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汪茂盛
“以前小區停車位不夠,出行相當不便,這次在政府各部門的支持下,我們出行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8月6日,看到道路煥然一新,九龍坡區華慶路朝陽小區居民向女士興奮地說。
今年以來,重慶市公安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疏堵保暢和道路交通安全這些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全力疏堵治亂,維護道路安全暢通,使全市交通狀況得到改善。
多管齊下守護百姓“菜籃子”
7月30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市規模最大的江津區雙福農產品批發市場暫停營業。作為全市果蔬交易的主要承接地,位于九龍坡區錦龍路南側的花枝農貿批發市場擔負起了中心城區嘉陵江以南多個區的超市、農貿市場的蔬果供應。
截至8月4日,花枝農貿批發市場日均果蔬交易量高達近5000噸,車輛進出量增加至日均4000多臺次,較正常時期增加3倍以上。
為保障該片區道路安全暢通和治安形勢穩定,減少重慶蔬果供應所受影響,防止蔬果市場價格因供需關系變化發生大幅波動,九龍坡區公安分局推出系列保暢舉措,確保民生物資應急運輸車輛順暢通行。
大量貨車涌入,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車輛停放問題。市場容量有限,部分進場車輛不按規定停放,市場內部通道出現擁堵,導致毛線溝立交、錦龍路等沿線也出現了擁堵。
針對進場貨車停車難問題,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市場南北兩側開辟了兩個新停車區域,使市場停車位增至1000個左右,同時在新建的停車場外圍臨時建了一條通道,保障市場車輛24小時通行,減少對市場進出口以及錦龍路的交通影響。
在此基礎上,九龍坡區警方協調市場方對大門和中門之間的停車區域進行清理,將其開辟為車輛臨時裝載區和停車區,加快推進開辟市場南側空地用于下游車輛停放。
蔬果送達的目的地臨時換到中心城區,加上中心城區對貨車通行有限制,突增的蔬果運輸車輛,車道會不會被擠得水泄不通?8月5日上午,貨車駕駛員張師傅從永川前往花枝農貿批發市場,一路上的暢通路況讓出發前心頭有些打鼓的他直呼“出乎意料”。
這份暢通,得益于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會同區商務委擬定的蔬果運輸車輛綠色通道——農副產品物流車輛不受貨車通行限制,通過內環快速路和繞城高速,可全天24小時快速進入中心城區批發市場。
有了綠色通道,要保障通道的暢通同樣是個問題,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一方面根據交通擁堵情況,對接交巡警總隊指揮中心聯系、協調主流導航平臺,實時發布路況出行信息,提醒駕駛員避開市場及周邊擁堵道路。另一方面則組織信號配時單位,根據花枝農貿批發市場及周邊道路車流量實時變化情況,實時調整信號燈配時,發揮信號燈的截流作用,保障綠色通道通行正常。
齊抓共管解決居民“停車難”
“之前馬路兩邊都是車,又亂又堵,既不方便,又不安全。”8月6日,九龍坡區華慶路朝陽小區,提起之前的交通狀況,居民常欣直搖頭。
然而,談及現狀,常欣不由自主地豎起了大拇指——馬路不僅寬敞漂亮了,更重要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消除了。
九龍坡區交巡警支隊中梁山大隊副大隊長顧經東介紹,華慶路沿線原有規劃停車位配比率過低,而今停車剛性需求逐漸加大,加之部分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造成道路兩旁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
“就拿麗景花園小區來說,小區共有900多戶居民,但只有30多個停車位。”顧經東回憶道,“不少居民只能把車停到華慶路、華慶支路上,雖然我們長期對該路段的違法停車進行集中整治,但問題并未得到根治。”
今年5月,九龍坡區公安分局聯合多部門將此事提上了議事日程,相關負責人更是多次來到華慶路、華慶支路等問題突出路段開展“馬路辦公”,進行實地勘察,討論研究解決方案。最終,相關部門爭取到了九龍坡區土儲中心的支持,將華龍家園社區華慶支路端頭閑置地塊修建成臨時停車場。7月20日,該停車場正式啟用,可同時停放1000輛車。
與此同時,經九龍坡區多家部門實地踏勘,在不影響道路通行能力的情況下,當地采取多種措施合理規劃、科學優化片區的靜態秩序,設置了臨時占道停車場,充分挖掘周邊道路資源。中梁山大隊則進一步規范停車秩序,對排查發現的設置不合理的交通信號燈、護欄缺失、路面破損等安全隱患及時報告相關部門進行整改。
此外,中梁山大隊還對亂停車現象進行了專項整治,安排警力持續在重點路段整治三輪車,協調屬地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加強督促,及時勸導門前違法停車行為,并鼓勵群眾舉報、反映交通違法行為,進一步提升了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素質和交通安全意識。
齊頭并進確保群眾“通行暢”
山高坡陡、溝深路窄、橋隧相連,重慶擁有著特殊的地理地貌。截至目前,全市道路總里程17.8萬公里,其中農村道路15.6萬公里;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800萬輛,中心城區日均汽車使用量130萬輛,且呈現出繼續增長趨勢。
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擁堵和山區道路安全難題,一直是重慶公安機關鉆研的一大課題。
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郭金嚴介紹,在疏堵保暢方面,重慶警方主要在推進綜合治理、執法管理、精細管理三方面下功夫。
推進綜合治理方面,去年年底,公安機關通過排查發現62處堵亂點,會同住建、規劃、交通、城管等有關部門,落實了“一點一方案”綜合治理措施。通過半年多的努力,全市共完善交通標志標線、信號設施352處,規范化設置率達95%以上,建成17條智能化綠波帶,交通運行效率明顯提升。同時,重慶推廣運用交通事故快處、快撤、快賠和“指調通”平臺,事故引發的交通擁堵警情同比下降15.27%。
推進執法管理方面,全市公安機關會同城管、消防等部門開展高層建筑“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動,已掛牌治理渝中區筷子街、南岸區慈云路等52處城市道路“消防車通道”,違法占用情況明顯減少。與此同時,重慶也在積極緩解城鎮老舊小區周邊“停車難”問題,在符合安全管理和不影響道路通行的條件下,在中心城區排查出第一批“停車難”問題突出的老舊小區周邊路段47處,計劃增設分時段停車位3700個。
推進精細管理方面,3月1日起,重慶正式實施中心城區高峰時段橋隧錯峰通行政策,同步強化路面監測和勤務調度指揮。實施錯峰行駛后,中心城區工作日在網車同比減少3.4%,高峰時段平均車速達到26.1公里/小時,同比提升5.7%,錯峰橋隧高峰時段平均車速達到37.6公里/小時,同比提升28.3%,部分重要橋隧的通行時間平均縮短2—7分鐘,城市交通運行狀況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