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東珠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發展速度的持續加快,各種類型的新聞節目也在持續創新當中。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因此不同民族之間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等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文從新媒體背景出發,有針對性地列舉了新聞藏漢翻譯中的文化流失現象,并結合自身經驗給出了幾點改進建議,供參考。
在國內,新聞藏漢翻譯是促進藏漢兩地文化穩定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務必要提高對其的重視度。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媒體背景下,藏漢翻譯更是肩負著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和諧共榮,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責任。然而,在實際的新聞報道中,我們經??梢钥吹接嘘P于藏漢翻譯的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流失現象,進而違背了新聞報道內容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為了能夠盡快改進這一現狀,在日后應當持續加大對藏漢翻譯的研究力度,找出問題所在并予以解決。
相關概念概述
新媒體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持續加快,時代的不斷更替進一步擴大了新媒體的輻射范圍,由于其具有極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可以符合處于不同文化層次、經濟水平中大眾的實際需求。目前,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有多種類型,例如短視頻平臺、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等,因此可以在大眾中快速傳播。為了能夠更好應對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各項沖擊,新聞節目也要積極創新發展模式。進而逐步提高新聞信息內容的文化質量與傳播效果。
藏漢翻譯的現實意義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也更加深入,進而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需要著重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少數民族無論是經濟條件、物質基礎還是文化內涵上相對比較薄弱,為了能夠推動少數民族的蓬勃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漢族優秀文化的輻射范圍。為此,通過加強新聞藏漢翻譯,不僅可以實現藏漢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同時還可以促進民族大融合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新聞藏漢翻譯中的文化流失現象
對藏文化認識不夠
藏文化十分豐富多彩且充滿魅力,早在唐朝時期就在松贊干布的帶領下與當時繁榮昌盛的唐朝建立了文化交流關系,并且成功迎娶了文成公主。一直以來,藏漢文化之間的交流都十分頻繁,為兩地的文化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出了諸多機遇。但在當前的新媒體背景下,部分新聞報道過于求快,想要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盡快占得先機。因此在沒有對藏文化的習俗、禮儀以及背景進行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就盲目進行翻譯工作,無法將其真正含義原汁原味地漢譯過來。
詞語翻譯存在差異
在新聞翻譯的過程中,對詞語進行適當的刪減和修改十分正常,但由于藏漢文化和語言習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翻譯完成后有些表述過于繁瑣,甚至會造成理解歧義。相比較而言,漢語的精簡度更高,為了能夠更加精準地還原藏語,則必須要在相應的語境下來明確詞語含義,以此來減少歧義的發生。但就當前的新聞報道而言,很多藏漢翻譯對于原文的表達不夠完整,導致文化流失現象比比皆是,提高了大眾的閱讀難度。另外,鑒于藏文的特殊性,很多翻譯者會將一些相對繁瑣的內容進行精簡,并在其中加入-些個人的理解,這會導致翻譯痕跡過重,大大降低新聞報道的可讀性。
句型與時態翻譯存在問題
首先,在藏漢翻譯中準確把握藏語的時態至關重要,這將關乎到整篇新聞報導的核心內容和作者的中心思想。如果翻譯人員混淆了藏語時態的運用方法,將會導致新聞內容失去基本的時效性,再無任何報道的價值。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翻譯人員沒有深入了解新聞內容的產生背景以及藏族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對于作者的思想動態和內心想法并未準確解讀,致使原文與譯文之間存在極大的偏差。不難理解,如果在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上述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新聞內容本身的可信度,同時還會促進藏漢文化流失現象的持續加劇。
其次,由于藏漢文化之間的語境和語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進行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對部分語句進行巧妙處理,以此來保證新聞內容的可讀性。對原文句子進行翻譯或改譯的同時,譯者必須要基于原文主題和實際內容來進行操作,進而對其專業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在藏漢新聞的翻譯過程中,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調動有關于時間和地點的狀語、定語以及主語順序,但部分翻譯人員由于自身能力不強,因此在對單句或復句進行處理時,經常會出現語序混亂,引發歧義。
改善建議
全面理解藏語文化
翻譯人員如果想要全面提高新聞內容的準確性,就必須要全面理解藏語文化。首先,翻譯人員要具備高水平的新聞翻譯能力,根據新媒體背景下的發展需求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訪談以及翻譯水平。而媒體行業也要加大對藏漢新聞翻譯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經常舉辦一些培訓和教育活動,讓所有從業者能夠認識到自身對于藏漢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在新媒體行業中,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與獎懲措施來提高翻譯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新聞翻譯人員在正式進入到錄播階段之前,必須要熟練記憶稿件內容,以此來保證新聞內容的流暢性和準確性。在拿到新聞稿件的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對稿件內容進行仔細核對,對照原文來判斷文字的敘述風格與情感基調是否準確。第三,翻譯人員在全面了解稿件內容后,應當將原文進行備份,而后再展開下一步的翻譯工作。根據原文的整體結構來進行層次劃分,可以采用分段式翻譯方法,基于原文來制作思維導圖,逐段提取關鍵詞來列出文章概要。如果在翻譯過程中遇到難解詞匯,則要將其進行明確標注,通過多種方式來全方位收集資料,在必要時應當與藏文化專業研究者進行溝通,經過反復推敲后再確定最終的語句翻譯方式。最后,翻譯人員需要對已經完成的稿件進行再次核對,重點審查內容中是否包含狹義語句或敏感內容,準確無誤后方可定稿。
重視新型概念
在新媒體背景下,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進入大眾視野,通過分析以往的發展經驗可知,部分新聞翻譯工作者對于新型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和準確,進而導致新聞報道的內容中出現用詞不當的現象。為此,翻譯人員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行業的發展特點,多多關注新型概念,全面降低新聞報道中的錯誤語義。在過去的翻譯模式中,工作人員會通過音譯或意譯的手段來幫助讀者理解藏語的真實含義,由于藏漢兩族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文化差異,因此在處理音譯時經常會出現各種不倫不類的表達方式,無法將藏語的真實內涵準確傳遞出來;而意譯同樣也存在此方面的問題,如果翻譯人員的專業能力不夠,將無法準確把握文章中新型詞匯的實際含義,甚至會造成讀者的反感情緒。為此,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改進:
首先,翻譯人員要全面掌握文章主題和文章內容仔細推敲新型概念在文章中|??? 的真實含義,并選擇相同意思的語句進行翻譯轉述。其次,翻譯人員必須要保證新聞內容的連貫性,尤其是在對新型詞匯或概念進行翻譯時,必須要承接上下文結構,使受眾能夠清晰感受到文章內容的整體架構,并準確領悟報道精髓。最后,如果在翻譯過程中有涉及到敏感內容,翻譯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逐字逐句的對親們內容進行核對,確保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能達到“嚴謹”“正確”“規范”的標準。
理解文化背景與作者的行文思維
即使是相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境中會產生不同的含義。因此翻譯者必須要準確理解原文的寫作背景,深入了解作者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環境中的行文習慣,盡可能掌握其表述規律,提高翻譯內容的精準度。另外,翻譯者還要關注到藏漢兩族之間在生活習俗上所存在的差異性,從而確保原文能夠準確客觀地翻譯出來。
(作者單位:甘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