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敏
摘要:當前,國內針對改善民生有兩項重要的政策,一則是精準扶貧,二則是農村低保制度。這兩項工作的開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環節,是農村脫貧主要的形式,雖然內容上略有不同,但是努力謀求的方向一致,即在于不斷優化、保障民生。新形勢下,使扶貧與低保并駕齊驅,幫助老百姓共同脫貧,積極探索兩種工作制度的有效銜接是個重要的研討課題。文章由此展開論述,分析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銜接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統籌使用扶貧政策,將扶貧與低保救助相銜接;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統籌跨部門資源管理,加強社會保險的協作關系等工作改進建議,以發揮好社會救助由被動向主動效益轉變的探索。
關鍵詞:扶貧;低保;社會救助
1? 前言
在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上,低保制度、精準扶貧是兩個重要的環節。現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要數量,還要看結果和數量,務必要執行更為嚴格的相關程序,規范標準化操作流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文下將對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有效銜接的措施建議,為徐州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指導思路和借鑒意義。
2? 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的有效銜接更具脫貧效果
精準扶貧制度以對分區的貧農家庭進行準確辨別、準確扶助、精心協管等為中心目標,且應用科學技藝。和從前的扶貧開發政策進行對比,精確扶貧比從前的寬泛扶貧更加有效且合理。在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的前提下,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對改善民生、提升社會經濟水平具有更好的效果,較單一的政策實施更加有利。
農村低保制度,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關鍵要確保貧困戶穩定生活下去,這是減弱脫貧致富工作的關鍵一環。精準扶貧政策,則將有目標地幫助有勞動謀生手段的人,通過雙手提升生活水平,拓寬生存空間。這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既幫助貧困個體過度依賴福利,又有利于另一項制度的有效實施,根本上體現出惠民政策與經濟效益提升的相輔相成。
在兩項措施的內容分析的細微方面觀察,兩種制度相輔相成可使二者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精準扶貧對象若要準確判斷,需要選擇一種方式,即“由上到下”,由村到戶一一查明確定,最終將目標落實到個人,而精確判斷的結論要公之于眾,再建立檔案以便更新管理。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篩選農村低保人員時又些人員騙保或者做順水人情的一些行為。并且,農村低保對象在需要幫扶的貧困戶中被篩選出去之后,另一制度就可以在剩余人員中再度選擇能夠工作的貧困人員開展脫貧致富的工作。通過這種措施,抑制一些人群原地等,伸手要和靠救濟這些懶惰成性的行為,保護優惠福利能夠有效利用。
3? 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銜接存在的問題
3.1? 部門協調機制缺失
現階段,扶貧、低保工作隸屬兩個不同部門,每個部門掌握的信息不同,這就造成難以集中優勢力量用于脫貧攻堅戰。
實際上,就國內現有體制,推動各部門的有效溝通是很難的。尤其缺乏統一領導,加上各部門潛在的矛盾、沖突,缺乏系統優勢,導致扶貧工作困難重重。
此外,有地區擔心脫貧后,就沒有了國家扶貧政策、資金,由此不愿意主動去參與扶貧工作。
總之,各地區、各部門間均以自身利益為重,而對扶貧缺乏共識,對戰局布局置之不理,導致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的銜接困難重重。
3.2? 幫扶對象識別困難
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以來,逐漸出現這三類群體:低保戶、扶貧戶、低保與扶貧結合戶。出現這樣的結果,與政策銜接不利,目標對象定位重復有關。而且,實際鑒定過程中,還出現關系保、漏保、錯保等情況,導致幫扶資源的嚴重浪費,扶貧政策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此外,如何鑒定老百姓收入來源,怎樣確定其是否為我們的幫扶對象,也是一個急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3.3? 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
精準扶貧有效銜接農村低保,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脫貧,較之前往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一方面用于當前工作機制人員的業務培養,另一方面用于處理兩種惠民政策對接存在的各種問題。比如:對接過程中,幫扶對象的安置費用,這塊投入極大的成本,同樣需融合到政策執行成本投入中去。
4? 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的對策
4.1? 統籌使用扶貧政策,將扶貧與低保救助相銜接
當前,精準扶貧與農村低保政策銜接,存在政策惠及面窄、綜合性幫扶力度低的問題,導致政策銜接出現制衡瓶頸。由此,探索多元綜合幫扶工作機制很有必要。
一方面,落實好有關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實施相關政策的要求,在脫貧攻堅戰中,逐步擴大精準扶貧對象的范圍,有必要將不包括建黨范圍內的貧困對象統一納入到扶貧惠民政策中去。
另一方面,加大綜合幫扶力度,多渠道推進扶貧與救助銜接。加大重度殘疾群體的生活補貼,協同落實好健康扶貧行動計劃。未建檔立卡的特困人群,酌情加大重大疾病醫療補助力度。推進特情救助管理,特困人員生活困難,醫療費用難以支付的,推由縣級民政部門調查認定,適當突破自付合規醫療費用范圍及年救助頂線標準。建卡立檔的特困人群,適當給予臨時救助,并酌情加大醫療、慈善等綜合幫扶力度,確保因病致貧家庭的生活、醫療等得到保障,根本上解決生活、醫療問題。
4.2? 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
真正實現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的有效銜接,很關鍵的一點是注意準確識別貧困人口。國內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體量大,致貧的原因更是多種多樣。細究貧困信息落實到每一戶,需要付出極大的工作量。在此:
其一,保證足夠的經費支出,確保能嚴格國家頒發的貧困驗證方式識別,最大程度上的滿足工作需要。切實將貧困信息具體到每一戶,同時建立檔案,登記上網,以便后期查驗。
其二,完善數據對比機制。加強與扶貧部門的合作,形成市、縣兩級每年定期數據對比的常態管理機制。縣級民政部門協同扶貧辦,定期走訪未脫貧建檔立卡人信息,核實需要政策性兜底保障的貧困人口數量,根據扶貧相關要求將符合規定的納入到保障范圍。全面掌握精準脫貧中綜合幫扶的具體情況,提高社會救助的針對性、時效性。
其三,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定期復查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不符合條件的及時退卡,符合條件的建卡立檔。
其四,組織農村低保專項整治。嚴厲查處扶貧中腐敗作風問題,根據低保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打擊有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處理好關系保、漏保、錯保,糾正責任不落實、保障工作不到位等問題。
4.3? 統籌跨部門資源管理,加強社會保險的協作關系
實現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的有效銜接,應將作為一項整體規劃工作來抓,做好不同部門間的協調,注意打破部門的壁壘制衡,實現不同部門間的資源整合,以為區域間低保與扶貧的銜接創造條件。
在此過程中,第一,加強不同部門的協調、溝通,暢通信息流通機制。第二,簡化建存檔管理,解決數據庫相互獨立的問題。第三,利用好部門間資源,使現有資源價值最大化。不僅有利于提升扶貧效益,而且有利于控制銜接成本,提高精準扶貧的科學性。第四,注意調動社會各資源。精準扶貧工作,光靠政府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調動社會各方的資源,實現市場與社會的全面融合。尤其在低保與精準扶貧的融合中,可嘗試社會保險協作關系并逐步強化養老醫療保險,以降低扶貧損失。
4? 結語
當代社會改革發展大潮下,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實現社會救助由被動到主動質的飛躍,政府做到的是,在“供給”后再度“調整”,將制度相互結合發展時,由精準扶貧和追蹤貧困狀況兩方面進行改善,實現精準扶貧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的有效銜接機制,探索社會救助由被動向主動效益的有效轉變。
參考文獻
[1] 謝玉梅,徐瑋,程恩江,等.精準扶貧與目標群小額信貸:基于協同創新視角的個案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6(9):67-68.
[2] 高翔,李靜雅,畢藝葦.精準扶貧理念下農村低保對象的認定研究——以山東省某縣為例[J].經濟問題,2016(5):89-90.
[3] 趙曉峰,邢成舉.農民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1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