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發
摘要:大姜已成為山東濰坊市發展外匯農業的主導作物。本文結合優質生姜栽培經驗,以高產高效為目標,探索總結了一套適合出口生姜的栽培技術,希望能為生姜的栽培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出口;高產;栽培技術
1? 選地
大姜根系發育不充分,不能深入土壤中分布,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很差。因此,大姜栽培,必須選擇松散透氣,水肥保持能力強、活性土層深、有機質含量豐富、排灌良好、pH值應為中性或微酸性(pH5~7)的砂質壤土或中壤土,并且能夠輪作三至四年。選址后,應建一個棚子,大拱的高度適宜在1.6~1.8m之間,寬度7m左右,長度根據地塊的長度確定,但應確保大拱的長度大于50m。
2? 整地施肥
秋季將土壤深翻25~30cm,開春土壤解凍后,將土壤耙1~2次,使地面細膩均勻。播種前做好犁溝和壟溝,一般東西方向,溝間距60 cm,溝寬25 cm左右,溝深10~12 cm。均勻施肥,一般用完全腐熟的糞便100kg/667m2,25kg/667m2過磷酸鈣植物灰燼,使污物混合均勻,然后姜溝平整即可播種。
3? 選芽催芽
3.1? 切下大姜,選擇花蕾
應根據大姜的出芽情況和姜塊大小,將相對較大的生姜塊分成小塊,并選擇較強的嫩枝進行培養,只留一個芽,剩下的花蕾都應該清洗干凈。若生姜沒有一個強大的芽,可留下兩個芽。清潔生姜芽出現的黑眼圈,并將木屑涂抹在生姜被去除的區域。
3.2? 澆水
大姜幼苗的周期相對較長,在播種前兩天適當灌溉底水,但要注意底水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生姜幼苗的出苗,不利于田間作業的發展。
3.3? 大姜種子加速發芽
大姜在陽光下生長2d后,應轉移到室內儲藏,儲藏高度控制在80 cm以內,并覆蓋秸稈窗簾,以促進營養物質的分解,加速生姜種子的萌發。應特別注意大姜種子萌發的溫度應控制在23℃左右。
4? 播種
山東濰坊大姜的最佳播期應為4月上旬。用除草劑去除雜草。澆水后選擇一個晴好的天氣播種,播種時,生姜應按一定順序放置在種植溝中,芽稍向南傾斜,以保證芽有充足的光照時間,以后的收獲也方便。棚內生姜的播種密度應控制在70500~75000株/hm2,株距應在25 cm左右,行距應在65~70 cm左右。生物肥料有益菌類活性強、含量高,殺蟲劑涂在溝渠的底部。播種時,將姜芽垂直或水平放置,用3~4cm的土壤覆蓋,并噴灑生姜專用除草。
5? 遮蔭
大姜不耐高溫和強光,陰涼狀態下生長良好。
花蕾出土后,在床面搭一個棚子,先用2~3cm粗的竹竿或棍子插在床面兩側,然后在其上綁上17~20m的交叉塊小竹竿,其上覆蓋稻草,用繩子固定,鋪草不要太細或太密。采用透光率為40%的遮陽網。提前打好木樁(或水泥樁)高度一般不低于1.5m,種植生姜后,將遮陽網固定在樁上。播種生姜后,在生姜溝表面覆蓋一層3~5 cm厚的小麥秸稈或其他秸稈。露地栽培的大姜播種后溝渠兩側的山脊上拉一層雙層黑色覆蓋物。如果用透明薄膜覆蓋生姜,則在生姜幼苗出現前,將黑色薄膜覆蓋在原來的透明薄膜上,具有更好的降溫保濕效果。
6? 田間管理
6.1? 前期管理
大姜在出苗初期,要特別注意土壤的干燥濕度,嚴禁大水漫灌。加強病蟲害防治,定期進行田間除草。田間除草時應注意深度。6月份時,結合大姜生長實際涂抹噴灑尿素,增施用NPK多元素復合肥。生姜長出2根枝后,首次開始培土。嚴禁在接地過程中壓姜苗,接地高度應控制在10 cm以內。
6.2? 中后期管理
灌溉時間太早,土壤就容易固化,導致生姜幼苗出苗不均勻。若灌溉時間太晚,缺水容易導致姜芽干枯。幼苗澆水不宜過頻,可采取塑料薄膜立柱澆水。夏季姜溝澆水,主要是在早上和傍晚澆水,雨后立即排水。初秋生姜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澆水的次數和頻率適當增加,可每周一次,確保土壤始終處于潮濕狀態。可在收獲前3天最后一次澆水。
7? 主要病蟲害防治
7.1? 姜瘟病
姜瘟病一般發生在6~9月,7~8月是發病高峰期,姜瘟病細菌主要來自田間土壤、病菌生姜。細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田間病原體主要依靠水流傳播,地下害蟲也可傳播疾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防治難度較大。生姜帶病是姜瘟病長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26~31℃溫度范圍內最適宜發病,20℃以下或35℃以上的溫度對該病的發展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高濕易引起病害流行。
一是農業防治。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豆類、百合科蔥屬植物輪作為最佳,也有卷心菜、玉米、甘薯、小麥輪作。嚴格選擇擇無病毒、抗性性強的生姜品種。選擇排水效果好的地塊。夏天用井水灌溉比較好。避免漫灌、浸灌。不要使用來自病株或殘留物的堆肥。病株及時清除銷毀。二是化學防治。可采用72%硫酸霉素3000~4000倍,或農用抗生素鏈霉素,或90%乙酯鋁可濕性粉劑殺菌消毒。
7.2? 玉米螟
可用80%敵敵畏稀釋1000~2000倍,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8? 大姜采收、留種與貯藏
大姜收獲的標準是有15個側芽。收獲之前,需要添加一定量的尿素。應特別注意姜黃的采收,以確保大姜的莖不受最大程度的損害,減少大姜的失水,提高大姜的新鮮度。在生姜收獲半個月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農藥。準備留種的生姜最好在生長過程中增加鉀肥用量,減少氮肥用量,保證姜片不存在任何病蟲害,干燥后儲存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
仔細選擇大姜,選擇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采用坑埋法、泥沙埋藏、防空洞內的儲存。
參考文獻
[1] 曹明玉.萊蕪大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17(4):15-16.
[2] 凌寶貴,劉火焱.出口大姜高產高效栽培[J].農業知識,1999(3):17-18.
[3] 有機土栽培對生姜生長及產量品質的影響[D].山東農業大學,2009.
[4] 王明波.冬暖式大棚香椿-大姜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