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兵
摘要:生豬養殖是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同時,隨著我國養殖業的產業革命,大規模的養殖場不斷的增加,生豬養殖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豬的多種疾病是影響養殖收益的主要因素。通過科學的防治策略,可以改善大面積疫情爆發給農戶帶來的經濟損失,也可以提高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科學性。
關鍵詞:豬藍耳病;生豬養殖;規模化養殖場
0? 引言
豬藍耳病是生豬養殖過程當中爆發率最為高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是豬的呼吸系統與繁殖系統出現一系列的病癥,發病可分急性和慢性,還有一些生豬會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出現隱性的一些傳染病。大部分患病生豬會在耳朵部位出現藍紫色,因此該疾病被冠名,這種疾病很大程度上影響養殖戶的收益。
1? 豬藍耳病的發病特征與類型
豬藍耳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從春季到冬季都有可能大面積爆發,這種疾病多見于妊娠母豬或新生仔豬,少見于公豬。一個規模化養殖場內,一旦有生豬出現,藍耳病的感染癥狀則會迅速的蔓延開來,傳染概率超過80%,且部分豬的種類和年齡。目前這種疾病的死亡率處于40%~80%之間,最終的控制效果取決于發病的早晚以及傳染控制的實際效果。
從目前獲得到的相關調查結果來看,豬藍耳病主要分為慢性、急性和隱性。急性豬藍耳病是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藍耳病類型,它主要是在短時間內蔓延開來,患病生豬的體溫通常會超過40℃,妊娠母豬發生早產、流產或死胎概率為70%,剛斷奶的仔豬如果患有急性豬藍耳病,死亡率超過80%,對于所有的生豬都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慢性豬藍耳病的潛伏期較長,且對豬的呼吸系統和繁殖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隱性豬藍耳病并沒有明顯的癥狀表現,患病生豬的體溫未見明顯升高,但是經過系統性檢查,可見生豬存在明顯的肺部感染現象,且在細菌和病毒的持續感染狀態之下,患病生豬的抵抗力降低,最終導致生豬的死亡。生豬養殖戶的獸醫對該種疾病的識別率比較低,應根據不同的類型疾病開展對應性的治療。
2? 豬藍耳病的綜合防治策略
2.1? 豬種選擇與控制
選擇高質量的種豬可以提高整個生豬養殖場的抗病能力,如果在種豬選擇時沒有科學地進行配比,那么就會加大豬藍耳病的發病概率。首先,在選擇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的從單一、高質量的生豬繁育場進行仔豬的購買和母豬的購買,避免同時從多個生豬養殖場購買豬仔。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從多個生豬養殖場購買種豬、豬仔或母豬要做好消毒處理,以避免這些不同來源的生豬攜帶著大量的細菌和病毒進入到生豬養殖場之內。其次,在選擇購買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的與當地的防疫站進行聯系,獲得當地獸醫專家的幫助,從而判斷不同生豬養殖場仔豬和母豬的生長情況,并通過相關的病毒和細菌的檢測,進口能及早地發現這些仔豬或母豬攜帶的豬藍耳病病毒。通過前期檢疫檢驗的方式,從而去除這些仔豬或母豬身上攜帶的藍耳病病毒,做好后期的疫苗注射,避免這些病毒和細菌大量的進入到生豬養殖場,影響整個生豬養殖場的衛生防疫控制效果。
2.2? 生產環境控制
為了防止生豬藍耳病的發展,要確保生豬的健康生長,通過環境控制的方法,盡可能控制疾病的蔓延:首先,在環境的創設上,要根據生豬養殖的環境進行科學、系統的建設,如果環境整體比較雜亂、臟臭,那么生豬藍耳病的發病概率也會顯著的增加,一旦有患病生豬,那么細菌蔓延的概率將會大大提升。在日常的環境清潔時,要對生豬的尿液、唾液進行全方面的清理,從而改善生豬生長的環境,提高整個環境的清潔性。其次,在日常環境管理的過程當中,要做好定期的消毒,不僅包含對環境的消毒,也包含對喂養人員的消毒,常規狀態之下應一周消毒2~3次,在一些疾病高發的時間段內還要大規模的進行頻繁消毒。在消毒液的選擇上也盡可能的避免使用單一的消毒液,一般要兩種消毒液交叉使用,避免細菌或者是病毒出現耐藥性。最后,對于一些豬藍耳病集中爆發的宿舍,應采取全面消毒殺菌的方法來控制這種疾病的傳播,尤其是對于生豬的糞便進行集中化的處理,例如選擇堆肥發酵技術、沼氣處理技術或者是現代無害化技術,減少生豬的唾液和尿液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
2.3? 高質量飼料選擇
一方面,在飼料的選擇上要盡可能科學的配比,保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提高生豬飼料配比的科學性,更有利于提高生豬的免疫能力,從而對抗藍耳病的發病。另一方面,還要做好飼料的通風保管工作,避免飼料長期處于高濕、封閉的環境內出現發霉現象,對于過期的飼料進行及時的篩除,避免生豬時用到這些不符合質量的飼料而增加患豬藍耳病的幾率。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要科學地處理病豬和死豬,對其進行無害化的填埋處理、殺菌消毒處理、焚燒處理等等,從而提升整個生豬養殖的科學水平。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生豬養殖過程當中,應科學地選擇生豬的品種,加大對于豬藍耳病的綜合防治力度,創建良好的環境,以提高生豬養殖的規范,科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建虹.豬藍耳病混合大腸桿菌感染的診斷[J].北方牧業,2020(21):28.
[2] 康樂,吳星亮,王銳,等.如何高效監控豬場內豬藍耳病的傳播/循環狀態?[J].豬業科學,2020,37(10):26-27.
[3] 王景成,王洪峰,鄭海龍,等.一例豬高致病性藍耳病和豬圓環2型病毒病混合感染成功防控的經驗分享[J].豬業科學,2020,37(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