城市綜合體的火災撲救需求,此外,大部分的消防隊伍的空氣呼吸器、安全繩等也滿足不了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縱深大的需求,火災發生時,現有的設施設備難以保障作戰行動安全。
三、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戰術
(一)作戰原則
消防隊伍在制定針對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戰術時,應遵循“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原則,同時把握好“五個第一時間”,在滅火過程中,要先控制火勢范圍,避免火勢進一步蔓延,再實施滅火措施。消防隊伍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要把握有利戰機,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人員傷亡。
(二)火災撲救戰術主要方法
根據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的特點,可分為火災初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制定火災撲救戰術:
1.火災初期階段。火災初期具有火災面積小、煙氣未擴散等特點,因此該階段消防隊伍應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火場方面,同時開展偵察搜救任務,堅持“固移結合、以固為主”的戰術方針,充分利用建筑內部已有的消防設施來完成滅火,例如啟動建筑內部的消火栓泵、噴淋泵等,同時利用消防車向其內部進行加壓補水。
2.火災中期階段。該階段火災蔓延速度較快,且溫度較高,固定消防設施的水流量已經無法滿足滅火需求,因此需要加入移動消防裝備。滅火時堅持“固移結合、固移并用”的戰術方針,逐片逐段控制消滅火災,充分利用建筑的消防性能建立一條安全可靠的“亞安全區”,為人員疏散提供臨時的安全場所。此外,要有效利用防火分區,可在其外圍設置水幕水帶,從而防止火勢突破防火分區。
3.火災后期階段。該階段為火災呈現全面燃燒之勢,火災溫度和煙氣都達到了最高值,室內的消防系統基本癱瘓,滅火救援難度極大。此時需充分利用移動消防設備逐層、逐片、逐區域控制滅火[3],利用高噴車、車載炮等設備從外部控制火勢,配合內攻力量消滅火災。
參考文獻:
[1]陳志昂.大型城市綜合體火災撲救技戰術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8,37(01):97-99.
[2]牛小強.大型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32(07):778-780.
[3]劉亮.大型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技戰術難題探析[J].今日消防,2019,4(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