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龍 李強
摘要:飼料含有鐵絲、螺釘及鐵釘等鐵質雜物,被養殖戶飼養的牛攝入體內,存在牛隨時死亡的隱患及危險。在日常監管工作中,遇到一起飼料含鐵案件,雙方糾紛升級后,經多輪調解,最終飼料生產企業與養殖戶達成協議。就此,生產企業存在的隱患得到及時排除,養殖戶擔心的牛只死亡風險也得到保障。
關鍵詞:飼料雜質;永磁筒;牛用吸鐵器
吉林省四平市某生物飼料廠(以下簡稱廠方)生產的生物發酵飼料,在科左后旗廣受歡迎。因科左中旗南部邊界與科左后旗接壤,巴彥塔拉農場養殖戶魏某某(以下簡稱魏某某)通過快手平臺看到相關宣傳視頻,經人介紹于2020年6月11日從飼料廠直接購買了生物飼料。
魏某某是實行自繁自育生產的繁殖母牛養殖大戶,牛存欄105頭。他所購生物飼料共計3t,包裝規格為每袋40kg,即共購入75袋。從6月14日~7月中旬間的40余日里,魏某某共飼喂45袋。因偶然間發現飼料內含有鐵釘、鐵絲、碎石等雜物,于是立即停止飼喂,將剩余30袋生物飼料封存,馬上與廠方聯系并反映發現的問題。后經雙方使用儀器共同檢測,魏某某飼養的105頭牛中41頭體內含有鐵(以下簡稱含鐵牛)。魏某某取剩余飼料1袋開包、過篩,發現飼料中含鐵約為50g,主要為:鐵絲、鐵釘、螺絲、碎石。上述金屬異物,牛攝入后可造成創傷性網胃炎。若異物刺傷網胃,又穿透膈肌傷及心包可造成創傷性心包炎,嚴重的可致牲畜死亡。
廠方與魏某某協商過程中,因雙方針對賠償及如何解決含鐵牛問題產生嚴重分歧。后廠方以沒有造成實質性經濟損失為由,對魏某某不予理會。魏某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向當地公安派出所報案。因確實沒有造成實質性經濟損失,公安部門也無法繼續處理。魏某某同家人前去百公里外的飼料廠尋找廠方負責人協商,期間雙方發生爭吵,廠方也為此報了警。隨后,雙方協商調解處于膠著停滯狀態。另外,魏某某年邁的母親因為此事不能得到解決,擔心含鐵牛死亡造成家庭巨大經濟損失,竟然一時心急病倒。
2020年8月26日,魏某某在沒有其它辦法的情況下,電話舉報廠方飼料含鐵問題,要求旗農牧局執法介入。當天,旗農牧局組成2人調查組赴巴彥塔拉農場養殖戶魏某某家中現場調查。9月3日,廠方派員到魏某某家參加旗農牧局2人調查組的調解,并達成初步調解意見。調解依據如下:
(1)廠方與養殖戶參加調解,是調解成功的先決條件;
(2)飼料廠如不參加調解,調查組將推進啟動執法處罰程序并將飼料含鐵情況形成報告作為協查函附件送吉林省農業農村廳處理。另外,養殖戶魏某某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宣揚廠方產品質量問題,必然對其市場銷售造成消極影響;
(3)養殖戶魏某某如不參加調解,一味想通過公安部門調查甚至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因含鐵牛沒有死亡即沒有實質性巨大經濟損失,這種辦法將曠日持久、徒生煩惱;
(4)飼料廠必須就問題產品承擔其相應責任;
(5)養殖戶魏某某通過化解風險不再繼續追究。
經過3h調解,雙方初步達成協議,握手言和。另外,為了確認能否對含鐵牛瘤胃里安裝一種新型牛用吸鐵器以消除鐵質雜質影響,雙方進行為期15d調查,雙方的意見將決定協議簽署時此種方式是否采用。
9月22日,在旗農牧局調查組的鑒證下,乙方廠方與甲方魏某某簽訂協議,主要條款內容如下:
一是為降低含鐵牛因已食入鐵質雜物死亡風險,甲方負責41頭含鐵牛除鐵作業1次,乙方每頭牛支付甲方100元;
二是合同生效后15個月內,含鐵牛因已食入鐵質雜物死亡,甲方應在第一時間通知乙方。死亡原因由甲乙雙方各選派一名獸醫通過解剖確認。確定死亡原因為因已食入飼料中的鐵質雜物死亡,乙方負責賠償所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死亡含鐵牛的作價由雙方協商確定。
三是為降低含鐵牛因已食入鐵質雜物死亡造成經濟損失,乙方需為含鐵牛購買保險,可以用甲方名義參保,甲方應全力配合。含鐵牛購買保險的相關費用由乙方支付。
四是協議生效條件包括如下兩條,缺一不可。一是甲乙雙方在本協議書上簽字;二是甲方將剩余30袋飼料(生產日期2020年5月15日)交還乙方無害化處理,乙方退還飼料款。
五是甲乙雙方簽字表示均遵守道德條款。即雙方均保證在協議有效期內,承擔自身責任,自審良知,不做對對方不利的事情,出現糾紛友好協商解決。
就此,這一案件得到最終解決。飼料廠方,已于8月末購入永磁筒解決了鐵質雜質進入產品的隱患,同時加強了原料采購管控。養殖戶魏某某生產生活步入平靜。從飼料日常監管執法的角度看,不局限于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懷著一顆有溫度的心,靈活執法,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邵勇軍.從飼料質量安全監測看飼料監管的必要性[J].當代畜牧,2017,14(382):21-22.