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梅
摘要:滇黃精是百合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為我國傳統中藥材,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強筋骨、改善風濕疼痛等作用。近年來,市場需求不斷增大,野生資源卻不斷萎縮,相對需求量急劇上升,為合理壯大云南地區滇黃精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本文通過查閱黃精栽培的文獻,并結合當地實際,闡述黃精在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為促進滇黃精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滇黃精;云南地區;栽培技術
滇黃精主要分布于以云南為中心的西南地區,以塊大、色黃、潤澤、斷面透明的品質著稱[1]。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紫金鄉近年來非常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在鄉內建設了1個黃精種植基地,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當地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滇黃精的生長,并且發展滇黃精產業能夠切實助力脫貧攻堅、振興鄉村,增加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務工增收和周邊群眾種植滇黃精增收。對此,需要不斷研究探索在紫金鄉栽培滇黃精的技術,不斷提高滇黃精的產量與質量,增加農民收入。
1? 做好地塊選擇
海拔1400~2100m的亞熱帶地區可適合種植大范圍的滇黃精[4],該類藥材在種植地區的選擇中有著較高的標準,需選擇濕度較高的地區,并且具有良好的蔭蔽作用,確保土壤呈現疏松的效果,其中以砂壤土為主。種植人員在對滇黃精播種前期,需對土壤進行深翻,同時,施加大約2000kg的肥料,以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可為中藥材的種植提供充分的營養,肥料施加完成后,需將土地整平,保留120cm的畦寬。滇黃精的生長期需要一定光照,為滿足黃精生長所需的蔭蔽條件,可在畦埂上種植白云豆或玉米,也可以在松樹林、核桃林下種植,它比加蓋遮陽網的裸地黃精生長好[2],要防太陽直射,但也要保證有部分散光照射。
2? 做好繁殖工作
黃精在繁殖中有多種方式,其中利用根莖繁殖的方式最為適宜,在該種植方式下,其種植時間應當在三月份左右,可提高其存活率。同時,在根莖選擇中,種植人員也需加以注意,應當選擇質量較好并且未遭受病蟲害的根莖,并裁剪成數段,將其晾干。在種植過程中,使其行距保持在23cm左右,植株的間距保持在13cm左右,深度大約在5cm,栽種完成后,為其添加適量的水,可確保黃精的良好生長。秋季種植比春季種植黃精發芽早,葉子展開早,新生根狀莖膨脹快,萌發率高,生長末期黃精總多糖的含量也較高。黃精的最佳播種期是11月中旬,于秋末種植時,應在上凍后蓋些圈肥和草以保暖。冬季地膜覆蓋可以使黃精萌發提前10d左右,但到生長后期由于地下根狀莖的腐爛嚴重,存苗率比裸地低30%左右[2]。
3? 完善田間清理工作
種植人員需定期對黃精的田間進行全面的除草,使其保持整潔。并在種植期間,需經常為其培土,增加其營養成分。與此同時,在氣候較為干旱的地區,種植人員需根據黃精實際生長情況,為其補充適量的水分。并及時追肥,其中包括50kg的餅肥、1500kg的土雜肥等,將各類肥料進行充分的攪拌,并將其均勻撒入田間,可增加黃精的營養物質。
4? 加強病蟲害防治
黃精的主要病害有葉斑病、黑斑病、菌核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軟腐病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葉斑病、黑斑病、炭疽病[4]。葉斑病4~5月開始發病,防治方法:前茬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將枯枝病殘體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原,加強田間管理,適時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平衡水肥,發病前和發病初期噴酌量波爾多液加新高脂膜,每7~10d/次,連噴3~4次;同時,在春秋季節,極易引發黑斑病,造成葉片的破壞,為此,種植人員應當定期清理田園,并一周噴灑一次波爾多液,可有效起到防治的作用。此外,還經常容易發生蟲害,如蠐螬(金龜子的幼蟲)、地老虎、二斑葉瞞、斑腿蝗、蛞蝓、稻株緣蜷[5],其中蠐螬造成的破壞最大,容易促使黃精出現斷苗的現象。因此,種植人員應當應用敵百蟲對其進行澆灌,以達到防治的效果。
5? 強化采集與加工
收獲的時期通常在春秋季節,可保證黃精的質量較優,在對其挖取過程中,應當去除其根須,充分清洗,并將其蒸熟或煮沸后晾干。
6? 結語
滇黃精的種植過程可有效阻止群眾采挖野生藥材和對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緩解資源壓力,特別黃精作為附加值很高的非林產品,通過林下種植滇黃精能加快林區非林產業發展,促進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的退耕還林項目建設,緩解農民對林木的過度依賴而造成的林區生態環境破壞,發展滇黃精種植既能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立足紫金鄉的氣候條件,將不斷探索適宜紫金鄉黃精產業發展的優質種源和栽培技術,加快栽培品種的選育、優質種苗的培育,研究并優化加工工藝[3],不斷壯大紫金鄉中藥材產業,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以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柳威,林懋怡,劉晉杰,等.滇黃精研究進展及黃精研究現狀[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23(14):226-234.
[2] 王東輝.黃精的田間規范化栽培技術優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3] 蘇文田,劉躍鈞,蔣燕鋒,等.黃精產業發展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的建議[J].中國中藥雜志,2018(13):2831-2835.
[4] 姚馨,張金渝,萬清清,等.滇黃精的潛在分布與氣候適宜性分析[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8,26(5):5-14.
[5] 王橋美,楊瑞娟,嚴亮,等.滇黃精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綜述[J].農村實用技術,2017,12(1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