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瑤 方曉波
【摘? 要】煤炭企業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綠色轉型是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論文以河南省的煤炭上市企業2010-2019年的相關數據為例,運用Stata14.0統計軟件,實證分析了環保設備投入、綠色技術投入對煤炭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表明:煤炭企業環保設備投入對經營績效有明顯促進作用;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也有明顯促進作用。此外,論文還提出了優化環保結構、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重視綠色創新和完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等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Abstract】Coal enterprises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resources and discharge large amounts of pollutants, so green 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for thei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king the relevant data of listed coal enterprises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9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Stata 14.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green technology investment o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coal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ves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investment in gree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Otherwis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al enterprises, such as optimiz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ucture, increasing R&D investment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green innovation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關鍵詞】煤炭企業;綠色轉型;經營績效
【Keywords】coal enterprises; green transformation; business performance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9-0142-04
1 引言
中國政府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占河南省工業增加值12.5%的煤炭行業實施綠色化轉型戰略,對于河南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按期實現碳達峰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從中國知網、SpiScholar學術資源在線等中外數據庫中可以查閱到的文獻來看,以煤炭行業綠色轉型為研究對象的成果尚不多見。因此本文的研究問題,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本文以河南省煤炭上市企業2010-2019年的相關數據為例,運用Stata14.0統計軟件,實證分析環保設備投入、綠色技術投入對煤炭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探討煤炭企業綠色轉型的路徑,同時為我國煤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2 文獻回顧
2.1 環保設備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
支持企業環保設備投入與經營績效負相關的觀點:Erdiaw-Kwasie等(2016)認為,企業環保設備投入的增加會提高企業經營成本、減少企業利潤等[1]。王鵬和張婕(2016)以2009-2013年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回歸檢驗方法得出,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2]。持相反觀點的Siegel(2010)認為,企業承擔環境責任的行為能夠加強綠色技術的應用,強化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使用,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3]。楊霞等(2017)以我國農業上市企業為樣本,分析得出:所選取的上市企業環保投入對企業經營方面有顯著的正向影響[4]。
2.2 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
企業綠色技術投入對經營績效大多為正向影響:Ki-HoonLee和ByungMin(2015)用10年的制造業企業面板數據為樣本,分析得出:綠色技術投入能帶來績效的提升,幫助企業提高市場價值[5]。姚西龍等(2015)使用了全國各省市的企業綠色轉型程度數據,表明了企業增加綠色技術研發投入的轉型行為,更能有效提高其經營績效指標[6]。車亮亮等(2016)選取典型煤炭上市企業作為案例進行詳細剖析。結果顯示,該企業實施的措施中綠色技術投入能顯著提升企業生產能力[7]。
3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主要包含4個方面:案例樣本與數據來源、變量設置與測量、研究假設以及評價模型的構建。
3.1 案例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河南省2010-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作為樣本,選取的案例企業分別為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神火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選取環保設備投入和綠色技術創新數據來源于企業定期報告及環境報告,運用Excel進行手工整理;其他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和國泰安數據庫。文中相關數據采用Stata 14.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檢驗。
3.2 變量設置與測量
本文的變量在確保數據的科學性和可獲得性、指標選取的綜合性和客觀性的前提下,分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3個部分。詳細的變量介紹如下。
3.2.1 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主要是測度企業經營績效。大多數文獻關于企業經營績效的衡量主要分為2種:一是財務指標,如資產凈利潤率、銷售凈利潤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等;二是非財務指標,營運指標如人均銷售收入、能源節能減排效率和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等。本文主要選取營運指標下的人均銷售收入來得出綠色投入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計算公式為:PCI=總銷售收入/總職工人數。
3.2.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包括企業環保設備投入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現有文獻對于環保投資額的衡量主要來源于環境報告中列出的企業與環保投入相關支出明確的數據的總和數(李虹等,2016)[8]。另外一種主要取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主要包括“在建工程”“管理費用”等相關科目的明細額(胡珺等,2017)[9]。本文選取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相關明細科目的數據作為環保投資額。以企業環保投入總額占年末總資產比例作為企業環保設備投入變量(EPI)。公式表示為:EPI=環保設備投入總額/年末總資產。相關明細科目主要選取“專項儲備”中的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費用”中的排污費、綠化費等。
綠色技術研發投入與企業營業收入息息相關。所以本文采用綠色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作為綠色技術研發投入變量(GTI)。公式表示為:GTI=綠色R&D支出/營業收入。
3.2.3 控制變量
關于控制變量的選擇,首先從企業特征角度考慮,本文在計量模型中引入了企業規模(Size)和企業性質(State)作為控制變量(黃涵悅,2016)[10]。其次,借鑒范寶學等(2019)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理論[11],本文在經營狀況方面控制了盈利能力(ROA)、現金持有水平(Cash)和企業成長性(Growth)等對企業解釋變量的影響。其中,為控制企業性質(國有控股與非國有控股)對解釋變量的影響和不同年份的可能差異,在控制變量中加入了企業性質(State)和年度變量(Year)。同時,為控制公司治理方面,本文還引入了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OC)和股權制衡度(Z)。
所有變量定義如下:人均銷售收入屬于被解釋變量,代碼為PCI,度量方式為總銷售收入/總職工人數;環保項目投入屬于解釋變量,代碼為EPI,度量方式為環保設備投入總額/資本存量;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屬于解釋變量,代碼為GTI,度量方式為綠色R&D支出/營業收入;企業規模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Size,度量方式為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企業性質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State,度量方式為虛擬變量,國有控股企業為1,其他企業為 0;盈利能力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ROA,度量方式為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現金持有水平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Cash,度量方式為貨幣資金/總資產;企業成長性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Growth,度量方式為(當年營業收入-上年營業收入)/上年營業收入;股權集中度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OC,度量方式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企業總股本;股權制衡度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Z,度量方式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第二大股東持股數量;年度屬于控制變量,代碼為Year,度量方式為虛擬變量,10個年度,產生9個虛擬變量。
3.3 研究假設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關于企業環保設備投入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性目前還未得到一致的結論。傳統觀念認為,煤炭企業承擔綠色化投入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從而影響經營績效水平。但事實上,綠色化投入的承擔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積極的影響,如贏得社會信譽、獲得政府的支持等。對此,研究引入企業內部變化和外部影響因素作為控制影響變量數據,通過回歸分析得出煤炭企業綠色化轉型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同時,結合該領域已有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1:煤炭企業環保設備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PCI)呈顯著正相關。
H2:煤炭企業綠色技術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PCI)呈顯著正相關。
3.4 評價模型構建
根據提出的假設1和2,構建如下2個回歸模型。
為驗證假設1,煤炭企業環保設備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呈顯著正相關,構建模型一:
PCI=β0+β1EPI+β2Size+β3State+β4ROA+β5Cash+β6Growth+β7OC+β8Z+β9Year+ε? ? ? ? ? ? ? ? ? ? ? ?(1)
其中,β0為常數項,ε為擾動項。當β1顯著時,假設1成立。為驗證假設2,煤炭企業綠色技術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呈顯著正相關,構建模型二:
PCI=β0+β1GTI+β2Size+β3State+β4ROA+β5Cash+β6Growth+β7OC+β8Z+β9Year+ε? ? ? ?(2)
其中,β0為常數項,ε為擾動項。當β1顯著時,假設2成立。4 實證結果分析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文根據整理后的樣本數據的均值、中位數、最大值、最小值、標準值和方差等信息,對樣本數據呈現出的相關性與差異性進行分析,以更好地為回歸部分作準備。
4.1.1 環保設備投入規模(EPI)的描述性統計
如表1所示,從總體統計數據值與每年的數據值來看差距較小。全樣本環保設備投入的均值為0.017,可以看出煤炭企業的環保設備投入處于較低水平。從每年子樣本統計值來看,環保設備投入額最大值為6.25%與最小值0.13%差異較大,表明煤炭企業之間的環保設備投入(EPI)的差異較大。
4.1.2 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的描述性統計
如表2所示,從各個年份的數據值可以看出,煤炭企業的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平均水平較低。從總的數據值中可以得到綠色技術投入均值為1.10%,中位數為0.81%,表明部分樣本煤炭企業的綠色技術投入(GTI)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而且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最小值為0.0014%,最大值為4.13%,表明煤炭企業之間的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存在較大差距。
4.1.3 其他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如表3所示,對于控制變量,對數處理后的公司規模(Size)的均值為23.68,說明樣本企業資產規模普遍較大;盈利能力(ROA)的均值為0.10,且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較大,說明所選上市企業盈利能力普遍較低,且盈利水平參差不齊;企業人均銷售收入(PCI)的最大值為155.59,最小值為 8.75,表明樣本煤炭企業的經營績效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第一大股東的平均持股比例為50.46%,股權制衡度(Z)為31.39,表明煤炭企業的股權相對集中。
4.2 回歸分析
本文將經營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以企業環保設備投入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作為解釋變量,分別研究環保設備投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二者之間的關系。
4.2.1 環保設備投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回歸分析
由表4可得,模型一的R2為0.7202,說明模型一整體擬合優度較好,回歸方程顯著。企業環保設備投入(EPI)的系數為4.6530,且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環保設備投入(EPI)對經營績效(PCI)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假設1通過檢驗,證明假設1成立。
4.2.2 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回歸分析
由表5可得,模型二的R2為0.7167,說明模型二整體擬合優度較好,回歸方程顯著。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的系數為4.4233,且在10%水平上顯著,表明企業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對經營績效(PCI)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假設2通過檢驗,證明假設2成立。
在控制變量方面,企業規模(Size)與環保設備投入(EPI)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負相關但不顯著,說明對大企業來說綠色投入受社會關系影響較大,會比較偏向于經濟效益高的項目。學者胡海玲(2018)研究指出,行業的企業規模與研發投入存在負向調節作用,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R&D經費投入強度更強[12]。企業成長性(Growth)與環保設備投入(EPI)和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正相關,說明發展能力越強的公司,更傾向于進行綠色化投入,由于發展能力好的公司,其資產狀況較好,良好的資產能力是進行綠色化投入的基礎。
4.3 穩健性檢驗
本文借鑒范寶學等(2019)的衡量方法,采用變換變量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用環保設備投入強度(EIS)代替環保設備投入規模(EPI)來表示企業的環保設備投入。公式表示為:EIS=企業環保設備投入總額/營業總成本。用綠色研發投入強度(GIS)來代替企業的綠色技術研發投入(GTI)。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中可以看出,將變量EPI換為EIS、GTI換為GIS后,模型一中EIS的系數為 1.7229,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環保設備投入對經營績效呈正相關,與回歸分析得出的結論一致。模型二中GIS的系數為6.4597,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綠色研發投入與企業經營績效呈顯著正向影響,與回歸結論一致。綜上,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與前文的結論一致,說明本研究的結論穩健性較強。由此可見,本文的假設H1和H2均成立。
5 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優化路徑分析
5.1 加大研發力度,注重綠色技術投入
煤炭企業要在當今環境下找到符合自己發展的高效途徑,必須向技術發展靠攏。從本文選取的案例企業中可以看出,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推動從煤炭生產環節、洗選加工環節到煤炭消費環節的變革,運用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措施,實現煤炭清潔化和低碳化。以煤為基礎的產業鏈延伸,增加煤炭資源的附加值,發展循環經濟。另一方面,建立生態礦山,大力推行綠色開采理念,創建開采方式的科學化,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5.2 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優化環保設備投入結構
煤炭企業應客觀看待由于前期環保設備與綠色技術投入占用企業資金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期的環保投入會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企業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企業應建立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環境管理制度,實行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原則。在優化環保投入結構方面,企業應積極進行環保設備投入和綠色技術研發。同時,將環保投入的重心放在前期預防上,可以減少后期處理污染物所發生的支出,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環保成本。
5.3 完善法律法規,重視環境信息披露
目前,我國煤炭企業存在環境信息披露企業較少、時效不強和不規范等問題。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大多是以會計報表為主,而不是以單獨形式進行獨立披露,或進行選擇性披露。使真正的信息使用者得不到有效的信息,產生無法正確判斷和承受投資風險的問題。在本文數據查找過程中,發現案例企業環保數據存在公布不規范、部分數據缺失等現象。因此,政府要加大宣傳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財政部應出臺環境信息披露準則,以法律的形式規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統一其編報口徑和方法,滿足不同的環境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環境信息的需求。
【參考文獻】
【1】Erdiaw-Kwasie M O, Alam K, Kabir E. Modelling Corporate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Do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atter?[J]. Business Strategy & the Environment,2016,26(4):465-479.
【2】王鵬,張婕.股權結構、企業環保投資與財務績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6(6):735-739.
【3】Siegel, E. B., 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change manageri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963-974.
【4】楊霞,袁藝,王樂娟.農業企業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關系研究: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17-124.
【5】Ki-Hoon Lee, ByungMin.Green R&D for eco-innovation and its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108):534-542.
【6】姚西龍,牛沖槐,劉佳.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與我國工業經濟的轉型效率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1):57-62.
【7】車亮亮,武春友,曲英.煤炭企業綠色轉型模式研究—以冀中能源集團為例[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6(1):142-144.
【8】李虹,婁雯,田馬飛.企業環保投資、環境管制與股權資本成本—來自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71-80.
【9】胡珺,宋獻中,王紅建.非正式制度、家鄉認同與企業環境治理[J].管理世界,2017(03):76-94+187-188.
【10】黃涵悅.環保設備投入對企業價值影響實證研究——以重化工企業為例[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6.
【11】范寶學,王文姣.煤炭企業環保設備投入、綠色技術創新對財務績效的協同影響[J].重慶社會科學,2019(06):70-82.
【12】胡海玲.環境規制、研發投入與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