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京

“團餐正處于從萌芽期邁入到快速發展期的關鍵階段,未來3到5年會上市一批團餐企業,現在資本跟團餐企業溝通的頻次非常高,已經有10余家資方來找我?!比f喜餐飲集團創始人李洋表示,能否抓住接下來的窗口期,對團餐企業至關重要。
疫情推動下,團餐再度成為“香餑餑”,社餐、外賣和物流等跨界選手紛至沓來,資本也隨之涌入。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團餐企業數量已超10萬家,團餐受眾群體約6.7億人,接近中國當時一半的人口。由于主要面向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B端市場,團餐企業并無品牌意識,長期處于“隱形”狀態。
但團餐實則是萬億級市場規模巨鱷。根據《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2016至2019年,我國團餐營業總額由0.9萬億增至15萬億,團餐市場份額占總餐飲市場比例由25.14%增至33.23%。預計2020年團餐市場總額將達1.53萬億元,市場份額將達35.75%。
團餐需要新鮮血液
團餐興起于上世紀80年底,從企業、高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內部運行的 “大食堂”到專業送餐公司的盒飯形式。自索迪斯、愛瑪客、康帕斯等全球團餐巨頭相繼進入中國,一系列先進團餐理念推動國內的團餐改革。進入21世紀,專業團餐公司應運而生。
“2012年,團餐行業迎來真正意義的爆發之年,行業涌入大量競爭者,好多團餐企業都是在2010年到2014年期間注冊,占了整個行業50%的增長率?!崩钛笳f。
團餐行業目前仍然處于萌芽階段,中國團餐百強企業市場集中程度僅有5%,與日韓歐美國家團餐市場60-80%的市場集中度對比,相差較遠。
團餐最前端是消費者和檔口經營商,中端是甲方,后端就是供應商和服務商,供應鏈、品牌化、數字化等難題一直是行業頑疾。
傳統化運作模式也是一大瓶頸?!皥F餐前100強企業里有80多家都是家族化模式,缺乏數字化管理,天花板明顯?!币惨虼耍陬^部團餐品牌千喜鶴工作十余年的李洋,決定辭職。
他觀察到,團餐行業發生了三個變化:第一,甲方后勤管理“要位”由 60后向80后交棒,60后風格以穩為主,80后則謀求創新;第二,團餐行業創始人也從60后向80后交班,80后創業者也不斷涌入團餐市場;第三,消費主體由70后、80后向90后、00后開始轉變,而后者對消費品質要求更高?!坝梢酝念I導決策制向消費者決策制轉變也特別明顯,所有變化都倒逼企業去成長,否則就是出局。”李洋說,種種變化也給了新品牌誕生的機遇。
斬斷行業“頑疾”
決定創業之后,李洋先與近50家頭部團餐創始人私下進行了深度交流,把行業狀況摸清,也了解痛點所在。2016年,以數字化團餐新理念為切入口,李洋成立萬喜餐飲集團。除了服務食堂、中央廚房、中小學生營養配餐、大型活動賽事餐飲保障以外,萬喜集團還依托其強大的信息化中臺,在智慧食堂、手機食堂、線上支付等方面進行賦能。
從成立之初,萬喜集團對數字化高度重視,通過數字化打通團餐業務的上下游全鏈路,通過小魚訂餐、科技食安、可溯源供應鏈、小魚支付和智能盤結算打造智慧食堂。其團隊自主研發了小魚微信訂餐系統,將職工補貼實現線上線下支付打通。
“去年僅線上審批費用就達到1.2個億。”李洋說,在年終匯報時,這個數字嚇了他一跳。不過,令他欣慰的是,現在公司在智慧食堂領域和科技食安領域已經遙遙領先。
他強調信息化僅解決了一個線上辦公和線上管理的問題,就是信息搬運,還沒有解決運營的數字化。像瑞幸咖啡、海底撈的每一筆訂單都是在系統內完成,經營數據已經徹底數字化。
供應鏈則被稱為團餐行業的“第二大利潤中心”,也是企業減負的關鍵。據業內媒體報道,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團餐企業采購成本占總收入的比重高達45%,有的甚至會高達60%,遠高于社餐采購成本占比。有觀點認為,團餐下半場的競爭,取勝關鍵在于品牌的供應鏈。
卡住一個細分賽道
在調研過程中,李洋還發現,每一個進入行業頭部的企業,都在某個細分場景里成為第一,比如中快的大學場景、千喜鶴的中小學場景,健力源的國企、央企場景,快客利的金融機構和政府機關場景。
“既然各個領域已被細分,我們回過頭重新思考,重新界定了一個業態叫產業園區,包括教育產業園、醫療產業園和寫字樓產業園。”李洋介紹,萬喜的定位就是把產業園園區做到第一,擠進頭部。
以大學為例,,它屬于教育的產業園區,在大學的中標項目上,萬喜已是遙遙領先姿態,今年合作了包括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內的10家高校。
如何在創新上做文章,與新的消費需求接軌,也是新品牌突圍的關鍵。
萬喜把“美食作為新社交語言”作為運營理念,寓食于樂,通過IP潮玩、暖心服務臺、繽紛美食節、深夜食堂、網紅食堂、美食DIY等功能場景塑造,將食堂賦能為“第三生活空間”,連接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其次,還注重把學校作為一個IP來挖掘,把學校的文化和理念融入到食堂場景里,真正增強消費者的認知需求,而不是單純打造網紅的概念。
最后,在時空上進行延伸,從時間上,增加早午餐、下午茶和夜宵食堂,由提供3餐變為提供6餐。在空間延展上,滿足學習、商務等需求,李洋介紹,這是承接星巴克溢出部分的需求?!爱斝前涂巳藵M為患,消費者預訂不上位置,一些非正式商務交流,可以在這里進行,成為消費者除去家庭、工作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間。”李洋介紹,這種時間的拉長和經營空間的多元化能增加20%以上的收入,非常可觀。這也是去年疫情下,萬喜依舊強勁增長的根本原因。
目前,萬喜集團目前已完成16個省布局,經營保障100多個項目,年服務就餐者近2000萬人次。今年,萬喜還中標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餐飲項目,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菜單、平面規劃設計、廚政實施方案、餐飲供應、餐券管理方案、倉儲計劃、供餐智慧餐廳解決方案等。
抓住行業窗口期
如今,跨界企業涌入,高盛、鼎輝、螞蟻金服、美團、襄禾等在內的資本紛紛入局,團餐行業迎來新的變局。
報告顯示,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包括三個——數字化改造、創新型發展和供應鏈整理。在李洋看來,資本目前處于試水階段,從根本上來講,資本青睞相對穩定的行業,目前尚未有一個大的資方斥巨資投資,行業還處于一個觀察和磨合階段。
何種情況會撼動市場格局?李洋給出的答案是“并購式發展”。
縱觀全球餐飲巨頭的成長路徑,都離不開并購式發展。以愛瑪客為例,2000年愛瑪客中國并購北京金白領餐飲有限公司,完成項目服務和餐飲服務綜合一體化的架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為逾6000名運動員、教練、志愿者、媒體工作人員提供配餐服務。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等30多個城市,為近250家醫院、工廠、學校、政府及商業寫字樓提供包括配餐在內的綜合服務。
李洋介紹,“一旦巨頭進入并購式發展,很多以往的合作商或競爭對手就全部被收入麾下,行業將產生變局。”
對于越來越多的跨界投資商,李洋認為影響并不大。按當前來看,美團、順豐等都不太順利,并且都是屬于較大虧損,還處于一個跨界試探的初期,因為團餐還是偏傳統行業,單純用互聯網模型行不通。但在并購的路上、在發展的路上、在資本融入的路上,團餐企業拒絕接受變革必將錯失很多發展的良機。
摘自微信公眾號“獵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