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儉
新媒體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下呈現飛速發展趨勢,其各項功能也更加完善,可以在短時間內為群眾推送大量個性化內容,同時也能滿足群眾對新聞的時效性和個性化要求,群眾對新媒體工具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而這就會導致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受到影響,需要其不斷加快工作創新速度,推出更多個性化內容,保障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市場占有率。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
編輯工作面臨的困境
新聞內容形式相對陳舊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開展過程中,般都會按照固定模式篩選內容并對其表達方式等進行編排,在觀眾興趣等方面考慮得相對較少,更多是選擇以平鋪直敘的方式來描述相關信息,對新聞內在聯系等關注不足,導致最終播報的新聞在銜接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者還會影響新聞質量。由于新聞整體趣味性相對較弱,且與群眾的互動效果相對較差,群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也會隨之下降。
新聞報道時效性問題
新聞之所以稱之為新聞,就是因為從新聞事件出現到新聞編輯整理推送至群眾的時間很短,這也是新聞時效性的典型體現。新媒體時期涌現出了多樣化信息交流平臺和自媒體工作者,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成為新聞的第一報道人,群眾在移動終端的幫助下,獲取該類信息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但是電視新聞一般是在固定時間播出的,電視新聞編輯在采集并完成新聞編輯處理工作后,只能等到電視新聞推送時間才能向群眾推送相關新聞,其時效性較差。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的原因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都可以向社會大眾傳輸自己所看到的新聞并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受到自媒體工作者工作素質以及專業素養等方面的限制,其推送的新聞可能會存在片面性,部分自媒體工作者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還會選擇通過制造噱頭以及片面化解讀新聞的方式來向群眾推送相關新聞信息,這樣雖然能夠滿足群眾的獵奇心理,但是其新聞質量相對較差,并不能對群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嚴重者還會導致群眾的思維方式等發生不良變化,嚴重影響群眾的價值觀判斷,對新聞市場環境也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電視新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保留了其權威性和規范性特點,對相關新聞事件的審查以及新聞邏輯梳理等都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體系,因而可以向群眾推送全面且規范的新聞事件,幫助群眾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繼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將不良新聞等對群眾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同時,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過程中也應當正確對待電視新聞發展面臨的困境,結合新媒體工具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進行創新,不斷優化其新聞內容和邏輯形式,為觀眾提供更具趣味性且重點突出的新聞,電視新聞的觀眾流失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對保障電視新聞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權威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方法
創新工作思維
新媒體時期,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過程中必須加強對自身工作創新角度的重視,結合新媒體受群眾歡迎的原因來開展綜合分析,通過將新媒體與電視新聞的播報形式、內容等進行綜合對比,及時找出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對各類信息進行梳理并調整工作方式,可以收到相對較好的工作效果。在該過程中,電視新聞編輯首先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分析群眾訴求,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以及收集群眾評論信息等方式,了解群眾在觀看新聞時的感興趣點以及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群體對新聞的訴求,整理出與群眾感興趣的新聞類型、新聞推送方式等相關的數據,為后期工作創新提供依據。
同時,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創新過程中也要加強對電視新聞原則的重視,以為群眾推送真實且權威的新聞信息為原則,及時對各類新聞信息進行梳理,明確其內在邏輯和其他相關信息,最終向群眾推送邏輯清楚的新聞,幫助群眾了解新聞的真實情況,群眾對電視新聞的認同感也會隨之增強。
最后,電視新聞編輯也可以對工作方法進行系統梳理,尋找在新聞編排方式以及新聞時長調整等方面可以采取的創新措施,更好地突出新聞重點并調動群眾的觀看興趣,可以幫助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的競爭過程中明確自身發展優勢,其市場占有率等自然也能得以保證。
調整電視新聞編排方式
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過程中可以對新聞編排方式進行調整,通過適當增加詼諧類語言以及設置懸念等方式來增加群眾觀看新聞的興趣,避免新聞因為過度平鋪直敘而導致群眾的觀看興趣下降。同時,電視新聞編輯在調整新聞編排方式的過程中也可以引入多樣化視角,除了主人公視角之外,還可以引入第二人稱視角等,從多角度描述新聞事件的整體情況,可以幫助群眾以更客觀的方式了解新聞,群眾受新媒體中不良輿論引導的幾率會明顯下降,可有效提高群眾的自我辨別能力。
最后,電視新聞編輯在新聞采集和編排過程中也應當加強對新聞輻射工作的重視,選擇以要報道的新聞事件為中心,通過調查采訪等方式,收集與新聞相關的周邊信息,并了解群眾對該新聞的看法,可以為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新聞信息,群眾也可以在已有新聞的基礎上展開深層次討論,最終群眾討論出來的觀點等可靠性明顯增強,而該類主流價值觀也正是電視新聞編輯所追求的,可以收到較好的引導效果。
與新媒體聯動合作
電視新聞編輯在創新過程中也要加強與新媒體融合的重視,通過將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結合,可以占領更大的受眾市場,在更多平臺上為群眾推送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電視新聞的知名度和群眾黏性等也會隨之增強。例如,新媒體在推送新聞的同時,會提供互動交流平臺,由群眾實時發表評論并與評論區的其他群眾溝通,群眾的參與感得到滿足,對新聞的關注程度也會隨之提高,電視新聞可以結合已有的新聞互動渠道等,通過對新聞演播室進行調整,引入實時在線溝通平臺,在主持人播報新聞的同時,可以觀看來自群眾端發表的意見,并與群眾進行互動討論,將群眾觀點在新聞直播中展示出來,群眾的參與感也會隨之提高。
同時,電視新聞編輯在工作過程中也應當適當調整其工作態度,特別是在新聞內容編排過程中,應當充分借鑒新媒體的新聞措辭,引入更多趣味性的語言,使得新聞豐富起來,拉近新聞和群眾之間的距離,也可以實現增強群眾參與感的目的。但是在該過程中,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加強對其所編排新聞內容的重視,對于一些與群眾生活相關的內容以及國家給群眾帶來的發展福利等,可以用相對詼諧的語言解釋;但是涉及到軍事、政治問題時,仍然應當保持端正嚴肅的態度來向群眾推送相關新聞,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的嚴謹性。例如央視主播朱廣權在工作過程中就很擅長使用詼諧的語言來播報相關新聞,對于與群眾生活相關的節氣以及群眾生活中的大事等,主持人會通過相對詼諧的方式、用特殊的韻律將其所要表述的內容組合成“段子”,而這類段子恰好是社會大眾都能接受的一種報道形式,原本相對平淡的內容經過特殊語言組合之后也變得更加生動多彩,群眾在觀看該類新聞時也會會心一笑,可以收到相對較好的播出效果。
電視新聞編輯在新媒體時代調整工作方式并改進其工作方法,是保障電視新聞收視率的關鍵之一,要求電視新聞編輯必須正視電視新聞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以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面臨的困境,積極學習新媒體時期群眾感興趣的新聞播報方式和新聞內容,并對電視新聞編排創作形式等進行調整,為群眾推送趣味性十足且邏輯清晰的新聞,群眾對電視新聞的喜愛度自然會隨之提高,可有效保障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時期的發展質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