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濤 殷學亮
摘要:中國是世界較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小麥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世界范圍內小麥是僅次于玉米的全球第二的糧食作物,小麥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在我國糧食生產和人民群眾消費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也是農民提高經濟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徑。小麥的種植管理主要包括選種與處理、精量播種、苗期管理等,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可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小麥生長中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包括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關鍵詞: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1? 小麥種植技術
1.1? 品種選擇
小麥品種選擇是小麥生產的重要環節,在選種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應選擇品質優良和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其次小麥種子的質量直接影響小麥苗期的抗逆性和后期的生長情況,種子應顆粒飽滿,發芽率達到90%以上,保證后期播種環節的順利進行,為小麥的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1.2? 播種技術
播種前整地是小麥種植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科學整地能夠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保證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肥力。隨著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在小麥種植中應選擇機械化精播技術,可以提高播種效率,減少種植成本,達到節約種植成本的目的,小麥精播種方式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對周圍的地形和地勢有一定的要求。在小麥播種前,要科學整地,保證種植地的規整性,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滿足播種后小麥生長的需求,小麥根系發達,可采取深耕措施以利于小麥根系生長,增強小麥吸收肥水的能力,促進小麥的生長。可以采取輪作種植制度,保持土壤的肥力。
1.3? 小麥種植的管理
首先要適時播種,在黃淮海地冬麥區小麥適宜播種期在10月上中旬,該期日平均氣溫16~20℃,該期播種能滿足小麥越冬前350~550℃的積溫需要。在播種過程中保證播種深度一致,有利于小麥均勻的出苗和生長,科學施用基肥以滿足小麥苗期生長過程中需要的養分。第二,重視小麥苗期管理,檢查出土的幼苗是否整齊,必要時可進行田間補苗工作。第三,觀察小麥總體的生長態勢,合理控制小麥的長勢。在小麥長到返青階段時,結合中耕松土做好麥田保墑工作,保證小麥種植地的通風和采光條件。在拔節期和成熟期,結合小麥生長情況適當的噴施生命素,促進小麥苗期根系的發育。
1.4? 田間施肥技術
根據小麥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養分的需要,結合小麥的生長情況和天氣情況及時的施肥,科學制定施肥時機和施肥量。在施肥的過程中合理搭配肥料,底肥充足,保證小麥的生長需求。小麥返青期和拔節孕穗期結合小麥的生長情況合理的追肥。一旦降水量較大,土壤中的養分很容易流失,及時的追施氮磷鉀肥,保證土壤中的養分充足。定期觀察小麥的生長狀態,發現小麥缺肥時及時補肥,保證小麥生長各期有充足的養分,實現高產穩產的目的。
1.5? 灌溉技術
我國冬麥區年降水雨普遍在1000mm以下,且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小麥生長的秋冬春三季降水偏少,降水量不能滿足小麥的生長需求,所以應結合小麥的生長狀況及土壤墑情選擇澆水的次數,可以采取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灌溉的同時適當的追肥。如果年降水量較少,增加灌溉的次數,避免水分不足造成小麥的不良,影響小麥的產量。在實際灌溉的過程中,宜選擇噴灌技術,既能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灌溉作業效率,又能減少灌溉耗水量。
2? 小麥病蟲害防治
2.1? 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在選種階段,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保護種子不受病蟲害的侵襲。第二,在小麥田間管理環節,通過深耕處理能夠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也能減少土壤表層的病原體,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促進小麥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
2.2?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近年我國大力推廣的農業技術之一,利用生物工程藥劑進行小麥病蟲害的防控,該類藥物由天然成分組成,不會對小麥自身造成不良影響,也不會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受到了許多廣大種植戶的青睞,在小麥種植期間,可通過在田間設置振頻式殺蟲燈來防治田間害蟲,將蟲口密度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達到綠色環保降低蟲害的目的。另外,也可以采用昆蟲性誘劑,在昆蟲交配繁殖季節降低昆蟲繁殖的基數,實現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害。
2.3? 物理防治技術
通過控制種植環境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在小麥田間管理的過程中,及時清除雜草,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調節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從而實現控制病蟲害。
2.4?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是現階段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之一,化學藥劑對病蟲害防治有很好的實效性,但是化學藥劑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應該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藥劑。小麥紅蜘蛛,可使用滅掃利、辛滅利稀釋后向噴施。針對小麥蚜蟲可使用10%的吡蟲啉兌水1000倍噴施。化學藥劑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使用過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劑量和選擇噴灑的時間。
2.5? 小麥不同生長階段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方式
2.5.1? 返青期防治
該時期很容易出現病害,如紋枯病,對小麥生長影響較重,可使用紋枯凈可濕性粉劑。
2.5.2? 抽穗期防治
該時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銹病,白粉病和銹病的防治過程比較復雜和系統,種植戶要定期觀察小麥生長的實際情況,當白粉病和銹病達到一定范圍之后使用粉銹寧噴施,可以遏制病害的蔓延。
3? 結語
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會受到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影響,而科學的小麥種植技術能夠減少病蟲害的影響。此外,不同生長階段的小麥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可以選擇化學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和農業防治技術,提高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懷玉.探討小麥種植管理以及有效病蟲害防治技術[J].山西農經,201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