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視臺節目形式、質量也得到提升。電視文藝晚會作為電視臺重點節目,后期包裝與剪輯將會直接影響觀眾對電視臺的印象。因此,為了提高文藝晚會的精美度,不僅應制作良好的節目,還應當提高團隊的剪輯水平,修飾電視節目,使其更具藝術性與美感,為觀眾提供更有內涵與韻味的晚會,從而提高電視臺的影響力。
電視文藝晚會剪輯技巧影響提升畫面質感
在文藝晚會制作中,通過對剪輯技巧的靈活應用,可提高畫面質感。當前,評價文藝節目的重要標準在于節目是否與觀眾需求相符,是否可為觀眾帶來絕佳的畫面體驗。特別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下,融媒體的發展使觀眾對晚會畫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保證藝術效果,使觀眾理解節目內容,剪輯人員需結合晚會主題及觀眾需求適當調整內容,予以觀眾通俗化視覺體驗,推廣電視節目。
增強觀眾體驗
文藝晚會的電視體驗感作為評價節目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通過合理剪輯可提高觀眾注意力與體驗感。在此過程中,為滿足群眾需求,需保證內容貼近民眾需求,加強對節目的理解,進而提升節目的傳播范圍及影響力,實現觀眾思想與晚會內容的相互融合。
有助于節目構思
文藝晚會剪輯可影響整體節目構思,晚會節目的傳播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利用剪輯技巧發揮導演思維,以幫助觀眾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提高觀看體驗,保證節目的整體性與連貫性,不僅可豐富節目內容,還能為觀眾傳遞晚會的主要信息。
電視文藝晚會剪輯技巧應用原則
剪輯中的“剪”與“輯”相輔相成,通過精心挑選拍攝的段落與鏡頭,重新組合與剪裁即可創造藝術作品,剪輯也是再次創作晚會節目的過程,應遵循以下原則。
個性化原則
新媒體時代給文藝晚會帶來極大影響與沖擊,在電視節目剪輯中也有所體現,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下,大多數人選擇借助手機觀看文藝晚會,人們觀看時間也逐漸向著碎片化發展,如利用上下班時間、吃飯時間、休息時間等,這對文藝晚會的剪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剪輯模式在當前時代下無法滿足觀眾需求,需根據文藝晚會內容制定針對性剪輯方案,抓住觀眾眼球。如,根據不同人的觀看方式、時間不同,可剪輯精彩片段或節目綜述,滿足觀眾需求。
合理化原則
在文藝晚會制作中,素材的合理選擇十分重要,盡管新媒體時代剪輯技巧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但也不能忽視剪輯素材。在此過程中,應當選擇符合大眾審美、有價值的節目內容,以此為剪輯工作節省時間,以優美的畫面與有趣的內容打動觀眾。
和諧化原則
在文藝晚會剪輯中,應當遵循統化與和諧化原則,做到聲音、技術與畫面的完美融合,方能提高收視率,可將不同拍攝現場、故事背景等統一起來,以提高觀眾視覺沖擊感。
電視文藝晚會的剪輯技巧
做好準備工作
在文藝晚會剪輯前,應當做好準備工作,明確晚會思想,以主人翁心態進行節目設計。在具體實施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一方面是確定晚會思想,其包含開展晚會主題及剪輯思想,開辦晚會的目的與初衷,以此為剪輯基礎,制作人、編導邀請表演人員制定節目流程,且分析觀眾喜好需求制定方案。如,在中秋文藝晚會中,該節目的思想為“舉國歡慶中秋佳節”,剪輯中需保證節目賞心悅目,使人們在感受中秋佳節闔家團聚的幸福基礎上,還能提高其愛國精神,符合觀眾口味,在這兩種思想融合下剪輯,可提高畫面精彩度,進而提升晚會藝術性;另一方面則是提高晚會整體性,以主人翁心態進行節目設計。晚會最終效果不僅在于編導設計,同樣需要剪輯師巧手制作,文藝晚會藝術性較強,剪輯師需合理剪輯,應用各種技巧,達到導演要求。因此,剪輯師應當以主人翁心態進行節目設計,融入到晚會制作中,在拍攝及彩排中積極與燈光師、舞美師及攝像師溝通交流,提前了解節目走向,剪輯完美效果。相反,剪輯師如若未能明確節目流程,與攝像溝通不良,則剪輯將會浪費諸多時間,還可能產生補拍、漏拍問題。
把握剪輯細節
剪輯師在文藝晚會剪輯中,應當把握各個環節的剪輯細節,可從以下方面出發:一是收集素材。從結束拍攝后資料采集開始,需采集、整理素材后開展初剪、半精剪輯、精剪,且采集需做好同步工作,可應用EDIUS軟件編輯視頻,僅用一臺電腦將所有工作完成。當前,音頻波形同步法與視頻同步法應用較為廣泛,可實現音頻與視頻的無縫銜接,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素材收集;二是把握節奏。文藝晚會通常經過長期策劃呈現于觀眾面前,剪輯時間卻較為緊迫,在剪輯過程中,應當基于收集素材,考慮整體節目風格與晚會藝術性,要求剪輯師具備豐富經驗、整體把握能力及深厚功底,在剪輯中不僅要留下觀眾喜愛的明星,也應當兼顧其他參加者。而在晚會臨近結束時,為彌補人去位空的場面,需把握整體節奏;三是運用字幕。文藝晚會中字幕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具有翻譯、介紹節目,提高晚會效果的價值。如,在開始節目前,可通過字幕讓觀眾了解節目信息;外國晚會播放中,可借助字幕翻譯避免語言不通;晚會音樂作品借助字幕速度展現節奏韻律等,剪輯師也需結合節目類型選擇字幕的字體與顏色。
選擇畫面剪輯點
在文藝晚會剪輯中,人員需選擇畫面剪輯點,即畫面中人物某個表情或動作,抓住人物表現剪輯。如,在節目剪輯中,剪輯師應從觀眾角度思考,分析該表現方式是否能夠被觀眾接受,在晚會采訪某藝人中,剪輯人員需選取鏡頭長度,避免復雜景色干擾,對于近景畫面則控制展現時間,尤其是特殊鏡頭,更應當減少時間點。并且,晚會節目風格在剪輯中可分為現代風格與傳統風格兩種,剪輯風格截然不同,則剪輯點的選擇也有所不同。如,在晚會小品節目剪輯中,需通過人物對白展現人物性格與人物情緒,推動劇情發展,以此讓觀眾感受小品的情節,激發對劇情的共鳴。所以,剪輯中應從節目風格出發,考慮觀眾特點;在歌舞表演中,剪輯點則選擇音樂旋律,主要是觀眾更加關注音樂的變化。
鏡頭有效銜接
在文藝晚會節目制作中,鏡頭銜接也十分重要,需嚴格根據動靜結合規律把控鏡頭畫面,有效控制某些動靜節點,做好運動與靜止主體畫面銜接,提高節目流暢度。一是假設銜接兩個固定鏡頭,畫面主體如若為靜止節點,可參照內容明確剪輯點,鏡頭主體為一靜一動,可提前尋找主體動作停頓節點,做好切換工作,或是選擇掩蓋運動主體位置切換接點;二是假設銜接兩個主體運動的固定鏡頭,剪輯點需參照主體運動,分析鏡頭動作畫面,如若均處于運動狀態,向同一方向運動,則應確保精通穩定后方可切換;三是可應用“半”鏡頭組合,主要是圍繞畫面運動的鏡頭,運動中借助“半截子”鏡頭組接以達到切換鏡頭的效果,此時必須分析運動主體,包含主體動感及運動方向,保證其統一性。
解決跳軸問題
攝影師在拍攝前期通常會將軸線問題忽略,拍攝中對于軸線原則依賴較多,導致剪輯人員需重新組合整理拍攝鏡頭,這就可能產生跳軸問題。為解決該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則需提前選擇解決方案,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晚會畫面,可從以下方面出發:一是轉變軸線方向,可采取動勢,即在兩個跳軸鏡頭中央插入轉彎的運動物鏡頭,以轉變軸線方向;二是在跳軸鏡頭插入人物實現改變鏡頭,避免產生跳軸;三是插入中性鏡頭,剪輯人員插入兩個不同運動方向鏡頭;四是插入特寫鏡頭,跳軸中間插入特寫鏡頭,以此削弱跳軸現象,且特寫鏡頭保證與前后鏡頭聯系。在整體鏡頭銜接中,保證晚會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做到頭尾吻合,各個段落和諧,比例均衡,結構流暢、新穎和嚴謹,視頻剪輯做到層次分明和有條有理。
電視文藝晚會在制作中十分復雜,剪輯更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剪輯風格與水平對文藝晚會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剪輯人員應當嚴格遵循個性化、合理化及和諧化原則,通過做好準備工作、把握剪輯細節、選擇畫面剪輯點、鏡頭有效銜接、解決跳軸問題的方式,提高剪輯水平,以此制作出更為優質的電視文藝晚會節目。
(作者單位:廣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