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亞蓓
摘要:蠶種催青是養蠶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蠶種可以在預期內整齊發育孵化,保證孵化效率,減少蠶種飼養批次,有效增強蟻體健康,從而提高產檢產量和質量。本文主要探討蠶種催青的前期準備工作,蠶種催青的環境條件控制,以及蠶種催青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蠶種;催青;環境條件;技術措施
蠶種催青,又稱蠶種暖種,主要是將已經活化的產卵保護在溫度,濕度、光線和空氣適宜的環境中,確保蠶卵胚子在整個孵化過程中會按照標準要求健康統一發育,一般而言,蠶卵的顏色會在蠶卵孵化的前一天變成青色,故而稱這一過程為蠶種催青。蠶種催青是養蠶生產過程的最為關鍵的環節,且技術含量較高,對蠶繭的產量和品種都有直接影響。
1? 前期準備工作
1.1? 設備檢查與清理消毒
首先,在蠶種出庫前半個月左右,需要對蠶種催青室內外的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清掃與消毒,將蠶種催青室溫度升至24℃后使用消散或甲醛熏煙一天消毒,保證蠶種催青環境無菌;其次,全面徹底整理、清潔、消毒催青室內的各種催青儀器設備和工具;最后,嚴格檢查修理催青室內使用的燈具、加熱設備和換氣儀器等,確保其使用正常,進而保證蠶種催青工作的有效開展。
1.2? 安排人員,明確責任
首先,蠶種催青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在開展蠶種催青工作前需要選擇具有較強責任心和較高催青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蠶種催青工作,可以準確熟練的掌握蠶種催青的各個環節,保證產種催青工作順利;其次,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和規章制度,公示蠶種催青技術規范標準,保證催青工作順利開展。
1.3? 把握時機
蠶種催青時間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桑葉的長勢予以確定,不可過早過過晚。過早,桑葉不夠成熟,營養成分不足,影響產種的生長發育,并且也會使桑樹的產量和桑葉的品質降低;過晚,桑葉過于成熟,影響產種生長速度和養蠶產量。一般而言,蠶種催青時間多選擇在早桑葉長出4~6片葉,晚桑葉長出3~4片葉時進行。
2? 蠶種催青的環境條件控制
2.1? 溫度控制
溫度是蠶種催青過程中最為影響蠶卵發育的因素,對蠶卵孵化的統一性,整個催青過程所需時間的長短、蟻體強弱、化性變化和蠶繭的品質等方面都具有直接的影響。通常而言,在春期蠶出庫前,需將環境溫度持續2d控制在15℃,確保胚子進入丙2期進入催青,保證胚子發育整齊。在丙2期到戊2期,溫度控制在22℃,在戊3期到己5期,溫度控制在25.5℃,確保配置發育整齊度,胚子進入戊3期后,環境溫度須高于25℃。
2.2? 濕度控制
濕度對蠶卵孵化和蠶種的強健都具有重大影響,因此,需要有效控制催青室的溫度,尤其是催青后期需將催青室溫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當胚子進入戊3期前,其環境濕度可控制在75%,戊3期后,環境濕度控制在80%~85%。合理控制催青室的濕度,可以保證產卵發育的整齊度。
2.3? 光線控制
催青室的光線會影響蠶卵孵化的整齊度和蠶卵的發育速度,蠶種胚子進入點青期之前,光線越明,胚子發育越快,點青期后則相反。蠶卵孵化后期,黑暗將抑制蠶卵孵化。因此,在點青期可以利用遮光黑暗進行保護,收蟻當天清晨感光,提高蠶卵整齊孵化。除此之外,要對催青室進行通風換氣,降低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避免影響產卵的發育速度和孵化的整齊度,通風換氣時間需要根據室內外溫度情況而定。
3? 蠶種催青技術管理
蠶種催青上主要有三個關鍵胚子,丙2、戊3和己4。下面主要對蠶種催青的關鍵胚子技術管理展開討論。
3.1? 起點胚子調節
丙2是蠶種催青過程中的加熱起點胚子,其整齊度會對后期胚子的發育產生直接影響。當催青環境溫度高于20℃時,丙2胚子會快速發育,一旦環境溫度低于15℃,丙2胚子的發育速度逐漸減小。當蠶種處于丙2胚子之前的階段,其發育速度與丙2胚子相反。如果蠶種進入丙2期之前不能整齊發育,那么需要控制溫度,確保大部分蠶種進入丙2胚子階段后,再將催青環節溫度調節至20℃左右,濕度調節至75%左右,這樣更有利于后期胚子的發育。
3.2? 戊3胚子掌握
戊3胚子是蠶種催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蠶種催青中的高溫感光點,也是催青中化性轉變的臨界胚子,可以根據戊3胚子的發育情況來初步判斷發種日期。與此同時,當蠶種胚子進入戊2期后,要在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4點進行兩次解剖,更準確的判斷胚子進入戊3期的時間,并且根據蠶種催青標準,合理控制催青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確保每日感光時間滿足18h。如果在解剖過程中發現戊3發育缺乏整齊度,則需要將催青環境溫度調節至25℃,促進催青,保證胚子發育的整齊度,
3.3? 己4胚子觀察
己4胚子既是蠶種催青的黑暗保護點胚子,又是點青期胚子,可以根據其發育情況來確定蠶種發種時間。蠶種催青過程中的環境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通過5d的時間可見點齊,點齊后進入己4期,此時可以通過暗黑保護使發育速度不同的胚子盡量實現統一性發育。蠶種催青進入己4期后,每天可進行次解剖。也許同時適當調節催青環境的感光度,從而有效控制胚子的孵化情況,保證每日孵化率。通常而言,蠶種見點后,需要控制好出催青環境的溫度和濕度。
3.4? 發種準備和補催青
在蠶種分發到蠶農手中的過程中涉及多項工作,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而且轉青蠶種中對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差,因此,在發種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在發送種前一天,根據蠶種的品種和批次,對相應的催青環境進行適當的降溫,并按照各地對蠶種的需求,品種和批次進行分箱,確保蠶種可以迅速安全的運輸是蠶農手中。另外,當蠶種發放到蠶農手中后,需要在符合標準要求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中進行補催青,確保蠶種孵化的統一性,從而有效保障蠶種后期的整體生產進度,保證蠶繭品質,增加蠶農收入。
參考文獻
[1] 覃獻菊,歐國勛.淺談蠶種催青的技術措施及體會[J].農家參謀,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