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秋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種植量一直都穩居在世界前列,但是在種植玉米時,會出現缺水、肥料浪費等問題,在進行玉米種植時,需要把握好玉米產量和水肥之間的關系,將農業肥料在玉米種植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本文聯系實際,簡單分析了玉米技術中水肥的應用創新。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水肥應用
1? 前言
玉米是糧食作物的一種,對人們的生活和發展甚至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有著重要意義,玉米水肥的施加對玉米的生長狀況和產量有著較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玉米生產中水肥施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條件下水肥情況對玉米的影響,希望能夠更好的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2? 玉米栽培中水肥應用創新的重要性分析
水肥主要是指腐熟的人糞尿和水混合制成的肥料,站在灌溉的角度上來看,水肥就是水肥一體化,利用灌溉系統施肥,作物在汲取水分時,還能夠充分的吸收營養,在壓力的作用之下,提前配置的肥料溶液輸送到管道中,利用灌水器將肥料噴灑在作物上或者其根系上。從廣義的層面上來看,肥料溶解之后,澆施和管道施用的方式進行肥料的灌溉。玉米高效利用水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妥善的處理好玉米高產和水肥之間的聯系,減少農業資源的浪費,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
3? 水肥處理下玉米的生物學特征
分根區交替灌溉是玉米生理節水中的重要部分,不同水肥條件下,分根區交替灌溉對玉米根系生長和玉米產量起到了較大的影響。試驗包括兩部分,同時要進行,第一部分包括灌溉方式、不同時期的灌水水平以及氮肥和磷肥的施加等,灌溉方式包括分根區交替和常規灌溉,不同時期的灌水水平包括播后的25~45d,輕度虧水以及重度虧水,施加氮肥和磷肥分成低肥和高肥;第二部分分成灌溉方式、水平和有機無機N比例三個因素,灌溉方式和第一部分試驗,灌溉水平包括正常和輕度虧水,有機無機N分包括無機N、75%無機N和25%有機N。
3.1? 不同水肥處理下玉米根系的變化
調查研究顯示,對玉米開展分根區澆灌能夠提升玉米根系的養分含量,但是不利于玉米吸收氮肥、磷肥和鉀肥,對玉米做好虧水處理,玉米植株的的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含量能夠提升,但是總吸收量很難提升,玉米植株對氮的總吸收量在高灌水量時要高于低灌水量。
3.2? 不同水肥處理下玉米水分生產率的影響
玉米使用不同的灌水水平和方式進行20d的處理,然后在播種之后的45d,灌溉方式和水平會極大的影響玉米的耗水量,玉米耗水量會伴隨著虧水程度的提升而減少,但是不同灌水水平間玉米的水分利用率比較低,在完成播種之后的兩個月時間里,灌溉水平和方式會對玉米的耗水量產生較大影響,相對而言,施肥水平不會對玉米的耗水量產生較大的影響。
3.3? 不同水肥處理下玉米產量和構成
采取不同的水肥方式,可以看到播種之后的45d里,灌水水平會極大的影響玉米總干物質質量,玉米總干物質的質量會伴隨著虧水程度的提升明顯降低。播種之后的兩個月,灌水方式和水平對總干物質的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施肥水平對總干物質的質量影響并不突出,這意味著玉米長時間的輕度虧水或者是玉米前期中度虧水處理之后再恢復正常的灌水對玉米總干物質的累積都是極為不利的。
4? 玉米中水肥的應用創新研究
4.1? 構建模型對水肥交互作用進行研究
對玉米生產動態產量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對玉米在缺水條件下灌溉方式的選擇也具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在研究分析玉米產量模型的過程中,可以形成Morgan模型,這一模型的適用性比較強,調查研究顯示,玉米干物質產量和最終的產量之間的線性關系比較良好,同時還能夠顯示出玉米生長和水肥交互作用之間的聯系,玉米生長的連續動態特性能夠模擬出來,要求解的參數比較少,另外,Morgan模型為基礎的修正模型在對玉米生長函數進行研究這塊也取得了突出效果,對此,在建立Morgan模型這塊對研究玉米水肥交互作用具有著突出效果。
4.2? 時間序列神經網絡模型
多維時間序列動態神經網絡模型的建立主要是對玉米產量動態的研究方式進行預測,研究影響產量的因素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神經網絡主要是利用網絡中神經元之間的作用實現網絡的信息處理能力,充分分析影響因素的動態樣本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和修正Morgan模型相比,具有更強的適用性,最終的調查結果為農業生產決策奠定了堅實基礎,包括管理水平、土壤溫度和濕度等都會對玉米作物的最終產量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所以,在實驗時,需要不斷的實驗,提升實驗精度確保最終結果的準確性。
4.3? 對水肥管理模式加以優化
玉米生長時,水肥的施加會對玉米的產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了能夠提升玉米作物的最終產量,對水肥管理模式的優化顯得極為重要。為了能夠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其專業水平,對水肥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將責任落實到位,采取優質的水肥管理模式提升水肥的利用率。
5? 結語
玉米的種植量比較高,其產量和質量對農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加強水肥的應用分析顯得極為重要,在推動農業的發展這塊具有著重要意義。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還需要注意養分的補充,要及時的解決缺水問題,對肥料的問題加以改善,在提升利用率的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的提升產量。
參考文獻
[1] 張靜,周曉鵬.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創新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9):127-128.
[2] 李少昆,趙久然,董樹亭,等.中國玉米栽培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農業科學,2017,50(11):1941-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