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偉
摘要:農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影響國計民生。在農作物生產中積極貫徹保護理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做到科學保護,有效保護農作物,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提高產量,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農業生態系統。本文介紹了現代科技保護農作物的發展脈絡,分析現代科技保護農作物的作用和具體技術應用。
關鍵詞:現代科技;農作物保護 ;應用現狀
農業發展是國家發展之根本,是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的基礎,也是提高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作物的保護技術是保障農業生產產量的重要手段,傳統技術和方法難以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現代科技的融入,可以利用互聯網+對農作物實施有機保護,監測生長情況,避免病蟲害清,能更大程度提高農業產量。
1? 現代科技保護農作物的基本概述
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農作物保護中就開始采用一些科學技術手段,尤其是在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方面成效尤為顯著,科學技術的融入大大提升農業產量。發展到80年代,有更多的農業研究者開始更深入的科研工作,嘗試將玉米、小麥等常規農作物的保護與計算機技術有機融合,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支持和幫助。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在農作物保護中的應用就更廣泛,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融入,能在更多層面給予干預,提高農作物產量,例如“抗除草劑”、“轉基因”、“防病殺蟲”、“基因重組”、“微生物”等等,對農作物的生長保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農作物生長情況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土壤條件、天氣、雜草、病蟲害等,一個因素的變動就可能導致農作物生長健康狀況不佳,直接影響產量。在過去,種植者需要走遍田間地頭,仔細觀察所有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判斷是否施肥、噴農藥等?,F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計算機”、“傳感器”、“無人機”、“衛星成像”等科技創新手段的融入,能夠快速、高效地收集農田一線數據,幫助種植者更快、更精準地完成這項繁瑣的工作,是新一代農田中的安全守望者。
2? 運用現代科技保護農作物的作用
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年代,互聯網、計算機、遙感以及數據庫等現代化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開始涉足信息系統的構建,能夠通過遠程監控,還能實現信息共享,及時發現對農作物生長有害的微生物等,提前才去預防措施保護農作物。首先,基于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定位系統,可以及時收集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數據,為農業決策提供依據。其次,對于可能對農作物生長有害微生物的治理,也從傳統農藥發展為更多種方式的綠色防治方式,計算機的應用更有助于植物保護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使噴藥機器實現了精準控制。提高了植物保護設備的性能和使用便攜度,對于生物防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現代科技保護農作物的應用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農作物,要注重農作物的合理性規劃,根據農作物的不同特性,同時要考慮到種植區域內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特點及溫差情況,根據農作物特性采取科學方式種植,形成更科學的生態系統。
3.1? 微生物重組技術,實現農作物綠色保護
在眾多現代農業科技保護技術中,“微生物重組技術”對于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以生物工程技術來說,微生物農藥就具有眾多優勢,比如無公害、無污染的特性,在農藥生產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成就,能夠生產出無公害農藥,為保護農作物生長又增添一項重要保障。而“微生物重組技術”也憑借其巨大的市場優勢獲得迅猛發展,在農作物保護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3.2? 研發轉基因技術,有效提升農作物抵抗力
要提高農作物產量,提升農作物本身的抵抗力是重要途徑之一,而轉基因技術就能夠快速培養新品種,從基因層面提升新品種的免疫力,從而有效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中各種有害生物的生長和繁衍。隨著轉基因培育實驗的成功與抗病毒植物的誕生,現代科技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農作物的保護,例如抗蟲及耐除草劑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今,“抗性農作物”的科研工作開展力度更大,應用更廣泛,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利益,在農作物的保護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3.3? 智能化農業保護設備,實現更精準的農藥噴灑
現代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保護設備的研發與生產,例如更精準的農藥噴灑設備,讓種植者只需要使用相關設備就能實現實時農藥噴灑,降低過度噴灑帶來的危害。同時,還與其他保護措施結合,使用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實現除蟲除草的目的。有一些植入互聯網+技術的噴霧器,甚至可以直接獲取地面種植物的生長照片,智能化計算出夾雜在農作物中間雜草的具體位置,并根據這個結論傳送到噴霧器中,實現精準除草,而農作物本身不受影響。
3.4? 物聯網技術,為種植決策提供參考數據
更先進的農耕設備,能夠幫助農民做好農業生產。例如智能拖拉機,可以記錄產量數據,測量損失;灌溉系統能夠跟蹤農田的用水情況,提供數據參考。而這些獨立工作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需要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將信息實現搜集、整理與共享,幫助種植者實現最大化量產。可在農作物周圍安裝傳統器,實時測量氣候指標,包括土壤的溫度、濕度以及氣壓,同時還可以協助評估農作物生長指數,實時監測農作物健康狀況,為農田決策做出參考,比如澆水、施肥等等。
3.5? 信息網絡技術,加強地域之間的信息互通
互聯網+技術的一個重大特點就是可以實現技術資源整合與共享,且可以通過交互設計實現不同區域內的信息互通,跨省、跨國都能實現,這就為農作物保護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信息網絡技術與農業保護技術的融合,可以將更大區域內的農作物保護資源、數據進行最大化的整合,使農作物防治工作不再受到空間局限,能夠對監測區域內的所有農作物實施實時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建龍,蔣平.利用3S技術動態監測天山草地農業產量及其成因分析[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2,20(5):12-14.
[2] 張樹芳.現代科技在農作物保護中的應用現狀[J].農業與技術,20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