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
會議新聞不被看好歸根結底是新聞作品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對會議新聞的度把握不夠好,文章生硬,新聞報道不夠鮮活,對于讀者、受眾幫助不大、價值小,不夠吸引人。但是每次縣區會議決策、調研活動、重大事項的會議新聞采訪報道是縣級新聞媒體記者的必做功課,是記者的首要政治任務,會議新聞看似只是一項部署安排,其實質事事關乎民生,新農保、醫保、食品安全、務工補帖、穩崗補貼等件件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
寫好會議新聞,要做細采訪
會聽,用心傾聽,細心聽取會議的主要精神,要從領導講話、實施方案、文件精神中獲取新聞線索,儲存會議情況。
會看,認真觀察各種場景,多角度記錄會議不同場景和主要人物特寫鏡頭,時刻關注會議進程中的各個細節,盡可能地多抓取一些具有新聞價值的圖片。如果是場外會議,要留意群眾的反響,特別是群眾的共鳴瞬間,要做好搶拍、抓拍的準備,用圖片說話。
會揣摩,準確解讀政策,結合縣情、鄉情實際,把握好領導意圖,充分發揮發散思維作用,找到干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紐帶。
寫好會議新聞,要突出主題
會議新聞要突出會議的精神,體現會議的主題,把握好尺度,圍繞中心議題,全面把握會議的主要內容,吃透上情,把握群眾脈搏。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決策報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復核實,不能偏離會議重點、要點,客觀真實地報道會議,又要融入群眾關切,弄清楚領導的要求,把群眾的切身利益相聯系。既要宣傳政策、舉措,又要貼近群眾,真切反映群眾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據實報道。
食品、藥品和質監三部門合并后,白酒作坊個體辦證一度擱置無牽頭部門。一次,我被安排參加縣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會議,會議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主持,人數多、規格高,有鄉鎮領導、部門成員領導和相關企業負責人。會議通報了全縣“完成小作坊摸底224家,已辦理小作坊登記證書76家,l家白酒小作坊因檢查不合格被責令整改”。會議結束后,我以《永善強化食品源頭安全監管》為題撰寫了一篇會議消息,稿子對如何改革會議新聞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大篇幅地對個體工商戶、白酒小作坊如何取得許可和必須要生可檢驗合格才能在市場上銷售,對市場監管部門如何監管,群眾需要如何配合進行了重點闡述,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營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傳遞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理念。
寫好會議新聞,要有民生情懷
昭通日報原總編室主任朱德華說,寫會議新聞站位要在領導的角度上,落筆在老百姓心坎上,讓領導與百姓都滿意。會議新聞要跳出新聞寫新聞,要有政治敏銳力、政治洞察力、鑒別力,要在實踐中鍛煉培養自己的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和民生情懷。2018年5月10日,永善城管在微信公眾號發出《永善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關于在縣城區設立應季枇杷臨時銷售點的通告》文件,筆者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惠民舉措,是永善縣改革中的一件大事,為果農免費開放屬首次,也是全縣打造“水果一條街”規劃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隨即電話采訪了該部門負責人介紹臨時銷售點設立位置情況、是否免費、攤位個數、容納果農戶數等,我將了解到的事實與公告濃縮成71個字消息寫進文中,“今年,永善縣城上升廣場設置臨時攤位號137個,1個號可以擺3戶,可容納411戶果農銷售枇杷。在5月10日至7月10日期間,果農均可免費在上升廣場銷售枇杷”。在@微永善以《親們,從現起選購枇杷要到上升廣場了喲》第一時間進行及時報道。報道一出,不僅讓讀者知道在哪選購枇杷,讓果農知道縣委政府出臺了專門的文件支持枇杷產業的發展,關心果農,果農也知道今年統一到上升廣場去賣,消費者知道到哪兒買,文件中所有攤位全免費這一大家都關心的信息,很快傳播開來,同步在云南網等推出《永善縣騰出廣場讓果農賣枇杷》外宣稿件。稿子推出后,很快得到網民的支持,許多網友給予“為民辦實事值得贊”“干得漂亮”的好評,讓更多讀者看到了縣委政府惠民的一面。事實證明,會議新聞只要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等民生問題放在第一,心里裝著群眾,設身處地把群眾關心的方方面面融入會議新聞,讀者就會買賬。
寫好會議新聞,要回應群眾關切
回應群眾關切是記者的基本職業道德,會議新聞既要主題鮮明,體現主題精神,又要融入群眾關切。既要大力宣傳領導的要求,又要與群眾的切身利益相聯系。既要大勢宣傳黨的政策和縣鄉舉措,又要貼近群眾,真切反映群眾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永善強化食品源頭安全監管》一文中“永善縣抽檢藥品45批次,合格率為89%,立案查處藥械違法違規行為15起”“184所學校均辦理了食品經營許可證,持證率達100%”回答了群眾關心的營養餐安全和藥械抽檢、立案查處熱點。
寫好會議新聞,要延展“弦外之音”
會議新聞既要突出核心主題,也要善于發現領導講話和會議的“玄外之音”,善于發現會議以外的新聞,要順藤摸瓜,圍繞主題,開闊視野,深化內涵,拓展外延。對在會上領導提及的企業、干部,村組的好經驗、好做法,會后電話進行采訪,寫好新聞背后的新聞故事。記者在完成會議采訪任務的同時,要把觀察點轉移到側面,多留心、多關注會議議題外的有效信息,延升觸角,發現亮點,捕捉會外素材。如人代、政協“兩會”,工作目標、落實完成情況和代表、委員的履職情況就是重點,這些都是縣委政府的工作重點,代表和委員的議案和提案辦理情況就是群眾普遍關心的話題。既要宣傳國家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也要宣傳代表、委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也要反映老百姓對代表和委員的評價;對社會責任的落實情況,把政策講好、故事講細,老百姓就愛看。
寫好會議新聞,內容上要有質量
任何新聞內容都是王,內容重點要突出。撰寫會議新聞,內容上需要概括提煉,語言精煉,不說無關的話題,內容簡短實用、不重復,多用數字和事實說話,切勿空談論道,切忌“領導強調、領導要求、領導指出”照搬照抄通篇的官腔。對一些重要論述可用感嘆號、特殊符號,配以圖片,圖文并茂來吸引讀者。會議新聞屬于實時類新聞,新聞實時性強。召開會議、通知通告、天氣或道路交通等預警新聞等,還需要注重新聞時效性,實時報道推送,保持好新聞的活躍性,把握好新聞推送的時間。
按照新聞規律,一篇會議稿件的形成,每個環節都需要記者用獨特的新聞敏銳細心發現、用心思考、精心組織,在會議新聞文稿組織上,除通過一線的深入采訪外,還要多方了解情況,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從會海中撈“活魚”,從中挖掘最新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記者要隨時把一些動人的、精彩的、讀者關注的、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自己親眼所見的場面及時準確地用特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運用嫻熟的寫作技巧給予特寫,用通俗易懂和語言寫入稿件,只有這樣,寫出來的稿件才鮮活又有分量。
寫好會議新聞,要杜絕庸長散空
用事實說話,把情理寓于事實之中。會議新聞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要突破條條框框,力戒大段抄錄,善于選活的事實,捕捉會議過程中出現的生動而有趣的活材料,形成自己獨到的新聞視覺。要重點突出會議新聞價值,不求其全,擇要而寫,要從會議的多項議程、多個內容中準確找到統帥全會的中心,關鍵在于其內涵價值和真實程度,不必項項羅列,不在于篇幅長短,二三百字,講清楚事實即可,讓讀者一下子抓到會議新聞的主要精神,讓受眾心領神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寫好會議新聞,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
新聞記者要有敏銳的新聞視覺,精選提煉素材,把最有代表性、最有說服力,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和熱點難點反映出來,讓會議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善于通過片段、“花絮”,塑造典型,要改進會議報道,以事實為基礎,用事實說話,要打破傳統的模式化、公式化格局,宜實避虛,化虛為實,把稿件寫實、寫精、寫活,讓廣大群眾滿意、讀者樂意,多創作優稿、精品。
(作者單位:昭通市永善縣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