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文玲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三駕馬車”廣播、電視和報紙優勢不再,并且受到了各類新興媒介的強勢挑戰與沖擊,其中廣播媒體尤甚。在受眾們對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和提高的時代背景下,廣播記者如何做好文化新聞報道,已然成為當前廣播媒體新聞工作者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和仔細探究的學術課題。客觀而言,文化報道不僅關系到受眾們在新時期的不同文化需求能否得到全面滿足,而且還制約和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整個進程。這就需要廣播記者必須要全面增強時代使命感與個人綜合素質,并且能夠結合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們對文化報道的不同喜好、需求和品味創新采訪理念與方式,爭取做出更加優秀的文化報道。
解析新媒體時代做好文化報道的重要意義
全面加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新媒體時代,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極高的成績與可喜的成果,這對精神文明建設必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階段全國做好文化報道工作,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出文化新聞報道的媒體效應,而且能夠讓受眾們獲得更多文化新聞、文化資訊、文化體驗和文化知識。能夠積極地營造一種優質的文化氛圍,全面倡導健康、積極的文化價值觀,進而加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總體進程。
充分滿足受眾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時代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矛盾已經逐漸發生了一系列的重要變化,受眾們在日益不斷增長的文化訴求和文化服務現狀存在一定差距已然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當前階段,多元化、豐富化的文化沖擊和影響著受眾們的思想價值觀,并且逐漸增強了受眾們對各種主流文化的不同需求和訴求。鑒于此,傳統媒體做好文化報道能夠充分滿足受眾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而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一個正確的、健康的文化價值觀。
事關文化新聞傳媒可持續發展
平心而論,新媒體時代大環境下,傳媒市場競爭變得格外激烈,媒體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這種發展態勢不僅給文化報道帶來了諸多的寶貴發展機遇與空間,與此同時也讓文化報道迎來諸多競爭和挑戰。因此,新媒體時代全面做好文化新聞報道各項工作,能夠讓相關媒體從業人員轉變傳統思想,創新工作方式與手段,進而全面推動我國文化新聞傳媒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解讀傳統廣播文化記者在新時期應展現出的四種能力
堅定的政治素質
新媒體時代大環境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明確要求:“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鑒于此,新時期優秀的廣播文化記者必須要擁有正確的政治觀念與堅定的政治素質。在當今媒體形態豐富化、多樣化,媒介傳播途徑和方式更加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廣播文化記者更需要全面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并且能夠始終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始終踐行“走轉改”,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旋律。
崇高的擔當意識
客觀而言,文化也是“軟實力”的展現。廣播文化記者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關注與接觸到各類與文化相關的話題、事件以及現象,這其中的文化報道有的具備社會普遍意義,有的堪稱為社會焦點、熱點。這就需要廣播文化記者能夠具備較為崇高的擔當意識,能夠認真采訪、高遠立意、精心寫稿,最終形成優質的文化報道作品,對受眾和全社會起到鼓舞、引領和啟發的積極作用。
較高的專業素養
當前階段,廣播文化記者倘若想要讓自身的文化報道以及文化新聞采寫各項工作能夠保質保量,并且獲得一定的社會反響與受眾好評,其自身必須要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判斷力。廣播記者能夠對各類文化新聞做好精心篩選,還需要自身擁有較為扎實的采訪能力與寫作功底,進而能夠充分挖掘主題,形成優質的廣播文化新聞報道稿件,為受眾們提供優質的文化報道與文化信息。
優秀的創新思想
新媒體時代,廣播文化記者還需要擁有優秀的創新化思想,也就是新媒體意識。能夠站在新媒體的角度針對各類文化新聞和文化事件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入采寫,并且確保文化報道內容鮮活、生動,具有一定的親民性和親和力,并且符合廣大聽眾的收聽方式與收聽習慣。
新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做好文化報道的五大有效策略
征集文化新聞線索應當多渠道多途徑
新媒體時代大環境下,倘若廣播文化記者仍舊采取傳統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便很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廣播記者應當借助各類微信、微博、短視頻APP等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積極尋找各類文化新聞線索,確保信息來源的多渠道、多途徑、多層面,進而能夠讓自身獲取更多的新聞線索支援,在廣播文化報道的新聞采寫各個環節“一馬當先”。
廣播記者應緊抓社會熱點和焦點
當前階段,媒體環境與社會環境變得更為復雜化且多元化,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廣播記者在日常文化報道過程中就必須要緊抓社會熱點和焦點,緊扣時代脈搏,樹立優秀的融合思想。具體來講,首先,廣播記者在文化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要緊隨時代主旋律。讓自身文化報道能夠對黨和政府的文化建設理念、動態與思想起到全面推廣與宣傳作用,進而能夠讓文化新聞報道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個核心內容與重要陣地。其次,廣播記者在文化報道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和重視各類新媒體熱點,充分借助各類新興媒介的優勢特點,加速文化新聞報道的主動轉型與升級,進而讓廣播文化報道更具新聞效應與社會影響力。
廣播記者應重視本土化文化新聞報道工作
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傳統媒體抑或是新興媒介,在日常文化新聞報道以及信息傳播過程中,都應當注重本土化文化新聞報道力度和質量。廣播記者在文化新聞報道過程中,也應當充分重視和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并且做出精準判斷與詳細化報道。這種本土化文化新聞報道理念與工作必然會讓廣大聽眾們感到異常的親切,而且能夠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外地聽眾而言,通過聆聽本土化的文化報道,也能夠對當地文化特色以及文化產業進行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知,進而產生一定的關注度與喜愛度。
全面做好廣播文化報道工作的相關細節
在新媒體時代的廣播文化報道過程中,廣播記者必須要重視和把握好相關各項采訪細節,也就是能夠有效捕捉文化新聞的各種亮點之處。具體來講,首先,廣播記者應注重文化新聞報道的素材選取,進而在選擇的過程能夠充分結合當前社會文化熱點與焦點,并且能夠反映出百姓文化生活狀態。其次,在廣播記者進行文化報道采訪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報道事件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并且能夠找出采訪的側重點。與此同時,在具體采訪過程中能夠拉近與受訪者之間的距離,讓受訪者能夠向廣播記者透露心聲,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最后,在廣播記者進行一些現場類文化報道以及文化專訪過程中,廣播記者必須要擁有豐富的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經驗,能夠有效控制采訪節奏以及每個步驟,確保整個采訪能夠順利流暢、水到渠成。
在廣播文化新聞報道中有效融入人文情懷
新媒體時代,廣播記者在文化新聞報道過程中還應當與時俱進地融入一定的人文情懷,要讓報道能夠具有一定的“溫度”,進而讓自身的采訪更加貼近受眾,打動聽眾們的心。并且能夠在各類優質的文化專訪以及文化新聞采編制作、推廣過程中增強自身媒體的文化傳播使命感,讓自己的報道內容能夠展現出人文情懷與人文思想,獲得更多的社會影響力。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大環境下,廣播記者做好文化報道創新化實踐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廣播記者在日常采編以及報道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反思,積極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報道理念與策略,力爭讓我國廣播文化報道整體質量和水平能夠在未來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